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最新专题报告--经营者“自我评估”_三资企业论文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最新专题报告——经营者亮出“自我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者论文,自我评价论文,中国企业家论文,发布最新论文,专题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在1995年进行的我国企业经营者行为特征调查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情报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国家计委综合司、人事部流动调配司、劳动部劳动关系与监察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司等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了1996年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一大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党政干部和企业技术人员进入企业领导岗位,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换和企业家队伍素质的提高;企业经营者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取向,他们的职业化意识不断增强,职业流动日趋活跃;企业经营者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的时间和精力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是,现行的组织、人事及户籍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其职业流动的需要;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利用信息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经营者们呼吁,要尽快建立适应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管理制度,使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发展走向专业化、正规化、社会化的轨道。今天,我们将调查报告稍加整理后予以刊登。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厂长或经理)。按照配额抽样的原则,共选取样本9000个,其中7000属跟踪对象。调查样本覆盖了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涉及的行业有采掘、制造、建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服务、外贸、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等。

共发出调查问卷9000份,有效回收率为29.7%。回收样本的所有制分布为:国有企业占72.9%;集体企业占12.8%;三资企业占7.4%; 其它类型企业(主要为私营企业)占6.9%。

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者的基本状况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者的基本状况,我们着重调查了他们的文化程度、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估、收入状况和年龄结构。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有信心。

(一)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如下(见图1)所示:被调查的2674位企业经营者中,初中以下占2.4%,高中、中专占 18.1%,大学专科占37.5%,大学本科占40.4%,研究生以上占1.7%。 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3年所作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的比重比1993年的69.2%增加了10.4个百分点;与1985年国内同类调查结果(46.2%)相比增加了33.4个百分点。

(二)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估如表1所示:2674位被调查者中, 认为自己“能胜任本企业的领导工作”的占58.3%;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本企业的领导工作”的占2.8%; 认为自己“能胜任规模更大和数量更多企业的领导工作”的占14.0%;认为自己“不仅仅只局限于企业的领导工作”的占24.9%。需要注意的是,2.8 %的坦率地承认自己“不能胜任本企业的领导工作”。企业经营者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的比重依次为3.3%、1.8%、1.6%和0%。自认为“不能胜任本企业的领导工作”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比重高于其他几种类型企业。这可能反映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因而其企业经营者们所承受的压力较大;二是在国有企业中,因自身能力有限而自感信心不足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相对较高一些。

(三)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月收入300元以下者占15.4%;301—500元者占12.5%;501—700 元者占20.4%;701—1000元者占31.2%;1000元以上者占20.5%。这一结果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3年所作的调查结果相比,500元以下收入者减少了53.4个百分点;而700元以上收入者增加了44.5个百分点。

从调查中得知,企业经营者的人均月收入为1024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年全国城镇职工人均月收入(458元)高出566元,前者为后者的2.2倍。

(四)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下(见图3):40岁以下者占8.0%;41—50岁者占35.7%;51岁以上者占56.3%。 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上,超过50岁的占一半多。

从调查中得知,企业经营者的平均年龄为50.9岁,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3年所作的调查相比,平均年龄比1993年的48.5岁增加了 2.4岁,比1985年的44.4岁增加了6.5岁。 从年龄段来看, 40 岁以下者比1993年的14.7%减少了6.7个百分点,41—50岁者比1993年的44.0 %减少了8.3个百分点,51岁以上者比1993年的41.3%增加了15个百分点。

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活动

(一)职业活动的时间和精力的第一投向的调查结果如表2和图4所示:企业经营者将其时间和精力首先投入到“营销活动”、“企业内部管理”和“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的比重依次为47.7%、34.1%和14.3%。可见,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地投入到“营销活动”中,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4年所作的调查结果相比,此项比重增加了13.2个百分点。这表明,在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活动中,“营销活动”所占比例在迅速增加。也有不少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的第一投向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

