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及应对措施论文_王春艳

王春艳

房山区琉璃河中心卫生院 北京 102403

摘要:目的: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安全接种是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探讨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寻找如何降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47 例0岁~6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异常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结果:11种疫苗一共接种48355人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为9.72/ 万。其中主要有接种后发热,局部硬结,偶合症为主。原因主要在于:患者体质以及家属隐瞒儿童病情。结论:疫苗绝大部分是安全的,通过我们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类型及原因分析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干预措施

预防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通过一定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针对传染性疾病的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过程,通过预防接种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接种疫苗时常常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不仅限制了疫苗的预防作用,而且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极大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预防接种室2010年4月-2014年4月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和类型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分类

根据《北京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检测方案》的相关释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或诊断,按照发生原因分成以下5种类型,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依据。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1.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范围、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个体或群体的反应。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4年来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47 例0 岁~6 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记录资料。

2.2方法

2.2.1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预防接种室2010年4月-2014年4月4年里发生的47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原因。

2.2.2 调查方法。依据《北京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检测方案》和上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调查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

2.2.3 疫苗。我院使用的疫苗是:卡介苗,乙肝疫苗 脊灰糖丸,百白破,流脑,麻风,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水痘,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11种疫苗。

3.结果

3.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

根据资料登记表明,近4年来,我院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常规使用疫苗共11种,一共接种了48355 人次,共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7例,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为9.72/ 万。

3.2 接种疫苗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年龄分布情况

在对资料的统计中,该47例接种疫苗的儿童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中1岁以内的30 例,所占比例63.83%;1岁~2岁的16例,所占比例34.04%;3岁~6岁的1例,所占比例2.13%。其中1岁以内百白破三联18例,麻风12例,1~2岁百白破16例,6岁白破1例。见下表

3.3 接种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及类型分布分布

在对上述资料进行研究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7例儿童中,其中接种百白破疫苗34 例,占72.34%,麻风疫苗12 例,25.53%,白破疫苗1 例,占2.13%。其他疫苗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分析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硬结9例,发热11例,偶合上感的14例。麻风疫苗发热的7例,偶合幼儿急疹的5例。白破疫苗硬结1例.

3.4预后

对我院近4年的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47例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经过及时适当处理都得以痊愈。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持续的时间以1d~2d为主,个别达到3d~7d,此过程中无致残或死亡病例出现。

4.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

4.1患者体质

本次调查的47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儿童中,因患者体质造成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为28例,占59.57%。从资料中发现出现硬结的儿童都是肥胖的儿童,分析原因是肥胖的儿童脂肪过多,注射的疫苗达不到肌层造成硬结。发热的儿童是幼儿体质本身偏弱造成,这些反应都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的一般反应。这说明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与机体生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4.2 家属隐瞒儿童病情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与儿童健康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次调查中除上述28例外,其他案例均与儿童家属隐瞒患儿的其他病情有关,家长签知情书之前没有如实告知孩子身体情况,比如孩子有轻微的咽炎,偶尔的咳嗽,流鼻涕,还有有些孩子本身在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出现了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家属怕说出实情医院不给孩子接种,所以接种后造成了偶合疾病。

5.干预措施

5.1对发生硬结的干预

首先百白破三联疫苗和白破疫苗由于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维持疫苗的稳定性加入了吸附制剂,所以在注射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摇匀,并且遇到肥胖的儿童注射时一定进针达到针头的2/3或3/4,遇到偏瘦的儿童一定要提起肌肉再行注射,这样可以避免硬结的发生。

5.2对发热的干预

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因素,有的儿童体质偏弱,接种疫苗以后会造成短暂的发热,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有效的的减少发热的发生,就是接种人员加强预防接种医护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特别是查验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免疫程序,掌握儿童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等;接种前先做体检,检测儿童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接种禁忌证,体检合格再去登记处按国家儿童免疫程序登记,给与接种。接种后一定要告知注射疫苗后多饮水,适当运动。

5.3对偶合上感和幼儿急诊的干预

对于这种儿童一定要在接种前仔细向家长介绍所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接种疫苗前的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所造成的疫苗反应,这样家长就可以详细的了解预防接种也会发生接种反应就不会隐瞒儿童的病情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偶合反应。对于在疾病潜伏期的儿童造成的偶合疾病要详细询问最近一周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规律也可以适当的减少偶合病例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应实施具体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与儿童父母共同做好护理工作,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才能够显著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接种安全,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落实干预措施,并及时处理相应症状,通过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疫苗接种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免疫接种安全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卫疾控发[2005]373号.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S].卫办疾控发[2010]94号.

[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实施细则(试行)[S].京卫疾控字[2010]65号.

论文作者:王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0-6岁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及应对措施论文_王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