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侨抗日救国的特点_抗日战争论文

论华侨抗日救国的特点_抗日战争论文

试论海外华侨抗日救亡斗争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抗日救亡论文,华侨论文,试论论文,海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侨怀着抗日救国的赤子之心,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斗争,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史学界已有较多论述。而海外华侨抗日救亡斗争的特点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海外华侨的抗日救亡斗争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号召海外“全体华侨应与各友邦政府及本地民族协同一致,反对日本法西斯的进攻”①。国民党政府也继英、美之后对日正式宣战,并号召海外华侨“协助友邦,贡献一切人力物力,为消灭共同敌人,达到最后胜利而作英毅之奋斗。”②在国共两党的号召下,华侨在海外各地组织抗日武装,参加当地人民抗日军,同居住国民众以及盟国军队并肩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美对日宣战之后,华侨参加各居住国的国防工作及战时勤务者不下数万人。美国空军第十四地勤大队的士兵几乎全为华侨。③他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绩卓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华侨飞行员更是奋勇杀敌,不甘落后。如年仅22岁的美国空军华侨飞行员仇桐,驾机与日军作战30余次,因战果显著而荣获勋章。

新加坡是英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加坡华侨为了协助英军抗日,1941年12月30日,华侨各界代表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星洲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推选陈嘉庚为总会主席,动员侨胞积极参加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2月1日,“星华义勇军”正式成立后,便立即投入了“保卫星洲”的战斗。在战斗中,义勇队员奋勇异常,与日军连续展开7次血战,60多名队员壮烈牺牲,为反法西斯战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马来亚华侨于1942年1月与居住地各族人民共同组织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这支军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与日军进行战斗300余次,毙伤日军5500余人,先后有1000多名华侨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④。他们反抗日本法西斯的精神为后人称颂。

菲律宾“华侨抗敌四八支队”(后改称“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一般称“华支”),人数很快发展到700余人。这支队伍在3年中转战吕宋岛14个省及马尼拉市,同日军作战260余次,歼敌2000余人。他们还与盟军并肩作战,解放了马尼拉市,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他们的战斗精神和英雄业绩,有力地鼓舞了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士气。在庆祝马尼拉解放的群众大会上,一位美国官员说:“如果没有华侨游击队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2个月时间占领马尼拉。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1945年6月,史迪威在菲律宾前线检阅时,盛称这支军队“军容严肃”,还说:“你们华侨健儿的英雄业绩,已经传遍了美国!”“华侨抗日游击队”的功绩至今受到菲律宾举国重视。

在缅甸、爪哇、越南、泰国、婆罗洲等地的华侨也成立了类似的抗日组织,他们与当地人民密切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海外华侨还为被法西斯蹂躏的各国人民捐款助战。1939年在德国空袭英国期间,新加坡、马来亚的华侨社团,为伦敦人民汇去了37.5万英镑的捐款,救济遭受战祸的英国人民。同时又募捐了57.5万英镑,作为建立马来亚轰炸机地的基金,援助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⑤。

海外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光辉篇章,他们的英雄业绩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

二、海外华侨的抗日救亡斗争持续时间久、范围广、规模大、影响深远

持续时间久。海外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即已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马占山将军奋起抗战。这一消息传到缅甸时,缅甸侨胞立即捐缅币20万盾支援马占山抗日⑥。接着古巴、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地的华侨也分别捐款给东北义勇军,鼓励他们英勇抗日,保卫祖国。旅美华侨还组织了“美洲华侨拒日救国后援会”,并捐大洋10万元汇寄祖国作为东北义勇军的抗日军费。美洲华侨还筹款购买飞机12架,培养擅长飞行技术团员80余人,准备率机回国杀敌⑦。旅居其他各地的侨胞也进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后,海外华侨的抗日救亡斗争普遍展开,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止,长达14年之久,为华侨爱国史上所罕见。

范围广。海外华侨抗日救亡斗争的范围,就空间而言,斗争的浪潮席卷了五大洲华侨居聚的所有区域。可以说,哪里有华侨,哪里就有抗日救亡活动。连只有数百名华侨的南非,在汪精卫叛国投敌后,也募集数万元专款,汇寄祖国,作为缉汪的赏金。就参与运动的成员而言,从富有的侨领巨商到生活清贫的工农侨众、小商小贩、文化界乃至一贫如洗的乞丐、舞女、和尚、囚犯;从两鬓斑白的老人至刚刚懂事的幼童等各个阶层及各种年龄的人,无不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规模大。海外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规模,就建立救亡团体而言,可以说,在海外华侨的各居住地都建立了抗日救亡团体。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海外华侨建立的抗日救亡团体达2794个⑧。这些团体担负着筹赈、宣传和组织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等主要使命。在这些救亡团体的领导下,各地华侨对“祖国战区难民之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未曾有。”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捐款和购买救国公债而言,抗战期间有400万华侨参加捐款⑩。未参加捐款的华侨绝大多数也捐献了数量不等的物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一次就捐献320万元。武汉合唱团到南洋宣传募捐,仅马来亚华侨就捐国币1150多万元(11)。杨名海内外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前后捐款达500多万元(12)。纽约华昌公司总经理李国钦从1939年至1941年先后共捐款75万元和11万美金(13),以后又多次捐巨款支援祖国抗战。旅非华侨的常月捐一直保持在70万元的较高水平。抗战八年,海外华侨捐款达13亿多元(14),其中美国华侨捐款5600多万美元(15)。物资的捐献也十分可观,仅从1937年下半年到1940年初,华侨捐赠的物品总数在3000批以上,平均每月100批左右(16)。除捐款献物外,还购买了数量巨大的救国公债,从1937年至1942年华侨购买救国公债就达11亿元(17),最后又无偿献给祖国。海外华侨这种大规模地为祖国捐款献物,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无疑是对祖国长期抗战的重大支持,是对国民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补充。

