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发生及其防治措施论文_秦胜波,李利平,张英

美国白蛾发生及其防治措施论文_秦胜波,李利平,张英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自然资源局 河南南乐 457400

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最近几年在我市多地区爆发,所到之处,农作物、树木、蔬菜被蚕食,严重危害林果业及农业生产。现结合本地实际防治经验,就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危害状况、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其他地区开展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国白蛾;发生情况;综合防治技术

一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1 卵:初为浅绿色或浅黄绿色,后逐渐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光泽的圆球状,直径0.5 mm左右,呈单层排列,有白色鳞毛其上。

2 幼虫:体细长,头部黑色,具光泽,1-3龄幼虫体黄绿色,4龄以上体色分化明显,背部有一深色宽纵带,带上有黑色毛瘤,毛瘤上着生丛状白色长毛或灰白色间杂黑色长毛丛,体侧毛瘤橘黄色或者灰褐色。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圆筒形,具黑边,气门上线、下线浅黄色。幼虫约6~7龄。

3 成虫:成虫体白色,体长9~13 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双栉齿状,内侧栉齿长度约为外侧的三分之二,翅底纯白色,翅展 23~34 mm,本地越冬代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一代,二代雄蛾前翅大多无斑点或者少斑点。雄蛾前翅从无斑点到有浓密的褐色斑,越冬代明显多于越夏代。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 mm,前、后翅通常为纯白色,前足近体前两节橘黄色,后两节部分黑色。

4 蛹:体长9~12mm,暗红褐色,后胸和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布满浅凹陷刻点,臀刺8~15根,每根刺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呈喇叭状。蛹外有一层黄褐色或暗灰色薄丝质茧。

二 美国白蛾发生原因

1 美国白蛾自身的特性

成虫 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味性,受汽车灯光照耀引诱到车上可以远距离传播,成虫有较强的趋味性,特别是对腥味,臭味,香味最敏感。厕所,臭水坑,畜圈,饭店食堂等周围的树木极易受到侵害。

2 美国白蛾属于杂食性动物,可以食用很多种植物。树木,农作物,蔬菜都是它们的食物。幼虫进入5龄后,食量大增,对树木及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3美国白蛾又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每年可以繁殖上千只的后代。

4传播途径广,美国白蛾5龄以上幼虫耐饥饿能力强,很容易随植物和植物产品,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三 美国白蛾的危害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害虫,它的主要食物就是植物叶片,例如桑树、榆树、法桐、杨树、臭椿、白蜡、核桃、红叶李、樱花等多达300种植物,对于林木和果树以及农作物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幼虫在叶上集中,会吐丝形成网幕,在网幕当中可以取食植物的叶肉,受害的叶片仅仅保留着叶脉,呈现网膜状,从而逐渐枯黄,老龄的幼虫取食过的叶片呈现孔洞,严重的时候,可以全部吃光整株树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美国白蛾极易因人为活动而造成跳跃式蔓延,严重危害了周边的生态自然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 环境因素

1 环境条件决定着美国白蛾的分布,即使是最低温度,也可以保证其存活。通过研究表明,温度和光照以及相对湿度可以控制美国白蛾的滞育。美国白蛾自身滞育和光周期具有紧密的关系。本地区比较干旱,夏季气温也比较高,这样一来,树木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生长,降低了抗虫能力,导致害虫入侵,因为干旱的原因,害虫的取食量也会得到增加,使其破坏性增加。气温比较高,会加快害虫的发育速度,在暖冬,会降低害虫的死亡率。

2 检疫乏力

随着改革开发,经济快速的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运输途径和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花卉、苗木进行引进,不加以分析,将国外、省外的树种进行引进。由于检疫乏力,没有完善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植物检疫标准化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无法实现持续的工作,这样就会导致美国白蛾灾害的发生。

五 防治方法

1 加强检疫

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 人工防治

在幼虫3龄前,即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各代幼虫未扩散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重点剪除5月下旬的第一代白蛾幼虫。如幼虫已分散,则在6月中下旬,8月上旬,9月下至10月上旬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每隔一周换一次草把,然后集中销毁。也可以在树干一米处涂抹药环,毒杀下树的幼虫。

人工挖蛹,在11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下旬挖取越冬蛹,6月下至7月上旬,8月中旬挖取越夏蛹,可以明显降低虫口基数。

3 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 利用化学药剂喷药防治

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即各代幼虫孵化末期用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另外,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每隔15厘米打一个孔,注入2毫升5%吡虫啉乳油或者30%氯胺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毒杀幼虫。另外还可以进行飞机喷药处理。

5 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人工繁育的美国白蛾的天敌。可以利用它防治美国白蛾。另外在大豆田地里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结论

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我们要加大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扩大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病毒、Bt等的生产、引进、推广和应用。加强防治,进行人员技术培训,特别是乡村人员的技术培训,采取办培训班、选派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等方式,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意义,宣传美国白蛾的防治知识。同时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认识,了解美国白蛾,提高全社会参与查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论文作者:秦胜波,李利平,张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美国白蛾发生及其防治措施论文_秦胜波,李利平,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