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的科技实力_科技论文

日本经济发展的科技实力_科技论文

日本经济发展的科技实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实力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实力是经济发展的直接科技基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指该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一产出能力,主要包括科技研究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市场占有能力。日本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科技研究能力

如果说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那么,科技研究能力就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科技研究能力的大小意味着该国所具有的科技发展潜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该国的科技实力。战后日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研究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表现为基础研究能力提高缓慢,应用研究能力十分出色,开发研究能力亦步亦趋的特点。

(一)基础研究能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区别与界定,所谓基础研究是指不直接考虑特定的应用目的,而是为了确立某种假说和理论,包括纯粹性基础研究和目的性基础研究。日本在研究开发上的民间主导型特征,决定其基础研究侧重于目的性基础研究。

日本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据统计,在过去10年里,日本的基础研究费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的比率只增长了13%到14%,与美国的15%,法国、德国的20%相比较要低。(注:〔日〕科技厅科技政策研究所编《科学技术指标》,大藏省印刷局1995年,第10-12页。)如果以美国1992年的独创性基础技术研究水平为100,同期欧共体为80,日本仅为40。(注:〔日〕土金达男:《“技术大国日本”的虚与实》,讲谈社1994年,第313页。)尽管日本的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研究,但其基础研究费的增长速度仍比其他发达国家低,如1977年到1981年,日本大学的研究费和基础研究费的增长率分别为13%和10%,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英国、联邦德国都低。(注:〔日〕科技厅编《科学技术白皮书》,1984年,第30页。)而1981年到1993年,日本的大学研究费增长率不超过8%,(注:根据〔日〕总务厅统计局编《日本的统计》,1995年,第33页资料推算。)其中的基础研究费所占比例并无多大提高。对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研究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普遍认为美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占绝对优势,日本在信息、电子技术和物质材料技术领域比较突出,但从整体上看美国仍具有绝对优势。与欧共体相比,普遍认为二者水平相当,大多数人认为日本在信息、电子技术领域较强。从基础研究的人才角度看,根据人类新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中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几个主要成员国的研究人员参与“长期研究员事业”并得到补助,据调查,参与该项研究并获得补助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最多,共79位,欧洲人23位,日本人只有1位。此外,日本在诺贝尔奖获得人数方面的排名是世界第12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日本基础研究的落后。从论文数量及质量上看,1992年与1982年相比,在世界主要科学论文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日本增加了1.8倍,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5倍。日本的论文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从1973年的5.3%上升到1992年的9.1%。但是,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却远不及美国,只与欧共体相当。

总之,日本的基础研究比较落后,这一点早在70年代就已引起日本各界的不安。从80年代初起,以“技术立国”为契机,日本政府通过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开发体制,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资金、人才、组织等各方面加快基础研究的步伐。今天,日本社会上下已对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形成共识。

(二)应用研究能力。所谓应用研究,是指在基础研究提供的知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实用目的或为了探求新的实用方法进行的研究。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及其与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越来越难以严格区分,尤其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

日本在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出色,这已被其经济发展的成就所证实。从以下四个指标明显看出,在应用研究方面,日本居世界第2位。1.研究开发费方面,日本仅次于美国。2.尖端技术产品出口与进口的比率,美国属于技术出口大国,日本属于技术进口大国。3.在美国取得的专利数量,除美国占半数以上外,日本最多。4.制造业产值中尖端技术产品的比例,日本占首位。把以上四个指标加以指数化,可以看出日本的应用研究虽居美国之后,但从发展角度看,应用研究能力最强,特别在半导体技术、高密度数据存储技术等信息、电子科技领域,日本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日本的应用研究能力突出地表现为以引进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加以吸收、改造,达到实用化能力。如果假定基础研究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分别为100,那么,在基础研究能力上,美国的优势占62.4,日本的优势仅占6.4;在应用研究能力上,美国的优势仅占4.2,日本的优势达到70.6。(注:〔日〕科技厅编《科学技术白皮书》,清文社1995年,第49页。)

(三)开发研究能力。所谓开发研究,是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对新技术成果加以引进或对已有技术成果加以改良的研究。日本最初的开发研究是以技术引进为核心展开的,随着技术引进的日益困难和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主要侧重于原有技术的革新,开发新产品,在技术引进上以软件为主。就日本当前的开发研究能力看,由于美国科技实力的威胁和新兴工业国家的追赶,尖端科技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再加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开发研究难有大的突破。

