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的成人教育解读_成人教育论文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的成人教育解读_成人教育论文

在全面小康目标中解读成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全面小康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07(2003)04-0026-0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中解读成人教育可以使人们深刻领悟成人教育重任在肩,深刻感受成人教育在推进目标实现的进程中,承载着无出其右的重要使命。

一、成人教育是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1.教育体系变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

应该说有国家、有国民、有教育,也就存在着一个依法面向本国国民的教育体系,但这个体系从单一到繁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从不健全、不完善到逐步健全、完善,必然经历渐进发展的漫长变化过程。譬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体系有目共睹的变化择其主要有三:

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突破了以科学文化知识统领的教育体系。建国以后至1985年以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总体而言,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鄙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相当薄弱。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开展起来,高等职业教育虽步履蹒跚,但近几年终于红火起来。当然,现有的高职教育基本属专科层次,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会继续提升层次,并深化改革,架构与普通教育真正能沟通的立交桥。职业技术教育自生至兴,由弱变强,其直接动因是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职业性人才的需求,旧有的单纯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体系必须走向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的教育体系。

二是成人教育的发展突破了一次性学校教育垄断的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成人教育虽有却不很发达,一直以业余教育、工农教育冠之。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国的成人教育始与普通教育共构“两条腿走路”格局。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成人教育列为“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成人教育一直贯彻“大力发展”、“积极发展”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高速运行,社会进步步伐加快,国民素质急需提高,成人教育因应社会,因应时代,顺乎国情民意,使教育体系由学校拓展到社会,由为青少年服务拓宽到为广大民众服务,由一次性教育的服务延伸到为人的终身、连续不断的服务。

三是近几年来教育的多项改革突破了计划体制下具有浓厚计划色彩的传统教育体制。包括成人教育在内,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异彩纷呈,如办学体制的改革,办学主体的多元,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信息化,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加大开放力度等,令教育体系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多维度、多棱角的立体化发展趋势。

上述教育体系的变革,充分说明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因社会之变而不断更新、蜕变产生新型态的教育体系。因此,当我们评判教育,尤其是评判某一类教育,例如成人教育时,一是要立足于社会,从社会视野的角度审视其是否适应社会之需,是否对社会有所作为,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导引社会发展;二是要立足于时代,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教育与时代的切合度,符合时代之需的教育便应当有其位,并努力办好之;三是要立足于现代教育,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大教育观、全方位教育观,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共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成人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它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教育多重功能的发挥和现代化,如此,就该拥有平等的发展权。

2.成人教育的专指性决定其他教育无以替代

关于成人教育,有多种诠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认为:“对于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的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也是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的手段。”[1](p.269)这样宽泛的诠释充分体现了成人教育的最大包容性、广泛的覆盖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回顾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历程不正是这样吗?大量文盲存在,扫盲成了成人教育的重点;因“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一代,成人教育就不遗余力地开展了“双补”,适时地进行了学历与非学历的补充教育;成人高教的蓬勃发展使众多高中后的成人得到了延长教育,有力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双专科的设置顺应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专升本的“高架桥”既是因社会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呼唤,又是为了满足人们希冀受到进一步教育的愿望;当众多成人被“应试”拒之于教育大门之外,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实行宽进严出;当老年人逐步增加,老有所教凸现,成人教育即将触角拓展延伸至老年人,开展了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学习需求等。

我国教育体系构成客观存在着层级结构和类型之别,尽管在类型之间难免有交叉,但毕竟还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普通高考年龄取消政策实施以来,为何大龄和老龄报考者寥寥,而数百万成人依然选择成人高教圆大学梦?再如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固然成人培训职业性成分较多,但非完全尽然,更何况我国现有的职教体系偏重学校型、职前性。审视成人教育从外延——对象,到内涵——功能,其他教育都无以替代。

