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究论文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究

王超1,蒋励2,孙伟1,程海勇1

(1.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云南 昆明)

摘 要: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培养学生智慧,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在新工科研究及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上存在的不足,结合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基于“雨课堂”工具和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了《矿山测试技术》课程的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高校工科专业开展信息化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新工科;专业认证;采矿工程;矿山测试技术;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学

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1]。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学的发展。近年来,新工科研究日趋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改革的热点。2017年2月以来,在教育部的组织推动下,先后形成了关于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标志着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2]。教育部2017年6月发布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明确了新工科建设的5大研究主题(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和24个研究方向,其中第18个方向即为“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为云南省重点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先后四次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模式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在广泛调研国内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矿山测试技术》课程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一 采矿工程新工科研究及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现状调查

(一) 采矿工程专业新工科研究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平台上进行“采矿工程”和“新工科”主题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已经发表的关于采矿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方面的学术论文有两篇,即武汉科技大学盛建龙等学者在2018年第5期《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基于新工科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3]和山东科技大学张培森等学者在2018年第22期《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的“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能力导向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4]

在新工科建设研究项目上,教育部2018年1月22日公布了612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有五个项目是关于采矿工程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项目,具体见表1。这五项均属于“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且归在“矿业、地质、测绘类项目群”中。

从以上调研情况可见,关于采矿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建设项目刚刚起步,取得的成果目前还比较少,急需开展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表1 采矿工程类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二) 采矿工程专业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现状调查

智慧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以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者高度参与、生生之间充分交互的开放性教学过程,解决了传统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参与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5]。笔者对我国15所开设采矿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进行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情况调查,以核心专业课程为例,只有4所高校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其他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7所高校采用了诸如雨课堂、云班课、学习通、优慕课、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信息化工具,给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或布置作业及任务,但总体上使用的深度不够,智慧教学尚未在各高校中广泛深入开展。

二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究

(一) 移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为了科学反映学生在移动信息化教学中的综合表现,课程团队建设了《矿山测试技术》课程的综合考核体系,该体系既有线上考核、又有课堂考核,既有个人考核、又有学习小组考核,既有基础知识点考核,又有扩展式的素质考核。为了消除以往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只在期末考试前临阵磨枪复习的弊端,课程提高了平时表现及过程学习的考核占比(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课堂纪律等组成,过程考核包括主题宣讲、小组讨论、雨课堂随堂测试、学生提问老师等,更好地激励了学生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为了体现学生及学习小组对课程要求的掌握程度,增加了学生提问教师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质量进行打分评价。加强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考试占比,采用多元多次的课程考核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图1 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实施路径图

基于雨课堂工具和建设好的“雨课件”,科学设计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串联起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各环节的具体内容为:(1)课前将“雨课件”(包含教学团队录制的各章节的微课视频)推送到学生手机等移动端,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总结出预习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并通过自测练习掌握自学效果;(2)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由各个学习小组依次展示探究式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和疑惑,存在的疑惑则由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最后教师根据预习和讨论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和难点,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都可以在手机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问题反馈;(3)课后,教师将作业和拓展学习资料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及学习效果测试。如在讲解“边坡工程监测技术”、“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地下隧洞矿山巷道施工监测技术”章节时,课后安排学习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查找相应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监测因素,下节课时随机抽选小组成员进行PPT成果宣讲,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交流。

(二) 课程考核体系建设

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信息化工具,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实时共享,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的移动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更加符合新工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2.0对采矿工程专业信息化教育的要求[6]。因此,笔者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针对专业课程《矿山测试技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的思想,开展了基于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的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具体实施路径见图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有年轻化趋势,除了对治疗效果的关注,对于术后生活质量问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精准的分期,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减少复发和转移、改善预后成为研究的热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仍有15%的复发率,其中盆腔淋巴结复发约占67%[1-2],说明存在传统病理检查不能发现的微转移,如何检测微转移成为关键。

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经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学满意度调查均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建筑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筑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证建筑业的正常发展,我们必须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决策、设计、施工还是竣工,都非常容易受到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控制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处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 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满足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智力保障,高校急需提高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新工科建设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工程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昆明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开展的适应新工科要求的移动信息化教育探索和实践,对于践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8.人文素质:主要指人文社科知识及修养,主要包括选修人文修养课的情况及成绩、参加人文及相关教育活动的情况、社会工作的次数和能力、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情况)。

参考文献

[1] 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8(1):7-14.

[2] 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16-19.

[3] 盛建龙,叶义成,刘晓云,等.基于新工科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5):83-87.

[4] 张培森,秦忠诚,刘进晓.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能力导向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76-78.

[5] 李冀红,王怀波,杨现民.进化性学习资源支持的高校智慧教学研究 [J].中国远程教育 ,2018,38(8):1-12.

[6] 代洪彬.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2):29-31.

本文引用格式: 王超,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6(44):131-13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4.048

基金项目: 昆明理工大学“智慧教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801);云南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034);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02)。

作者简介: 王超,男,山东济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矿山安全。

通讯作者: 蒋励,女,贵州安顺人,硕士,讲师,研究方法为教育教学管理。

标签:;  ;  ;  ;  ;  ;  ;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移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