日本的开发研究以企业为主体,至今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合作开发研究发展迅速。民间企业在确立企业战略时,最受重视的前四位都是关于企业开发研究的。民间企业开发研究体制开始向合作方面调整,注意与其他企业、大学、国立研究机构及海外有关组织进行合作开发。另外,从研究费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分配比例上看,美国用于开发研究的费用最高,德国和法国用于基础研究的费用最高,日本处于中间状态。但从发展角度看,日本用于开发研究的费用比率呈不断提高趋势,1992年达到61.7%,已超过同期美国的60.9%。(注:〔日〕科技厅科技政策研究所编《科学技术指标》,大藏省印刷局1995年,第12页。)从开发研究的内容看,日本已结束技术引进时代,进入以基础研究为依托的技术革新时期。据统计,1982年到1986年,尖端技术的引进增长86%,其中软件增长103%,硬件增长69%;1986年到1990年,这三个指标分别为91%、153%和16%;1990年到1992年,这三个指标分别降为9%、7%和2%。(注:根据〔日〕经济企划厅编《经济白皮书》,大藏省印刷局1995年,第335页资料推算。)进入90年代,日本技术引进余地越来越小,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想扩大生产,只能通过“缓和限制”和“技术革新”来拓展活动领域。今后,日本的开发研究将继续以企业为主,以技术创新为目标,采取官产学联合开发的形式,向尖端技术领域挑战,不断提高开发研究能力。

二、科技转化能力

科技转化能力是指科学技术转变成直接生产力所需周期的长短和科学技术创造附加价值的大小,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科技转化能力越大,科学技术成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越短,创造的附加价值越大。科技转化能力可以通过三个指标来衡量,即科技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周期、科技创造的附加价值以及专利的数量和质量。

(一)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实效性,使其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周期较短。首先,战前日本已积累雄厚的科技实力,战后能够从欧美有效地引进技术,成为进行创造性研究开发活动的基础。而且在较短时间内,日本的研究开发费和研究人员数量不断上升,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日本研究开发的主体是企业,其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能迅速获得市场成效的项目上。以上这些导致战后日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外国技术,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开发活动,保证了在短期内赶上欧美,成为战后科技商品化、产业化最为迅速和最有成效的发达国家。其次,在产、学、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日本的产业技术迅速发展,其商品化的周期仅为5至8年。如1949年,日本获得了有关晶体管的技术资料,之后,通产省技术综合研究所主持了包括民间企业研究人员在内的学习会,并分头在各研究所进行该项技术的试制研究,1954年开始有少量产品上市,1955年创立了晶体管工业。可见,日本产业技术从引进、研制到批量生产,只花费很短的时期。再次,日本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往往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采取研究开发上的承包形式,由企业集团的中央研究所研制核心技术,各承包企业承揽其余技术开发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最后,在技术普及和技术转让上,除了通过承包企业和系列企业加以推动外,还通过政府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逐步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成以政府为中介的不同领域的技术融合,使技术普及与转让加速进行。

(二)日本经济发展中科技转化能力的突出表现是,产业附加价值比率的日益提高和高技术产业产值的不断增长。以石油危机为起点,日本各产业日益重视科技开发,发挥科技的直接生产功能。早在60年代初,由引进技术实现的产值在制造业中所占比率已达10%左右。(注:〔日〕小宫隆太郎等编:《日本的产业政策》,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第189页。)从70年代中期起,全产业的附加价值比率因技术进步获得明显增长,1975年为45%,1985年为47%,1989年为48%,预计2000年为49%。(注:根据〔日〕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编《2000年的国际经济与日本》,时事出版社1992年,第101页数字计算。)其中,普通机械和电力机械产业的商品为了避免与新兴工业国的竞争,开始转向发展高技术产品,结果导致附加价值比率增长较快。据《JSW的长期展望》(注:“JSW”为日本钢铁公司。)预测,到2000年,各种新产品和新事业实现的销售额将占整个销售额的50%,这些新产品和新事业主要是高技术产品及其产业。此外,从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标中,即实现GDP增长率中TFP(注:全要素生产率。即把劳动与资本不能说明的增长因素归入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技术革新起重要作用。)的贡献率的变动,可以明显看出科技进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程度。如1966年到1990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5.45%,其中资本的贡献率为2.30%,劳动的贡献率为0.41%,TFP的贡献率则为2.74%。同期美国的相应指标分别为2.61%、0.69%、1.14%和0.79%。(注:〔日〕经济企划厅编《经济白皮书》,大藏省印刷局1994年,第391页。)可见,日本的科技转化能力十分突出。

