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_刘巧云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神经理内科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 目的:分析SET(Sling Exercise Therapy,悬吊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9月-2018年10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48例,均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SET,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B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SET可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SET;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影响

Effects of SET on balance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Liu Qiao-yu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eople's hospital, huangpi district, wuhan, hubei 430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 on balance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a total of 148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rom Septem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All of them wer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ults: FMA and BBS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while FMA and BB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athel index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ac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 05).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SET can improve balance function, exercise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SET Stroke; Hemiplegia; Balancing function; impact

现有对我国脑卒中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现有中风患者约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1]。因脑卒中导致偏瘫不仅带给患者本身及整个家庭沉重的身心负担,对于社会而言同样会造成较大的负担。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目前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2]。其中SET是基于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通过使用由无弹性、有弹性的悬吊带组成的悬吊辅助训练系统,对刺激神经、恢复躯干肢体控制有积极目的。本次研究共纳入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4例,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在49-65岁之间,平均年龄(62. 59±5.63)岁,类型:脑梗死45例,脑出血29例,偏瘫侧别:左侧39例,右侧35例。观察组74例,男性50例,女性24例,年龄在53-64岁之间,平均年龄(61. 99±4.98)岁,类型:脑梗死42例,脑出血32例,偏瘫侧别:左侧40例,右侧3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充分、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情况,并且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认可。

(1)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颅脑CT、MRI等确诊脑卒中;②肢体偏瘫;③意识清

楚、查体合作;④第一次发病。

(2)排除标准:①合并痴呆、失语等;②发病前合并明显活动受限、肢体残疾、无法生

活自理;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翻身、坐位、站立、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等,每次训练半小时,2次/天,每周共训练12次。

观察组在上述训练基础上结合SET训练,①腰背控制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放平后在腰背下放置保护带并用拉力较大的两根弹力绳吊起,将患侧脚放置在另一根悬吊带上,嘱咐患者抱臂挺起腰背,调节悬吊带在下肢的位置,调整力臂,鼓励患者挺背持续20s,每个位置3组。然后进行仰卧位下患侧单腿悬挂,另一侧下肢水平外展,每次外展10次。②将患者健侧腿的踝部用无弹性悬吊带给予弹性悬吊带减重,将躯干与双下肢保护在同一直线上维持,持续20s,每个位置3组。⑧患者取仰卧位,健侧腿踝部使用无弹性悬吊带腾空悬吊,患侧腿踝部和膝部以无弹性悬吊带疼痛悬吊,进行休息位、双下肢、躯干保持在同一直线体位的交替动态训练。

1.3 观察揩标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3]评估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运动功能改善越好。采用Berg平衡最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平衡功能的评定,总共56分,分数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4]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的148例研究对象所有相关临床资料全部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组内相关资料的比较应用X2检验方式,计量资料应用( x±s),组间比较检验方式为t,P小于0.05则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

两组在治疗前FMA评分、BB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活动能力

两组治疗前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因高位中枢病变导致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进而出现平衡反射功能失调等。机体平衡训练是躯干肌肉负责完成,躯干核心稳定性是以局部稳定肌处于激活状态为基础,局部稳定肌是由机体下意识控制,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现躯干核心稳定性是其中的关键。

SET是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共同开发而成,给予科学原理与相关研究,是一种全新的主动治疗和训练方法。利用SET科解决感觉运动控制、稳定性、肌力三个方面的问题。SET通过提供不稳定的支点,利用重力的影响,逐渐调节对患者的辅助程度。 SET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髋部深层肌肉力量,通过这种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力量训练可有效激发躯干肌肉以及身体各个肌群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利用SET加强核心肌群训练,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这对于提高身体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B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差异显著(P<0.05)。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和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肌群的反馈,综合性提高身体在运动的平衡[5]。

SET突出运动一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开、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加强核心稳定和控制。利用SET训练腰部核心稳定肌群及髋部稳定肌群、活动肌群功能,可有效增强患者腰部、臀部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活动控制功能,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也有积极意义[6]。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可加强重力在训练中的作用,通过应用生物力学原理,极大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协调性[7]。SET能够有效提高神经肌肉的能力、神经肌肉感受性功能,通过训练过程中训练到深层稳定肌群,可改善肌肉的协调收缩能力,同时激活“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提高身体运动协调能力。SET不仅仅是力量训练,其能够提高患者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强核心稳定性,通过创造不稳定性的方式起到平衡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SET可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崇,高山,史雄飞,等,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 05):161-163

[2] 陈瑞全,吴建贤,朱宗俊,等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 07):762-765

[3] 李章吉.悬吊运动联合动式站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 ( 04):17-19.

[4] 李晓华,闰晓洁,马玉萍,等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 (10): 1413-1414.

[5] 华媛媛.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10( 17): 288-289

[6] 苗莉莉,田利华,杨振国,等.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 03):180-182

[7] 蔡琛,张智芳,曲庆明,等悬吊运动训练在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 05):470-472.

论文作者:刘巧云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SE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_刘巧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