比较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经营者将其时间和精力第一投向于“营销活动”的比重,三资企业最高,为59.8%,余者为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其比重分别为54.8%、45.1%和43.8%。二是企业经营者时间和精力的第一投向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的比重,私营企业最高,为18.7%,余者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其比重分别为15.4%、9.6%和7.9%。

(二)信息来源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从总体上看,从“报刊、 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获取信息的比重占53.0%;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取信息的比重占29.5%;从“本企业的信息机构”获取信息的比重占14.6%;而从“从商业性信息机构购买”的比重仅占0.7%。

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有三点:1 )主要靠“政府有关部门”获取信息的比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明显地高于集体和三资企业,四者的比重依次为32.1%、31.3%、22.0%和21.9%;2 )主要靠“本企业的信息机构”收集信息的比重,三资企业19.7%,集体企业17.9%,国有企业13.5%,私营企业12.5%;3 )主要靠“从商业性信息机构购买”信息的比重,私营企业为6.2%, 明显地高于其他几种类型的企业。

(三)企业经营者职业活动中最关注的“评价”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关注“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者占62.1%;关注“企业职工的评价”者占19.7%;关注“社会的评价”者占5.7%; 关注“企业所有者或老板的评价”者占8.4%; 关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价”者占0 .7%。这表明,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最关注的还是“主管部门的评价”,而近五分之一的企业经营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最关注“企业职工的评价”。

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有如下差异:第一,最关注“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者,国有企业居首位,为67.3%,余者为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其比重分别为54.3%、39.7%和0%;第二, 最关注“企业职工的评价”者,集体企业居首位,为23.1%,余者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其比重分别为20.3%、18.8%和9.2%; 第三,最关注“社会的评价”者,私营企业的比重大大高于其他几种类型的企业,为37.5%;第四,最关注“企业所有者或老板的评价”者,三资和私营企业的比重大大高于国有和集体企业。

(四)表5显示, 企业经营者在其经营活动中最为关注的业绩指标主要集中在“利税指标”与“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两项指标上,其比重依次为59.5%和38.6%。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最关注“利税指标”的是私营企业,比重为68.8%;其次是集体企业,为61.1%;再次是国有企业,为59.6%;最后是三资企业,为54.8%。最关注“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是三资企业,比重为44.6%;其次是国有企业,为38.2%;再次是集体企业,为37.8%;最后是私营企业,为31.2%。

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者队伍的职业流动

(一)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 ):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党政干部和企业技术人员,三者所占的比重依次为42.9%、30.2%和18.6%,总和为91.7%。

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可以看出:一是来源于党政干部的厂长经理比重,私营企业最高,为33.3%,余者依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其比重依次为31.8%、25.0%和23.7%。二是来源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三资企业最高,为49.7%,余者为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为44.0%、41.9%和20.0%。三是来源于企业技术人员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国有企业最高,为20.3%,余者依次为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其比重依次为14.9%、13.9%和13.3%。四是直接来源于科研人员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三资企业最高,为7.5%,余者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比重分别为6.7%、3.0%和0.9%。 五是来源于农民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私营企业最高,为26.7%,集体企业次之,为7.1%。

企业经营者进入社会所从事的第一个职业如表7所示, 主要集中于企业技术人员、一般工人和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三者所占的比重依次为31.9%、31.6%和11.3%,总和为74.8%。图5 表示了企业经营者的职业来源。

(二)如何走向企业领导岗位的调查结果见表9:“组织部门的安排,自己也有这个心愿”的占39.9%;“组织部门的安排,自己勉为其难”的占26.3%;“自己的才能使然”的占25.4%;“自己努力争取的”的占8.4%。值得注意的是, 有四分之一强的人认为自己成为企业领导是组织部门的安排,而自己勉为其难。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9.9%、 18 .5%、15.9%和0%。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

(三)职业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10所示;有过两次以上“本省、市内流动”者占54.6%;两次以上“跨行业流动”者占41.0%;两次以上“不同所有制企业间流动”者占33.6%;两次以上“跨省、市流动”者占19.6%。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们在本省、市内流动较多,而跨省市流动则较少。

