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力需求的大幅增长期,因而电力线路的建设和施工工程也较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大幅的扩增。传统的电力施工线路作业方式在大量工作量的压力下难免会出现漏洞,进而影响电力线路的施工作业安全。
关键词:电力线路;电力施工;安全控制
1、输电线路施工作业的生产特点
输电线路施工作业具有流动性较强,战线长、点多面广的特点,施工场所和周边环境以及恶劣的天气变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施工的难度很大,一般都是野外作业和高空作业,工作班组人员集中的很少,相对比较分散,有时可能需要多个班组共同完成一项施工操作,环境因素对安全事故的影响作用很大。变电的施工地点基本固定,安全防范措施成熟、规范,然而,输电线路施工并不像变电站施工那么集中固定,它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前仔细勘察施工现场,根据作业任务、现场实际情况、环境变化以及天气等因素进行危害辨识和安全风险分析,针对不同的危害名称、风险种类、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有效执行。因此输电线路施工的危险点具有动态多、静态少的特点,施工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工作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量管控措施,避免发生安全、质量风险。
2、输电线路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原则
2.1坚持以法施工的原则
输电线路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是施工安全风险、质量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网事业的进步,有必要把这一问题提高到法律层面来进行管控。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熟悉掌握电网建设施工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员的生命不受威胁。另外,如果施工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控制,尽量把施工人员、工器具、材料、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的风险保持在一个可控和安全的状态范围之内。
2.2管理者必须抓安全和质量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控上,并结合科学安全管理机制共同控制和管理施工现场。工程建设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质量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3动员全体施工人员抓安全
输电线路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关系到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所以它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事情,更是全体施工人员的职责。工程管理人员应采取多样式,将施工人员“要我安全”的被动理念转变为“我要安全”的主动理念,坚持安全风险管理的“四全”动态管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保证施工人员得以贯彻“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避免事故、事件的发生。
3、输电线路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
3.1基础工程
在运行中或者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确保杆塔不发生下沉和倾斜输电线路基础起重要作用;因此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利用科技手段保证基础设施的稳定,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必须的也是硬件要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做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材料要求它们的承载力足够大,稳定性较好;而岩土基础的施工时,需要注意杆塔的周围岩石,主要查看其与设计勘察中的异同点。如果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时,及时将情况反映到设计单位,必要时,设计工代立即到现场进行重新勘察,以便做出适当的设计变更和调整。岩石嵌固式基础施工而论,须遵守以下几个方面:
3.1.1、岩石嵌固式基础适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区强风化、中等风化岩石地质条件下,一般基础外形立柱部分下大上小,且在底部有扩孔大头,嵌入岩石中。
3.1.2、质量要求,基础施工的质量必须满足《规程》规定。成孔深度允许偏差为零,成孔净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等。
3.1.3、施工方案选择,组织方式:基础施工时必须配备一名技术员,一名安全员,负责施工时的孔上监护和其它技术安全事项。岩石基础的成孔一般采用人工挖掘;必要时采用分层定向松动爆破,人工清理。钻孔设备风动凿岩机及相应的动力源和配套设备,另外,采用松动爆破时,需配备爆破器材等。
3.1.4安全、质量控制要点,施工时必须两人以上作业,坑深超过2米后,要设置梯子或大绳等以保证点炮人员及时出坑。坑口弃石要符合安全距离,坑内人员必须配备安全保护用具。施工前熟悉地质资料,施工时随时观察地质变化和异常现象。基础成孔后,立即安装地螺栓即钢筋等,并立即浇注砼,以防坑内积水,影响基础质量。浇注砼时不能掺大石块,必须分层捣固,一个孔的砼量必须一次连续浇注完成,不得出现施工缝。
3.1.5 钢筋焊接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而且对于同一根钢筋,不可以焊接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有下面几种规定:
(1)对于非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超过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以使受压区不会受到限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于预应力筋来说,其受拉区最好不应超过25%,如果采取了一定的可靠措施,就可以将这一范围放宽到50%,对于受压区,没有限制。
(3)对于焊接的接头,最好应设置于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另外,同一根钢筋在其全长上最好应少设接头。
(4)对于焊接接头同钢筋弯折处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出10倍的钢筋直径,并最好超过构件最大弯矩处。
3.2杆塔工程
适当的杆塔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亦便于今后的运行与维护。杆塔工程建设的关键就是选择杆塔的类型、结构。针对不同的地形情况选择不同的杆塔型号如:选择钢筋混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平地、丘陵和运输较便利的地区)、选择铁塔(运输和施工较为闲难的地区)等。影响杆塔的因素有很多,具体的有:杆塔的材料、承受力和结构。输电线路在长期的运行中,作为导线和避雷线支撑物的杆塔,必须具备足够的荷载承受能力,满足在一定范围内抗弯的要求。
为确保杆塔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必须严格执行铁塔组立施工方案,并且做好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
3.2.1铁塔组立的安全控制措施:a、铁塔组立现场应专责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监察;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b、铁塔组立前,必须检查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并开好站班会,进行三交三查,做到协调作业、听从指挥。c、塔上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软底鞋。d、升抱杆必须统一指挥,四侧临时接线应均匀放出并由技工操作。抱杆垂直下方不得有人;塔上人员应站在塔身内侧安全位置上,绑扎好安全带。e、主材和侧面大斜材未全部连接牢固前,不得在
吊件上作业。f、严禁高处作业人员超时连续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按时就餐、饮水,及时补充身体能量,防止因疲劳产生隐患。
3.2.2铁塔组立的质量控制措施:a、铁塔组立需经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如果采用散组塔方式,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即可。b、铁塔整体吊装或大件吊装时,选择合理吊点位置和预防措施,防止塔材出现弯曲变形。c、铁塔螺栓的坚固扭力要进行测定,其质量应符合规程或设计要求。d、铁塔螺栓不易紧固的部位采用特殊工具;紧好后用力矩扳手复检、复紧,使铁塔螺栓紧固率达到规定要求;并在紧线后重新复检、复紧。e、铁塔防盗螺母应在复紧后安装好防盗帽,防止塔材丢失;全塔的防松垫应用扳手坚固。f、组塔使用螺栓应根据图纸所给规格统一使用,不许混用。g、铁塔组立中应及时将临时接地与地线网接好。h、组塔前应检查基础预偏,组塔后检查铁塔的倾斜度。J、组塔后及时填写施工记录。
3.3架线工程
5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导地线展放施工而论,导、地线及光缆架设是一项很复杂的施工工序,张力放线在选择放线区段时,要考虑选择牵引场和张力场尽可能顺线路布置;当受到地形限制时,牵引场可通过转向滑车进行转向布置;特殊情况下须转向布置时,转向滑车的位置及角度应满足张力架线的要求。张力放线区段长度一般为5-7km,不宜超过20个放线滑轮的线路长度,当难以满足规定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导线在展放中受压损伤及接续管出口处导损伤的特殊施工措施。张力放线通过重要跨越地段时,宜适当缩短张力放线区段;张力放线时,直线接续管通过滑车应防止接续管弯曲超过规定,达不到要求时应加装保护套。同时,导、地线在展放过程中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3.3.1、在满足导地线对地距离确保安全通过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张力进行放线;
3.3.2、线路通道内的树木应在放线前砍伐,并清除各种障碍物,遇有交叉跨越处应采取防止磨损导地线的措施;
3.3.3、展放导地线前应检查线轴轮缘和侧板有无损伤,凡有损伤者应修补完好并将轮缘铁钉拨除干净;
3.3.4、线轴的拖车应按扇形布置,使导地线引出方向与线轴轴心方向垂直,并与张力机的进架保持一定距离;
3.3.5、放线过程中,牵张机操作应平稳,保持子导线地线张力平衡,防止导地线跳槽或牵引板翻转;
3.3.6、耐张转角塔的放线滑车应安装预偏装置,上扬塔位应设置压线滑车,避免导地线跳槽;
3.3.7、对放线滑车等工器具应经常检查,保证运转正常;检查内容:a、放线滑车必须转动灵活,不缺胶垫;b、接地滑车应弹力适,槽形与导地线相配合;c、旋转连接器应强度可靠,轴承完好,旋转灵活;d、牵引板与平衡连接间隙小,不左右摆动;e、压接管保护钢套的结构合理安装牢固,内外设置布袋隔离保护套;
结语
重视环境保护。要精心做好施工线路占地规划,尽量少占农田。开挖要生熟土分开,施工完毕,施工基坑及时回填平整,施工产生的垃圾或生活垃圾要带出工地。与民众发生纠纷,依靠当地政府协商解决。基础浇筑、铁塔组立和架线过程中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如出现漏油现象,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工地土壤免受油污。
参考文献
[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 DL5009.2—2004).
[2]《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手册》.
[3]《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4]《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论文作者:王志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作业论文; 杆塔论文; 铁塔论文; 地线论文; 线路论文; 基础论文; 滑车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