(三)日本作为“专利大国”,进一步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科技转化能力。专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发明人(专利权人)技术发明的垄断权,公开发明的新技术,并通过这种新技术的普及推进技术开发活动,防止研究投资的重复。专利作为科技发明成果的产权,不仅维护了发明人的利益,而且代表了科技向生产转化的能力。日本从70年代初至今,在专利申请的件数上一直居世界首位。从日本人在国外申请专利件数上看,美国最多,其次为德国、英国。从1992年起,日本人在美国申请专利的件数开始减少,在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申请的专利件数开始增加。在美国的专利件数登记中,美国本身占54%,日本占23%,(注:〔日〕科技厅科技政策研究所编《科学技术指标》,大藏省印刷局1995年,第29页。)高于其他国家。而且,在美登记的日本专利被利用程度很高,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在基本专利方面仍落在欧美之后。

三、科技市场占有能力

科技市场占有能力,是指科学技术在市场上的交易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贸易和高技术产品贸易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成为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一)技术贸易的发展显示科技实力的增强。企业等经济主体除了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专利、实用新案、技术诀窍等成果外,还通过转让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形式在国际上进行交易,这种交易称之为技术贸易。从主要国家技术贸易进出口额来看,一方面表明当前企业国际化经营迅猛发展和对知识产权日益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日本仍是技术贸易大国。据日本银行统计,1994年的技术出口额,美国为2兆2930亿日元,日本为5305亿日元,英国为4621亿日元,德国为2199亿日元,法国为1879亿日元,同期的技术进口额,日本为8480亿日元,美国为5791亿日元,德国为4541亿日元,英国为3639亿日元,法国为2513亿日元。结果,美国是技术贸易出超大国,1994年的技术贸易顺差为1兆7139亿日元,同期日本为逆差3194亿日元。1994年,日本技术贸易出口比前一年增长了33.9%,进口增长15.6%。可见,日本既是技术贸易出口大国,更是技术贸易进口大国,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逐步缩小技术贸易逆差,向代表着技术强国的技术出口大国迈进。

从与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贸易数额看,日本属于科技发达国家。据总务厅统计,日本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贸易收支比长期来看呈增长趋势。日本的技术出口目前主要面向亚洲地区(不包括西亚),技术出口额为2141亿日元,占其出口总额的46%,其中韩国为531亿日元,泰国为362亿日元,中国台湾为300亿日元,新加坡为265亿日元,马来西亚为217亿日元,中国为173亿日元,印度尼西亚为152亿日元。向美国的技术出口额则为1393亿日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0%。日本的技术进口主要来自欧美,尤其从美国的进口占很大比重,1994年度为2605亿日元,比前一年增长1.0%,占日本全部技术进口额的70%。其次依次为荷兰、德国、瑞士、法国和英国。

从不同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日本表现产业高级化和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势头。据总务厅统计,技术出口方面,运输用机械工业为1642亿日元,电子机械工业为1405亿日元,化学工业为641亿日元,机械工业为203亿日元,以上几类产业占制造业技术出口总额的86%。其次为钢铁业、陶瓷业。技术进口方面,电子机械工业数额最大,为1774亿日元,化学工业为590亿日元,运输用机械工业为356亿日元,机械工业为233亿日元,精密机械工业为106亿日元。技术贸易出超的产业依次是运输用机械工业、钢铁业、陶瓷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等。

(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贸易额的增长,表明日本产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技术产业需要对其研究开发进行大量投资,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具体是指研究开发费占整个制造业产值比率较高的六大产业,即宇航、电子计算机、通信、医药、精密机械和电子产品等。这些产业的产值增长迅速,1992年比1982年增长了3.9倍,同期全产业的产值只增长1.4倍。

1992年OECD高技术产业产值中,从各主要国家所占比例来看,美国最高,占37.2%,日本次之,占27.9%,德国占10.2%,英国占6.6%,法国占5.2%。与5年前相比,日本增长较快,特别是在通信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等领域,日本的产值比率最高,分别为34.9%、30.7%和28.3%。

从高技术产业的贸易收支比看,1992年日本为2.85,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惟一的出超国。从高技术产业占出口额的比例看,1992年日本为23.4%,美国为18.3%,德国为12.0%,英国为10.8%,法国为7.8%。而且,1984年到1992年,日本高技术产业的出口额比例始终高于其他国家,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日本在高技术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及其商品化、市场化方面,一直占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半导体芯片、计算机硬件、电子产品、汽车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工业机器人等方面,贸易总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标签:;  ;  

日本经济发展的科技实力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