(四)表8显示了“近期是否希望流动”的意向。从中可以看出, “无流动意向”者占72.7%;“希望到其他所有制企业工作”者占12.9%;“希望跨行业流动者占9.1%;“希望跨省、市流动”者占5.3%。这表明,有27.3%的企业经营者近期有流动的意向。

表11显示了“最希望流向何种企业”的意向。希望流向三资企业的比重最高,为38.7%,余者依次为国有大型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中型企业、乡镇企业和国有小型企业,其比重依次为26.0%、16.2%、9.8%、7.9%和1.4%。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多数企业经营者最希望流向的还是他们目前所在的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例如。最希望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者,还是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两者之和为41.9%;最希望流向乡镇企业者,还是集体企业的比重最高,为32.5%;最希望流向三资企业者,还是三资企业的比重最高,总和为62.6%;最希望流向私营企业者,还是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93.3%。这说明,来自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企业经营者们对自己目前所在的那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情有独钟。

表12显示了企业经营者流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考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经营才能”的比重最高,为50.0%;其次是“更好的经营环境”(占36.4%),再是“更多的收入”(占3.9%), 最后是“调整人际关系”(占1.7%)。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可以看出, 企业经营者流动时,主要考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经营才能”的,集体企业的企业经营者占的比重最高,为52.9%,余者为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是51.8%、49.0%和9.1%; 考虑“更好的经营环境”的,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81.2%,余者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比重分别是38.1%、31.5%和29.0%;考虑“更多的收入”的,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为4.3%,余者为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是2.1%、1.8%和0%; 考虑“调整人际关系”者,三资企业的比重最高,为3.6%,余者是集体、国有和私营企业, 比重分别是2.5%、1.5%和0%。

(五)制约企业经营者流动的主要障碍的调查结果见表13,认为“缺乏中介机构或经理人才市场”者占45.5%,认为是“企业用人制度”者占37.0%。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认为流动的主要障碍为“缺乏中介机构或经理人才市场”者,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为45.5%,余者为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为44.4%、42.4%和37.5%;认为流动的主要障碍为“企业用人制度”者,比重最高的也是国有企业,为38.2%,余者为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8.0%、32.0%和31.3%;认为流动的主要障碍为“户籍制度”者,比重最高的是集体企业,为25.3%,余者为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最高分别为25.0%、16.4%和15.9%。

(六)企业经营者流动主要依靠途径的调查结果见表14,“组织人事部门”、“经理人才市场”和“亲朋好友推荐”的比重分别为59.4%、17.1%和14.8%。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发现:1 )回答找“组织人事部门”的,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为63.5%,余者为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是48.2%、47.1%和16.7%;回答找“亲朋好友推荐”者,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25.0%,余者为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分别是20.0%、14.7%和14.4%;回答找“经理人才市场”者,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50.0%,余者为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分别是28.9%、23.2%和16.0%。

现阶段企业经营者队伍的职业化倾向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4年曾调查过我国企业经营者对走职业化道路的态度,这次又对此进行了跟踪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增加了有关实行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所需配套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 )制度改革;(2)相关制度的建立;(3)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有关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倾向的调查结果如表15和图6 所示:认为“有必要”走职业化道路的为81.3%,比1994年的60.0%增加了21.3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倾向明显增强。

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又可以看出,认为“有必要”者,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87.5%,余者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其比重分别为81.0%、80.6%和78.6%。

(二)关于实行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最需要作的制度改革,如表16所示:回答“人才流动管理制度”者占51.7%;回答“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免和任期退休制度”者为28.8%;回答“户籍制度”者占15.4%;回答“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者占2.2%;回答“企业产权制度”者占1.4%。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在实行企业家职业化的过程中,最需要作的制度改革是人才流动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者的选拔任免和任期退休制度和户籍制度。

