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论文

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论文

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 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 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

孙冠臣,何振乾,康轩玮

(兰州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19年8月24日至25日,“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来自3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60名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研讨的重要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趋向:

一、古希腊“身体”观念的再阐释

西方哲学史上系统地探讨身心关系肇始于古希腊哲学“人类中心论时期”,人类自身本性自此成为怀疑和反思的对象。与会学者对古希腊“身体”观念的研究进行了再阐释。

兰州大学仲辉副教授认为,亚里士多德讨论身心问题的核心视角是“质形论”,他在关注整体这一特性上优于“功能论”的立场。这一视角之下,质料性的“身体”具有三个层次:具有生命能动性的“躯体”、自然体、作为形式的原则。而灵魂则表现出身体与生命主体的相关性。在灵魂包括一切知识、生命与自然的形式的意义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其实就是宇宙论。

二是红点。脱袋时果面是干净的,没有红点或红点很少,过了几天红点就满了,特别是一次性除袋的果园,红点病更严重。红点是叶片上的斑点落叶病病菌,通过雨雾传播,在果皮皮孔侵染后形成红点。

南昌大学程党根教授认为,柏拉图开辟了哲学化的爱若斯发展之路,并视“缺乏”为爱欲的结构性本质。在此路径上,黑格尔把否定作为意识发展的引擎的欲望观是“哀悼的”,海德格尔眼中此在追求整全存在的“向死之在”的欲望观是“抑郁症的”。德勒兹重拾了为柏拉图所贬抑的身体爱欲观,将身体欲望视作物质性的、生产性的、肯定性的和积极性的,由此根本反转了灵魂(理性)欲望路线。此外,文聘元教授进行了柏拉图与奥古斯丁灵魂思想的比较。

二、笛卡尔身心哲学的反思与超越

上海交通大学陈勇副教授认为,康德的经验实在论呈现出两个面向:作为一种自然态度,心灵与物质的实在性无可怀疑、无需证明;赋予外感知而非内感知以优先性,这是对传统观念论的一种批判。同时,康德在其先验观念论中将心灵与物质都规定为心灵中的表象而非自在之物。为解决这两种视角即日常经验(自然态度)与理论(理论态度)之冲突,我们需将二者规定为非平行的——赋予任一以优先性。

国内景观新奇度美学研究相对较晚。刘颂等[4]在对上海市梦清园的研究中,证实了熟悉度对景观审美认知存在影响,影响可能表现为积极或消极两个极端。总的来说,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1]。在对朱雀公园审美价值评估的研究基础上,王金照提出“景观的新颖度越高,一致性和易读性越低;复杂性和神秘性越高,对人的刺激越强,审美价值越高”[1]。总之,景观熟悉度对美学偏好存在影响确凿无疑,但具体表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尚未明确。

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居俊指出,对康德“灵魂不朽”公设的大多数责难并未从自我意识理论的角度切入。康德批判哲学中自在自我在理知世界的实存、经验自我和自在自我之间关于不朽公设的抵牾,表现了康德的不朽观在时间性和有限性的个体自我维度之缺失。康德在主体性内部置入超越性的同时,为现代个体自我向超越维度保持了开放。此外,陈永庆博士讨论了康德“驳斥观念论”中的身体问题。

三、康德研究的新维度和相关问题

清华大学王路教授指出,将康德“negativ”译作“消极的”乃至由此推论康德对逻辑持批评态度,这是有待商榷的。通过分析康德对“矛盾律”及其作用的阐述,王路认为,在康德论及判断和表达时,可以将negativ译作“否定”的,但在谈论逻辑及其评价乃至逻辑规律或判断或标准时,不宜译作“消极的”。进一步而言,康德更多地是借助逻辑来谈论问题的,逻辑是康德先验逻辑的基础。要对逻辑和康德对逻辑的看法有正确的认识。

山西大学梅剑华教授依据《我是个怪圈》指出,物理主义者将人视为一个纯粹的物理存在,人们在自我感知和发明中锁入了“我的”幻境。在侯士达看来,以形式化推理模型为基础的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达致的,类比作为人与世界打交道的基本方式,是人和机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研究类比就是研究真正的人工智能。

笛卡尔的“我思”是西方哲学实现近代认识论转向的关键,西北大学张学广教授从三个维度概述了维特根斯坦对笛卡尔“我思”的语法分析及其内在困境,即:“我思”的可能语境因其不完整而无法生成意义;第一人称“我”直陈式的优先性不支持无条件的“我思”;“怀疑一切”的立场违反常人的生存处境,超越一切语境的怀疑是没有意义的。

一杭以一种颤抖的兴奋语调给雪萤打电话,“我找到新证据了,凶手很快就会原形毕露……我在康平街等你。”雪萤在电话里沉默着。一杭提高声音说:“不见不散!”挂断电话,一杭吹起口哨,在一棵洋槐树下踱来踱去。偶尔有一两片残存的枯叶被风扫落,一片掉在脚下,一片停在他羽绒服的帽子里。

陕西师范大学宋宽锋教授从笛卡尔哲学中身心区分与身心统一的解释困境出发,提出实体性的“身心区分”必然导致“自我”在逻辑上表现为内在分裂的三种样态,即:作为心灵或灵魂的自我、作为身体的自我、作为身心结合体的自我。笛卡尔的错误就在于将“意识”的两种不同面向和研究“意识”的两种不同视角当成了两种实体的区分及其差异。

山东师范大学崔永杰教授认为,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体系中,心灵作为唯一无限实体——“神”的有限样式,是一种以人身为对象的观念和知识。同时,人的心灵在起源、对事物的理解及其永恒性诸方面都依赖于身体。这种心灵具身性思想是从根本上克服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一种尝试,开启了近代关于身体的形而上学追问和具身认知思潮。

四、自我、心灵与人工智能、人工心智

采用GB/T 13609-2017《天然气取样导则》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4],现场取样示意图见图1。取样钢瓶在实验室经过特殊处理,在取样过程中,由于压力的突降,取样管线和接头等部位可能造成节流,节流处会急剧降温,若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则会造成重烃的析出、损失,导致取样不准确,使取到的样品没有代表性。因此,取样时应对取样探头、取样管线和取样阀等部位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澳门的周柏乔教授认为,意识来自心灵,遍及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存在之所以成为意识的对象,主要在于意识在此过程中有所感受。在关于记忆的思想实验中,仪器作为外在的解读器不具备意识,形成不了感受,故而无法认识心灵的状态和活动。博弈范例的分析证明,机械程序所展现的智能虽与人类智能相若,但可能无法成为意识的对象。

中山大学方向红教授认为,人工心智在情感和意志的尺度上区别于人工智能,但它成为个体存在者的进程目前还停留在现象学个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即:由意识支撑的独立的个体。在第三层次即在他人维度中确立的个体者,才是交互主体性意义上真正的个体,这亦是对人工心智未来的一种展望。张再林教授和王振林教授亦从现象学视角对身心问题进行了阐发。

此外,朱志方教授指明了反心理主义的内在张力;常旭旻教授讨论了阿伯拉尔心灵之意向与道德推论;王恒教授认为,探讨西方哲学语境中的心灵问题不应该忽视神人关联这一背景。

收稿日期: 2019-08-26

作者简介: 孙冠臣(1970-),山东平邑人,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德国哲学。

何振乾,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康轩玮,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标签:;  ;  ;  ;  ;  ;  ;  ;  ;  

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