成人教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与教育体系一样,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例如我国的成人教育体系在建国以后由小渐大,由简到繁,逐步丰满,从面向工农大众的工农教育发展到面向社会全体公民,从以识字为重点的扫盲教育发展到现今的现代功能性扫盲(计算机、外语普及等),从单纯文化补习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法律、技术教育以及满足个人爱好、个性发展,从业余学习到多种形式学习,从传统的函授到现代远程、网络、开放,从学校型到学校、社会、家庭并存及社区教育,从成人一次性学历补偿到以终身教育为原则实施连绵不断的教育。发展成人教育一定是成人教育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而且是紧跟时代,体现现代特征,能为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服务的发展,必须是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内涵的发展。成人教育真正是惠及国民的教育,是深刻影响着终身教育迅速推进的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携手并进,只有鼓励成人教育奔腾归海,才能使成人教育有位有为,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国民教育体系也才会循着完善和现代化之路迅跑,从而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需。

二、成人教育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位居主体,更具优势

1.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归宿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从宏观来说有二:一是从教育与社会的视角看,是为了适应和导引社会发展,推动知识创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二是从教育与人的视角看,则是为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需要丰富化,创造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从而使人们幸福地生活。教育改革进程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目标、要求、内涵、节奏都会有所不同。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全球化等一系列富有时代内涵新语汇的出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巨轮滚滚,呼啸前行。尽管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应对着,但终因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教育还比较落后,教育与社会、与人们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很突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在这关键时刻,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犹如耸立于山峰上的一杆夺目旗帜,既鲜明地展示着我国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又清晰地标志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归宿、结果和应该进入的新境界,这就是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转型。

何谓学习型社会?如从社会学范畴来理解可否认其为社会形态的学习型,即整个社会处于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活动高度社会化。其明显特征是:(1)社会前进的动力源于学习,源于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学习后的创新;(2)知识是财富,学习是组织、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3)人人学习机会均等、公平、公正;(4)学习主体为社会全体民众;(5)全体民众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自觉学习行为;(6)学习环境时时处处事事,便捷、自由、开放,不受时空限制;(7)学习者的终身性,即从摇篮到坟墓,奉行学到老,活到老;(8)学习与劳动世界、生活世界沟通,即学习、工作、生活一体、交替、融合,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普及化;(9)以学习为重,注重培养人学会学习,有能力掌握自身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10)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优质性,提供人们享受多重需求的良好教育。显然,我国教育现状与之相比差距甚远。在经历了温饱、基本小康,而欲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教育必然要在实现“双基”和注重培养“精英”的基础上,向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即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努力。

2.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必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首先,成人教育的外延决定了其主体地位的客观存在性。除了青少年、婴幼儿以外的所有人都是成人,除了一次性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都属于成人教育,如此广阔的宽度与学校后至人生尽头漫漫之长度汇聚成数量最众、规模最壮、受教面最大的教育。显然,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中,其主体地位不言自明。

第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势必将成人教育由教育的边缘、教育的补充提升为社会的中心、教育的主体。江泽民同志担任国家领导后,始终高屋建瓴,站在时代高度,以世界眼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并将此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紧密相连。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问题;2001年5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他又指出:“开发人才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当今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宽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毋庸置疑,广大成人是人力资源主体,他们分布在各条战线上,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如果他们中蕴藏的无限智慧和创造力不被开发和建设为有效的人力资源,那就只能处于人力层面,是沉重的人口负担,这一点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显得异常重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人,是有知识、有素质的国民,是有智慧、有创新能力的人。国民的高素质,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既寄希望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国民奠定素质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成人教育、终身教育,需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型教育、学习体系,使广大国民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提高能力,以适应人类面临着的各种挑战和各种新的发展机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故而成人教育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无关紧要,视作普通教育的补充,而是与普通教育一起不可分割地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人生、学习人生,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为满足人的需要服务。

第三,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成人教育进入教育主体创造无限空间。纵观国内外成人教育,尤其是现代成人教育的发展,无不显出一条明显的轨迹,那就是与社会的联系远比普通教育更直接、更现实、更快速。成人教育旺盛的生命力缘于根植社会、注目社会,把社会的发展目标开拓为发展的空间、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亮点。应该说成人教育的每一点突破都是由于社会需求的推进,是社会变革为成人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虽然全社会、整个教育都应为之奋斗,但无疑更是成人教育追寻的目标,它为成人教育打开了广阔前景,向着宽——全民性、全员性,向着长——终身性、全程性,向着高——优质性、高层次性,向着活——灵活性、多样性,向着实——实用性、实效性发展。这是成人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文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任,可以誉之为新世纪国民素质教育工程,是实现全面小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工程。

