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防窃电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金龙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

摘要: 窃电行为近年来居高不下,某些企业故意采取窃电行为改变计量装置,以达到少计电量,减少电费支出的目的。此类行为,抱着侥幸的态度铤而走险,不但扰乱了电力市场的经济秩序,而且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因此,为防范用户窃电,需对电能表的防窃电技术进行研究,并找出加强防窃的改进措施,从而减少窃电行为的产生,避免国有财产的流失。。

关键词: 窃电;计量装置;防窃电技术;措施

前言

窃电是损害公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其非法手段是避开计量装置,以达到不计使用电能费用目的。一些个体经营或私营企业单位,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而盗窃电能,使国家流失大量的电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违法行为隐蔽性较大,不容易被供电部门发现,存在安全性隐患,必须引起重视。目前,如何开展电能表防窃电工作,维护供电正常市场秩序,确保用户和企业的集体利益,是电力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下将一般的窃电方式结合电能计量的基础原理,对于窃电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电能表防窃电技术,以加强防范与治理窃电行为。

1 电能表防窃电技术中的常见技术分析

1.1欠压法防窃电在电能表中的使用

首先,根据需要,操作人员调查电能表详细计量情况,并排除电能表的内部故障,从而实现电能表回路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依照防窃电技术应用情况做出正确规划,如果线圈无法确保电压有效降低,则需要对电能表已有的数据做出计算,从而为有效控制线圈内部电压提供数据支持,以避免电压过高影响窃电技术在防窃电中的功能作用。防窃电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电压过低的缓解做出电压限制(如图1)。如果失压门的电压明显高于正常电压值,则需要依照电能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流量来调整电压,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电压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窃电行为。检测过程中,需要确保将失窃状态下的电压额度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不同的门压当中,方便操作人员可灵活选择并转换防窃电技术的应用方案,做好窃电防护工作。

1.2欠流法防窃电在电能表中的使用

首先,依照技术要求,操作人员需要规划电能表应用欠流法防窃电技术的实施,既要确保欠流措施对电能表使用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又要妥善处理电能表中各类接线情况,便于发现窃电情况时,电路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回路中的故障。要进行电能表的改装,需要确保电流线圈可正常运行,避免线圈中存在过电流情况。使用防窃电技术过程中,需要分流或者阻隔电路中的电流,以便操作人员可快速统计出系统中的电流值,确保有效监管电路线圈的电能情况,结合多种线圈管理方法,做好全程管理。当窃电问题发生时,系统发生短路故障,监测的电流值会因短路而突然中断,则操作人员可根据电流变化判断切点行为发生,并依照窃电问题做出有效的系统调节,实现防窃电技术的使用价值。

1.3移相法防窃电在电能表中的使用

窃电人员通常采取接线方式完成窃电,所以防窃电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电能表正常运行中电流情况与功率情况做出记录,方便在进行防窃电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准确获取并对比相关数据。为了应对窃电问题,操作人员可通过采取调整电压方式管理电能表的运行速度,如果受到电压变化影响后电能表停止运转,则需要对电力系统采取防窃电措施。在实施电压调节过程中,可依照接线情况调节电能表的运行方式,若发现电能表无法保证三相电压均匀,那么就需要对三项电压的分布做出测验。当测验结束后,采取计算方式判断移相法具体情况给予判断,若能做到足够了解移相法,则可对电力系统进行断电处理,并通过同样方式调整移相法,使系统恢复运行。在防窃电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若电力系统管理操作人员无法对窃电问题情况明确,则需要结合当前窃电可能发生的情形与历史窃电记录作对比,从而找到解决窃电的方案,并做出技术层面的调整。

2 防窃电技术的防护特点研究

2.1外围防护型防窃电技术特点

首先,外围防护型防窃电技术应用中采取了封印功能,若想要进行电能表窃电改造,需要先行将封印破坏掉,然而封印通常具备高水平防伪性能,若封印遭到破坏,则窃电行为立刻显露出来。微电子技术近年来逐渐发展,在防窃电封印中采取微电子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出封印是否改变原有状态。处理封印过程中,需要发挥微电子优势,采取独特的设计方式确保每个封印具有独特标识,封印的具体特征将通过电能表管理单位给出合理设计,确保每一个封印存在独立编号。当改动封印时,需要录入相应的封印信息,做好改动备案,预防发生封印正常改动而误判窃电行为。外围防护型防窃电技术可利用计算机处理、录入信息,方便查询封印的管理状况,及时获取电能表保护状态。在判断电能表是否遭遇窃电时,操作人员能够采用便携式装置对封印进行检查,方便判定电能表的改动情况。

