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刘赛凉

湖南省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417000

摘要:目的:调查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7月到2019年2月在本医院监护病房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早产儿纳入到研究中进行观察,共计124例。调查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排除其他组别外,其余致痛性操作种类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胶布移除、经口鼻吸痰、血糖测量、贴膜移除、静脉针留置与拔除。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与性别因素无关(P>0.05)。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与体质量、并发症情况、呼吸支持方式及胎龄有密切关系,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会产生会接受很多致痛性操作,与其胎龄、并发症情况及呼吸支持方式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应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

关键词:致痛性操作;影响因素;现状;早产儿

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被称为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体质量更轻,肌肉更少,皮下脂肪更少,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机体抵抗能力更差,很容易合并其他疾病[1]。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测、护理与治疗,在进行相关操作时,会导致早产儿产生疼痛感,即为致痛性操作,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基于此笔者开展研究,以调查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并对影像因素进行分析,现总结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到2019年2月在本医院监护病房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早产儿纳入到研究中进行观察,共计124例。其中男性早产儿有68例,女性早产儿有56例;胎龄为29到36周,平均胎龄为(33.16±2.48)周。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住院接受治疗;其家长了解研究内容且自愿参加;入院时日龄小于3天;住院时间超过3天;胎龄小于37周。

1.2方法

记录早产儿住院三天内的相关资料与致痛性操作情况。

1.3评价标准

记录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种类与影响因素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的对比软件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表达为的定性资料经检验;表达为()的定量资料经t检验。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记录所有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种类与占比。具体数据见表1,排除其他组别外,胶布移除与经口鼻吸痰高于其他致痛性操作,差异显著(P<0.05)。

2.2记录并分析影响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的因素,表2为具体数据。男性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与女性早产儿没有明显差异(P>0.05)。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与体质量、并发症情况、呼吸支持方式与胎龄有密切关系,均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现状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早产儿经历致痛性操作主要集中在入院第一天到第三天,尤其是体质量较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呼吸机通气的早产儿,其经历的致痛性操作更多。有研究表明,致痛性操作会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而目前我国对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会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2]。近些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早产儿数量也随之增长,早产儿致痛性操作问题也得到了临床的关注和重视。

为分析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及因素,笔者选取了124例早产儿为对象进行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中,胶布移除与经口鼻吸痰操作占所有致痛性操作的前两位,其次分别为血糖测量、贴膜移除、静脉针留置与拔除等。针对该情况,很多专家与学者开始对镇痛措施进行研究,但该研究忽略了问题的本质,与其在早产儿出现疼痛后进行镇痛,更应该减少致痛性操作的发生率,二者共同进行方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在本研究的致痛性操作中,胶布移除与贴膜移除需要特别注意,早产儿由于未足月分娩,其机体功能与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很容易被病菌入侵,出现各种疾病与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因此需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体温、血压、血糖等,无论是采血、检测血糖,还是气管插管都需要使用胶布来固定,也就导致了胶布移除与贴膜移除需要频繁进行,这种情况不仅会给早产儿造成疼痛感,同时还会导致其出现皮肤损伤[3]。为了解到对早产儿出现致痛性操作的影响因素,笔者以对比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中,男性早产儿与女性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次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该结果说明性别不会影响到致痛性操作;出生体质量小于1500克(含)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次数比出生体质量大于1500克早产儿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早产儿出生时的体质量会影响到致痛性操作次数,且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其致痛性操作次数越多;胎龄低于32周(含)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次数比胎龄超过32周的早产儿更多,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早产儿的胎龄会影响致痛性操作次数,且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其经历的致痛性操作就越多;患有并发症的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次数比没有并发症早产儿的发作次数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并发症情况会影响致痛性操作次数,原因为患有并发症会使得早产儿接受治疗,而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相关操作,部分操作具有致痛性;使用呼吸机支持的早产儿的致痛性操作次数要高于无需呼吸支持的早产儿,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呼吸支持方式会影响到早产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次数。了解到影响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原因后,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此减少上述因素对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影响,减少其发生次数,保证早产儿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4]。

综上所述,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会产生会接受很多致痛性操作,与其胎龄、并发症情况及呼吸支持方式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可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少该情况的发生。但部分因素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结论,再加上本研究的纳入对象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梦莹,夏冬晴,闵翠婷,等.早产儿新生期反复操作性疼痛与幼儿行为发育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01):59-63.

[2]王亚静,李杨.新生儿监护病房患儿操作性疼痛发生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1):797-800.

[3]王亚静,于素杰,孙静,等.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17,24(17):30-34.

[4]许莉, 任海燕, 曹晓梅,等. 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 25(11):824-828.

论文作者:刘赛凉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刘赛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