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认为最需要改革“人才流动管理制度”者,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68.8%,其余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分别为53.1%、48.0%和45.5%;认为最需要改革“企业家的选拔任免和任期退休制度”者,国有企业的比重居首,为29.1%,其余为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为28.1%、27.5%和25.0%;认为最需要改革“户籍制度”者,集体企业的比重最高,为22.2%,其余为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19.3 %、 14.1%和6.3%。

(三)实行企业家职业化最需要作的配套工作,如表17所示,回答“经理人才市场的建立”者比重最高,为40.0%,余者为职业企业家培训和教育体系、企业家资格认证体系、企业家档案信息库的建立,比重分别为33.3%、21.1%和2.8%。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 认为需要作配套工作为“经理人才市场的建立”的,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为40%,余者为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是35.8 %、 34.7%和31.3%;为“职业企业家培训和教育体系和建立”者,集体企业的比重最高,为39.6%,余者为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是36.4%、33.3%和31.3%;为“企业家资格的认证”者,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31.3%,其余为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分别是22.0%、21.3%和19.0%;为“企业家档案信息库的建立”者,私营企业的比重最高,为6.1%,其余为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分别是3.6%、2.9%和2.6%。

(四)适应企业家职业化企业经营者最需要提高的素质,回答“现代管理知识”的比重为32.4%,其余是“公关能力”、“领导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比重分别为32.3%、24.6%、9.2%和1.0%。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情况, 认为最需要提高的素质为“现代管理知识”者,集体企业比重最高,为33.5%,其余是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3.0%、31.9%和31.3%;认为需提高“公关能力”者,国有企业的比重最高,为35.4%,其余是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分别为25.0%、24.4%和20.5%;认为需提高“领导能力”者,私营企业最高,为31.3%,其余是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分别为25.6%、24.7%和24.6%;认为需提高“文化水平”者,集体企业的比重最高,为20.2%,其余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分别为15.3%、12.5%和6.7%。

(凡引用此报告者均需注明引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表1: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估(%)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能胜任本企业的领导工作 58.3 58.3 58.0 66.5 43.8

不仅仅只局限于企业的领导工作24.9 26.3 22.6 15.1 43.8

能胜任更大更多企业的领导工作14.0 12.1 17.6 16.8 12.4

不能胜任本企业的领导工作2.8

3.3

1.8

1.6

表2: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的第一投向(%)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营销活动47.7 45.1 54.8 59.8 43.8

企业内部管理34.1 35.7 30.5 29.6 37.5

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 14.3 15.4 9.6

7.9

18.7

产品开发3.8

3.6

5.0

2.7

解决流动资金问题0.1

0.2

0.1

——

表3:企业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报刊、广播、电视53.0 52.6 57.2 52.2 50.0

政府有关部门29.5 32.1 22.0 21.9 31.3

本企业的信息机构14.6 13.5 19.7 19.7 12.5

从商业性信息机构购买0.7

0.5

1.5

1.1

6.2

其他2.2

1.3

1.4

5.1

表4: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评价(%)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 62.1 67.3 54.3 39.7 —

企业职工的评价 19.7 20.3 23.1 9.2

18.8

企业所有者或老板的评价 8.4

4.5

7.4

39.1 37.5

社会的评价 5.7

4.2

10.4 6.3

37.5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价 0.7

0.7

0.6

1.1

其他3.3

3.0

4.2

4.6

6.2

表5: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业绩指标(%)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利税指标59.5 59.6 61.1 54.8 68.8

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38.6 38.2 37.8 44.6 31.2

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 1.1

1.2

0.9

——

社会贡献0.1

0.1

———

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增长0.5

0.6

0.2

0.6

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 0.1

0.2

———

其他0.1

0.1

———

表6: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职业(%)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党政干部30.2 31.8 25.0 23.7 33.3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42.9 41.9 44.0 49.7 20.0