2.2在线监测型防窃电技术特点

近年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在线监测成为可能。通过利用互联网络技术特点,在电能表上安装在线监测芯片,从而实现电能表的远程监控。在线监测型防窃电技术通过传感器获取窃电行为、窃电信息等,并及时传递反馈给防护系统,报警并指引迅速找出窃电发生位置。这种技术胜在及时性,且无需效果过高的资金成本。所以该技术一经应用迅速发展,成为电力企业防窃电的主要技术,通过该技术使用,有效维护了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打击非法窃电行为提供帮助。

3 窃电典型案例

3.1欠流法窃电案例

某供电分局局用电检查人员于2016年5月15日到某企业开展用电检查(如图2),发现计费电能表的铅封完整,但计量装置计量柜的封印有被认为破坏的痕迹,经仔细检查,高、抵压计量装置计量柜封印线被剪断后,使用胶水修复(如图3)。通过查询计量自动化装置。该户自2015年10月5日凌晨1时A相开始失压,至2016年5月13日凌晨2时A相电流才恢复正常。而通知用户进行用电检查时间正为2016年5月13日早上。经过调查,客户承认A相欠流失由于人为将A相短接。

3.2欠压法窃电案例

某分局于4月15日对某厂开展用电检查,在对计量装置检查中发现该户表箱铅封遗失(如图4),计费表存在异常。在业主的陪同下检查人员贷款表箱对计量装置进行进一步检查,发现计费表铅封遗失。电表B、C相电压连接片断开(如图5),造成少计B、C两相电费。检查人员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对窃电现场拍照取证并对该户作出停电处理,追缴少交电费。

4 加强装表接电管理预防窃电行为

4.1强化人员行为管理

作为用户合法用电的开始,装表接电需要保证安全、有效进行,通过安装过程的人员行为管理强化,排除装接漏洞,不给窃电者留下任何机会。首先,应当加强装表接电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提升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确保电能表的正确安装。其次,整个装表过程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按照程序与制度完成业务工作。整个装表期间包括装表接电前、安装过程及安装后维护相关事宜,要保证工作一致性,不能马虎大意。最后,从业务人员组织入手,强化内部防范措施。针对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工作人员参与窃电行为的,一经发现立即处理。因此,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从工作能力与工作素养方面杜绝电能表安装过程中的数据泄密。比如,某线路的用电量、装表负荷等信息,或者电能表设计图信息,都需要纳入防窃电的保密信息中,方式因信息泄漏造成窃电行为发生。

4.2强化装表接电业务管理

防止窃电不只是从人入手,同时也需要关注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需要对现场安装、现场检查及现场测验做好管理。主要任务包括:现场将所有电能计量装置统一安装到计量柜内;对重要装置进行加封处理,比如互感器的二次接线侧、接线盒、电能表盖与接线端子等;每个计量柜都需要加封,封印编号妥善记录;连接电能表的电压线需要计在量箱内引出,不可在开关上引接,以防发生窃电;电能表安装中进表导线裸露部分需要保证插入接线盒内,确保不留表孔间隙,杜绝短接电能表的可能。

其次,电能表安装前需要确定供电方案与报装容量,容量需要高估处理,尽量安装使用高于预算的用电能量,安装采用专用计量柜与计量箱,若发生窃电行为,可根据专用柜或箱快速锁定窃电对象,予以严格惩处。

最后,依照不同环境,设计装表接电,尽可能采取防窃电装置,若低压供电用户安装电能表,表前线路应当采用铠装电缆,或采用套管防护,避免线裸露,给窃电行为提供可乘之机。接电中尽量避免迂回或者较差,安装电能表后需要做好验收工作。要特别注意用户隐瞒工程项目,防止用户预先做手脚,同时装表接电人员与验收人员不能够同一人进行操作,在竣工验收和装表接电时,应重点检查计量装置外围防护是否完善等。

5 结束语

合法、准确、安全的用电环境需要供电和用电两者互相合力创造。装表接电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和供电企业的电网安全运行,只有做到勤观察、多思考,才能锻炼出快速、准确的装表接电技术,杜绝用户窃电机会,创造和谐用电环境。同时,还要不断改进电能表的防窃电技术,加强供电行业的管理,完善内部的监测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伟能,王志强,杨帅.智能电能表中窃电与防窃电技术[J].湖南电力,2012,32(05):30-33.

[2]龚雷,叶玉峰,付维柱.展望智能电能表的应用前景[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09):20.

[3]王水丽.智能电能表防窃电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15).

论文作者:张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电能表防窃电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