就侨汇而言,数量也十分巨大。从1937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的总收入约达国币226亿元,侨汇即达53亿元,相当于国民政府总收入的1/4,将近政府军费开支的1/2(18)。美国华侨抗战期间的总收入为25亿美元,侨汇总数为5.9亿美元,约占其总收入的1/4(19)。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的侨汇约有国币95亿元以上(20)。数量巨大的侨汇,弥补了入超造成的外汇亏空,不仅对祖国的货币流通有很大帮助,还巩固了国民政府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及时垫补和抵消了国民政府大量军费开支,在抗战中起了巨大的作用。难怪有人把华侨称为“抗日长城”(21)。

影响深远。海外华侨在抗日救亡斗争中所表现的爱国行动和不屈不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国内来讲,它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的热情,坚定了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推动了祖国军民的团结抗战;它遏制了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反共、分裂的阴谋,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广大侨胞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还起了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作用。

从国际上来讲,华侨的抗日救亡斗争,争取了广泛的国际同情,对于推动国际援华运动、壮大祖国的抗战力量起了重大作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同时又遏制了英、美等帝国主义的“东方慕尼黑”阴谋。它给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特别是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巨大的鼓舞,对于推动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华侨对祖国的这种特有的贡献,比金钱还要有力和宝贵的多!”

三、海外华侨抗日救亡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海外华侨抗日救亡斗争的形式主要有:组织救亡;宣传抗日救亡;捐款献物;抵制日货;回国参军参战;参加当地民众的反日斗争或与盟军并肩作战;开展国民外交活动和国际统战工作等多种形式。而在每一种表现形式中又包含有多样化的具体的抗日救亡形式。现以宣传抗日救亡、组织救亡团体、捐款为例说明其内含形式的多样化。

宣传抗日救亡。大体说来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充分利用报刊,特别是华文报刊,开辟抗日宣传专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宣传队、歌咏队、话剧社、戏剧社、讲演队等,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场合,深入到侨胞中宣传抗日;召开侨众大会向侨胞灌输抗日救亡思想,唤起侨众抗日救国的极大热情;创办抗战画片展览会,宣传抗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游行示威等多种宣传形式,造成抗日救亡的强大舆论,唤起侨胞和友邦人民对祖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

组织救亡团体。其团体名称繁多,形式多样。诸如慈善会、救灾会、后援会、抵货会、抗援会、筹赈会、救国会、援华会、除奸团、捐助祖国委员会、救济难民协会、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团等各式救亡团体。除华侨自身组织的各种救亡团体外,他们还与居住国的社会名流联合组织抗日援华的救亡团体。如在欧美一带比较有影响的联合组织有:全美援华联合总会、中美协会、纽约美国中国人民之友社、英国中国人民之友社、加拿大中国人民之友社、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等。在东南亚一带有:中非协会、中国之友社等。这些众多而又多样化的抗日救亡团体,在抗日援华工作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捐款。其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有集体捐、个人捐、特别捐(内有救灾捐、难童捐、购机捐、寒衣捐等)、常月捐、节日捐、纪念日捐、劳军捐、伤兵之友捐、航空救国捐,以及婚丧献金、筑路献金、露天茶会献金、救济难民、购买救国公债等多种形式。募集的方式主要有劝募、摊派、义演、义卖、游行、球赛、书画展览、请名人作鼓动演讲、发售入场券等多种方式。

除上述捐款方式之外,还有更为独特新奇的捐款方式。如马来亚华侨郑潮炯,为捐款助战,竟把自己的第四幼子出让与人,得婆币80元献给祖国(23)。仰光女侨胞叶秋莲,将自己所有首饰及家产拍卖,得款3万多元全都献给祖国,自己则入寺为尼。并说:“只要祖国战胜,我自己饿死是不妨的。”(24)其救国热情,值得称道。还有些华侨妇女自动发起了一种“认儿运动”,定期为国内难童或保育院的“儿女”捐款。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海外华侨所捐赠的一分一毫,无不凝聚着他们对祖国的赤诚热爱。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0年,海外华侨每月平均捐款2000万元,几乎担当当时抗战军费的1/3(25)。抗战八年,华侨的捐款从未间断,充分体现了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度责任感。

海外华侨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形式,汇成一股强大的抗日巨流,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注释:

①《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五)第1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15)(16)(17)《华侨革命史》上册,第123页;下册,第705、660、648页。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版。

③《文史杂志》1987年第4期第5页。

④《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第29页。

⑤郭湘章译:《东南亚之华侨》(上册)第527-528页。

⑥《华侨志——缅甸》第270页,台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印,1967年9月版。

⑦《海外月刊》1932年第4期第47-48页。

⑧《华侨问题专号》第146页,1940年版。

⑨陈嘉庚:《南侨回忆录》第70页,新加坡南洋印刷社1946年。

⑩《南洋研究》第10卷第1期。

(11)《华侨先锋》第2卷第1期。

(12)(13)《新华日报》1941年2月27日,1938年11月13日。

(14)根据《新华日报》1939年11月16日,1940年7月8日、12月3日,1941年10月11日所载数字统计。

(18)《现代华侨》第1卷第8期。

(19)《华声报》1985年8月20日。

(20)《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5期,第163页。

(21)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研究》第31页统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光明日报》1986年1月26日。

(23)《华侨志——北婆罗洲,婆罗乃,沙劳越》第140页,台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印,1963年4月版。

(24)黄警顽:《华侨对祖国的贡献》第197页,棠棣社1940年版。

(25)《文物天地》1982年第3期,第18-19页。

标签:;  ;  ;  ;  ;  

论华侨抗日救国的特点_抗日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