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论文_毛振翔

探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论文_毛振翔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电梯安全运行是电梯制造、安装、维修的目标,保障用户正常使用电梯,但在电梯制造、安装、维修等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针对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做简要的分析,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1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1.1 电梯设计层面问题

电梯设计阶段对整个电梯后期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环节中,设计师通常会不重视部分安全技术评价。设计者需要全面科学的考虑到电梯设计与影响后期运行的多方面因素,并且较好的对工作人员与乘客在电梯设计与电梯正常运行方面建议的收集吸纳。在设计方案审查期间,需要确保电梯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做出宝贵意见与建议的提出。此外,电梯设计与制造单位也是整个设计阶段的中较大的隐患方面。

1.2施工安装队伍技术水平层次不齐

根据对电梯安装阶段的状况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对待工作的质量意识不高,在电梯安装中不严格按照正常工艺进行安装,导致电梯安装的质量控制表现于形式化,从而无法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同时,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对安装人员的技术和工艺要求较高,若不加强对质量管控,可能会导致电梯安装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延误工程安装进度,且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增加隐患。

安装质量是电梯安全运行的保障因素之一,但是由于电梯安装作业空间、安装人员责任意识等多种原因导致一些管理人员对电梯安装安全性能的关注度偏低,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尽管在安装过程中有监理单位对安装质量进行把关,但是仍缺乏相应的实施监督部门,电梯的安装质量和安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部门对电梯安装的安全监督力度相对薄弱。

1.3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物业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执行到位,电梯安全管理的机构与工作人员缺位。电梯安全管理责任方缺乏对电梯安全管理的对应机构支持,缺乏统一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专业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即便提供一定管理人员,也会有无证上岗的状态。同时在不同小区与不同物业情况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稳妥规范的管理模式。在业主做房屋装修中,物业缺乏合理性电梯使用的规范指导与宣传,进而引发电梯受损;业主或者物业机构在电梯运行使用上的职责缺乏明确划分,同时对于维保工作缺乏实际有效的监督管理。电梯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及时的反馈或告知维保单位,从而导致维修不及时;业主或者物业没有较好的做到主动性的报检,在检验不合格后未能及时调整处理,或者置之不理,进而导致电梯非安全状态运行。

2电梯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

电梯属于频繁启动、制动、正反转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在每分钟时间内可以有120次的频次,相关操作部件也较多,因此存在较多的风险性。使用管理中需要保持一定规范性。

2.1 首先需要规范好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工作

完善各单位使用制度,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提供一定维护性保证措施,定期对接维保单位做维护保养,做好电梯检验工作,做好日常使用规范宣传,提升业主规范使用水平。在电梯附近要做好正常使用电梯或者遇到紧急问题的处理对策,保证电梯性能完好,遇到紧急问题可以做出及时的发现与调整。维保单位需要保证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经验,提升维保工作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完善的电梯制造、安装、维修队伍

所有人员持证上岗,操作中依照规范流程与技术标准进行,不可以随意打乱流程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维保工作中要进行多人配合操作,做到工作相互监督与辅助。

2.3 电梯故障施救工作要及时、专业

展开远程监控系统管理,及时发现故障,面对受困人员做好有效安抚,第一时间通知施救单位,施救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到现场施救,保证技术专业性,避免施救延误。要落实好限速器-安全钳等安全装置配备,如果电梯存在超速、运行失控与悬挂装置受损时,该安全装置会快速的让电梯轿厢在导轨上制停,进而让其保持静止的安全状态,避免由此引发人员伤亡与设备受损。

2.4 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电梯属于特种设备,需要加强对电梯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针对电梯生产、维修单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许可,具备相关资质后,方可从事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同时在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施工前,需要向工程所在地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单位书面告知。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该具备相应的资质,具备一定数目的技术人员,且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该具备相应的检测技术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2)电梯使用单位需要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电梯检验合格证;电梯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考核,且在执业时需要持有操作证。

2.5 加强电梯的安全检查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为保障用户使用电梯的安全,在国内外电梯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企业及国家部门的检验检测。在电梯产品设计完成后,需要经过国家部门的型式试验,当型式试验检验合格后,才可以大批量进行生产。在电梯安装完成后,还要经过电梯企业自己的出厂检验。另外,电梯在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都要经过国家检验部门的监督检验,在投入使用后,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进行安全性能检查,一般每年要进行一次。可见电梯的作为特种设备,电梯行业和国家都是对其极其重视的。

1)出厂检验,由电梯制造企业自己按照国家标准或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检验自己的产品,在电梯出厂核对产品清单,对于外购的部件,要核对好型式试验报告,在电梯安装后还要对整体进行一次自检。

2)型式试验,主要是由国家级电梯检验检测部门对电梯开展安全性能检验,包括对电梯整机、安全部件、关键部件进行的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是验证电梯安全性和功能性。

3)监督检验,是国家电梯检验部门进行的从电梯安装人员进场勘探到安装完成整个过程的监督检验,另外电梯的改造、大修也是由国家电梯检验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监督检验是电梯安装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

4)定期检验,在电梯通过监督检验后,在投入正常使用过程中,每年还需要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对电梯的牵引装置、制动装置、轴承等易损部分进行重点检验,以便能够发现因电梯磨损、老化、振动引起的影响电梯安全的不良因素,也是对电梯保养企业的一种监督。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等过程中,人员因素、安装质量、维修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需要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例如完善的安装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电梯的出厂检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确保电梯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彭景吉. 电梯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24).

[2]陈皓. 浅析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03)

论文作者:毛振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探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论文_毛振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