企业技术人员18.6 20.3 14.9 13.9 13.3

一般工人1.1

0.5

3.9

1.7

学校教师0.6

0.2

1.5

1.2

科研人员3.2

3.0

0.9

7.5

6.7

农民1.1

—7.1

—26.7

其他2.3

2.3

2.7

2.3

表7:进入社会所从事的第一个职业(%)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党政干部6.6

5.2

10.7 9.6

12.5

企业管理人员11.3 10.7 14.3 12.4 6.3

企业技术人员31.9 35.9 14.9 28.1 12.5

一般工人31.6 30.7 39.7 26.4 31.3

学校教师3.6

3.4

3.3

6.7

科研人员3.9

4.2

1.5

6.2

12.5

农民2.7

1.2

9.6

3.4

18.8

其他8.4

8.7

6.0

7.2

6.1

表8:关于"近期是否希望流动"的意向(%)

无流动意向72.7

希望到其他所有制企业工作 12.9

希望跨行业流动9.1

希望跨省、市流动 5.3

表9:如何走向企业领导岗位的(%)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组织部门的安排,自己勉为其难 26.3 29.9 15.9 18.5 —

组织部门的安排,自己也有这个心愿 39.9 41.4 33.6 42.7 6.7

自己努力争取的 8.4

5.7

17.1 12.9 40.0

自己的才能使然 25.4 23.0 33.4 25.9 53.3

表10:担任企业经营者后的流动情况(%)

流动过2次以上者占%

本省、市内流动

54.6

跨行业流动

41.0

不同所有制企业间流动 33.6

跨省、市流动 19.6

表11:“最希望流向何种企业”的意向(%)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三资企业38.7 39.3 23.8 62.6 —

国有大型企业26.0 30.6 10.4 9.0

6.7

私营企业16.2 14.1 25.1 —93.3

国有中型企业9.8

11.3 6.9

2.3

乡镇企业7.9

4.1

32.5 10.7 —

国有小型企业1.4

1.6

1.3

15.4 —

表12:企业经营者流动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经营才能50.0 49.0 52.9 51.8 9.1

更好的经营环境 36.4 38.1 31.5 29.0 81.2

更多的收入 3.9

4.3

2.1

1.8

调整人际关系1.7

1.5

2.5

3.6

其他8.0

7.1

11.0 13.8 9.1

表13:目前制约企业经营者职业流动的主要障碍(%)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缺乏中介机构或经理人才市场 45.5 45.5 42.4 44.4 37.5

企业用人制度37.0 38.2 32.0 38.0 31.3

户籍制度17.1 15.9 25.3 16.4 25.0

其他0.4

0.4

0.3

1.2

6.2

表14:企业经营者流动时主要依靠途径(%)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组织人事部门59.4 63.5 48.2 47.1 16.7

经理人才市场17.1 16.0 28.9 23.2 50.0

亲朋好友推荐14.8 14.7 14.4 20.0 25.0

一般人才市场1.1

0.8

3.0

1.3

其他7.6

5.0

5.5

8.4

8.3

表15: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职业化的认同(%)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回答有必要95年 81.3 8.10 80.6 78.2 87.5

者的比例(%)

94年 60.6 63.7 68.7 62.4 —

表16:实行企业家职业化最需要做的制度改革(%)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人才流动管理制度51.7 53.1 45.5 48.0 68.8

企业家的选拔任免和任期退休制度 28.8 29.1 28.1 27.5 25.0

户籍制度15.4 14.1 22.2 19.3 6.2

企业收入分配制度2.2

2.0

3.0

2.9

企业产权制度1.4

1.2

1.2

1.2

其他0.5

0.5

—1.1

表17:实行企业家职业化最需要做的配套工作(%)

总体 国有 集体 三资 私营

情况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经济人才市场的建立 40.0 40.0 34.7 35.8 31.3

职业企业家培训和教育体系的建立 33.6 33.3 39.6 36.4 31.3

企业家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21.1 21.3 19.0 22.0 31.3

企业家档案信息库的建立 2.8

2.6

3.6

2.9

6.1

其他2.5

1.8

3.1

2.9

标签:;  ;  ;  ;  ;  ;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最新专题报告--经营者“自我评估”_三资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