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中学 大英 629300)
【内容提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重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疑,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问题,激发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许多同学刚进入初中学习历史,感到有些困惑,认为教科书上所讲与手机、电脑等接触到的历史知识有些不一致,从而影响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知识结构的建立,使学生产生了对历史的误判。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重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借鉴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确建立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正确认识历史,减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误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心理,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以饶有兴趣的引言让学生觉得老师今天讲的课可能“有意思”,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在知识的重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元末明初一部分的历史内容时,我从《明朝那些一顺儿》这本书中摘取有关朱元彰早年生活的一段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朱元彰贫农出身,当过和尚,讨过饭,最后成就一代帝王,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用诙谐的故事口吻说出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纠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误判,削除学生所疑的问题,正确建立历史知识结构。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三、问题层次化,步步激趣
问题的启发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台阶式问题,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达到高潮。当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过教师设计的台阶时,实际问题就解决了,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满足了好奇心,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的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针对基础差的学生)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学习中等的学生)③如何评价洋务运动?(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从而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由此可见,历史知识结构逻辑性很强,一堂课的知识点传授也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才能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层层递进处理历史问题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越做越有兴趣。
四、师生平等,导学激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师,都注重营造和谐的气氛,而和谐的气氛主要来源于融洽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除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外,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历史总离不开思和问,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不可搪塞。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找出他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浓,便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越学越有劲的主动学习气氛。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永恒主题,在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那就得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学习品德和意志,如能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从班级整体上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廖秀琼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洋务运动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