三、成人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毋庸讳言

1.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

《教育的使命》提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的框架。”[2](p.212)可见以人为中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人推进社会发展从而求得自身发展的本质目的。十六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达到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是基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我国,只有经历了温饱和基本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将这一目标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重任。全面小康社会所强调的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不只是物质形态的经济社会,还应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注重人的要求,关注人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价值标准,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既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评价社会、评价教育为人服务、能否完善人的价值标准。

在全面小康社会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1)生存与发展的统一,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超越,是在新的层次上获得新的、追求完美的发展;(2)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的统一,“生活更加殷实”、“文化更加繁荣”、“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但鼓励人的个性发展;(4)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协调、和谐共进,生命力持续发展。也可具体概述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环境中,在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人们通过良好的连续不断的教育,具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生活幸福无比,生命价值无限。

2.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人与社会融合的过程,既接受社会的规范要求、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又不断地创造着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这种社会化融合的过程通过人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的强弱来体现,个体人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愈强,即意味着个体人社会化程度愈高,面对社会挑战游刃有余,遭遇挫折也会狭路逢生。人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有赖于教育,因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化,因为这种教育要反映社会的变化,这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有赖于教育的终身化,因为人在不同的生涯阶段会有不同的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亦同样贯穿人的终身,绝非一次学校教育所能为,人生某一阶段获取的成果并不享用终身,获得的成就或失误并不伴随终身,特别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材料等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日益向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渗透,一次性学校教育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示出它的基础性,非终身性。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取决于学校后融入社会的教育,融入漫漫人生的教育,于是,施以人终身有用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即终身教育应运而生,它宣告了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的结束,这是教育的现实意义所在。有赖于教育的多样化,因为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犹如硕大无朋的网,每一个体都在网上爬行,由于社会角色定位和其客观差异,每一个体都纺织着属于自己的梦,追求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各种各样梦的组合才使社会异彩纷呈,这就需要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这种多样化、个别化教育只有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才能尽善尽美,这是教育的返朴归真所在。多样化的终身教育注重在社会化中培养每一个人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十六大报告为什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紧密相连的至理。

3.成人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是通过其独特位置实现的

成人教育的独特位置是指它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与其他教育的与众不同,或者说它与终身教育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以此展现出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倡导者、宣传者,同时,又只有在终身教育思想原则下,成人教育才拥有地位,获得发展。正是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成人教育自觉地、不遗余力地宣传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也借着成人教育奠定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扮演着传统学校与终身教育的桥梁、纽带角色,用自身实践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令终身教育成为现实。因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必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它以博大的胸怀面对所有人群,特别是关爱弱势群体,“有教无类”,从而使终身教育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平等得以实现;成人教育具有协调性,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有益的教育活动,调适人的心理,坚强人的意志,增进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技能,改善人的行为与态度,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使终身教育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目的。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人教育任重道远。尤其是我国现实国情是: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仅为7.42年,25~6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教育水平者占18%,受初中以下教育水平者占82%,受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者占42%,每百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不足5人,成人培训率仅为14%。[4]这些数据明白无误地表明,大量社会群体的教育提升历史地落在成人教育肩上,这就是大局、全局。终身教育不是口号和形式,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终身教育很美,犹如天之彩云,但倘若缺失成人教育,没有成人教育过程的累积,终身教育之果则可望不可及!因此,凡热心倡导终身教育者首先当热心倡导成人教育,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大局、全局的战略高度,在终身教育思想框架内理解、支持、设计成人教育,千方百计为成人教育一路走好创造条件和环境。如当前成人教育的地位、整体发展规划、目标、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管理队伍、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诸多现实问题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奋斗目标赋予成人教育的重任明显不符。当然这又是另一话题,不在此赘述。

标签:;  ;  ;  ;  ;  ;  ;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的成人教育解读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