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论文_李德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论文_李德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 518000

摘要: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地基施工是房屋建筑施工中重要工序之一,做好地基施工是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成为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以某房屋建筑工程为例,了解工程地基施工水位地质条件基础上,深入研讨该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房屋上部结构的重力会通过柱子和墙体传给基础,再由基础将这些负荷传给地基,由此可见地基只有具有足够的耐久度与强度才能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这种承载力直接关系着房屋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所以地基虽然并非建筑物的构成部分,但是它的质量对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危却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只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科学进行地基施工设计才能使保证地基的质量,并避免房屋产生安全事故。

一、某房屋建筑工程概况

文章以某住宅楼房屋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局部过道位置,采用框支剪力墙,地面平均标高45.33m,基础底板标高-1.28m。该工程的下水情况,施工区域内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于管道渗漏、地下降水等,其静止平均水位标高为41.39m,历年最高地下水位41.8m,水位年变化幅度明显,层面潜水位保持1m上下的年变化幅度、潜水~承压水水位保持1-2m范围内年变化幅度,且对地基中的钢筋混凝土不造成任何腐蚀影响。

二、案例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技术的应用

从案例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背景概况中,了解到地基的持力层,以人工回填的渣土为主,且已经完全固结,而地表回填了新近拆迁渣土,再加上湮废古河道低承载力淤泥、淤泥质土的影响,使得地基表现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等特征,在此笔者建议应用强夯加固技术,增强地基的均匀性和承载力。

1.动力密实

强夯施工以巨大的夯击能量,将冲击波和动应力传递到地层当中,作用对粗颗粒、非饱和土上,破碎的颗粒会在瞬问出现相对运动,将土体内的气体往外挤压,缩小土体的孔隙面积,使得地基土体达到动力密实的效果。本工程土体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土颗粒表面形成多种化合物的凝胶,形状为大小不一且具有一定强度、水稳定的团粒,但团粒之间容易被填充气体。借此,本一工程强夯加固时,通过动力密实方法,压缩能量直接作用于团粒上,将土骨架破坏,挤压出团粒之间的气体,而土颗粒可会重新排列,形成无孔隙的整体,逐渐趋向于稳定状态。在动力密实施工时,会发现土体受力后,土颗粒的液体也会随之变形,但孔隙面积减小基本不受此影响,由此可以判断动力密实,要重点观察土体颗粒的相对位移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动力固结

除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也是本工程地基强夯加固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本工程地基的强夯时,通过动力密实技术处理粗颗粒饱和土,并排出土颗粒孔隙中气体之后,应力波将土体结构破坏,土体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液化现象,进而产生很多裂隙,这些裂隙有利于将孔隙内的积水排除,大幅度降低孔隙内积水压力。动力固结原理就是采取措施改善软土排水条件,通过强夯破坏土体原结构,提高孔隙水压力,从而加快土体排水速度,使其更快固结形成具有更高强度的土体结构。整个加固区域内,应力波对土体的作用分为加载、卸荷、动力固结三个阶段:

(1)加载阶段:夯击冲击波作用于地基土,产生巨大的动力与孔隙内液体压力抗衡,如果动应力比较大,则会破坏土骨架的平衡并引起塑性变形土体颗粒也将会重新排列。本工程地基第四纪沉积层中,孔隙内液体含有1-4%的微气泡,强夯瞬间液体和气泡的振动效应不同,由此产生动力差,此时需要控制好动力差,只有大于土体颗粒吸附能力时,土体颗粒中的孔隙水,才会从孔隙中析出,形成聚结动力水排除。换句话说,在加载阶段的动力固结施工,是释放水砂土土颗粒中结合水的关键阶段。

(2)卸荷阶段:土颗粒中结合水排除后,开始卸去夯击能,动应力降水在瞬间消失,此时对孔隙水压力状态进行观测,发现水压力在有效应力之上,诱发砂土和粉土的液化,以及土体的开裂。

(3)动力固结阶段:大约经过3-5min,砂土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失,即可密实砂土,而粘性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需至少持续2周,为缩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现场利用排水技术,迫使土颗粒形成结合水膜,并与结构连成一体,适时土体的强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3.震动波压密

完成地基的动力固结,继续震动波压密施工。当夯锤落体冲击,地面将应力波传至地基地基内,并将机械能依次转换成势能、动能,最后作用于土体之上,形成纵波和横波。地基强夯正是纵波和横波所起的加固作用,前者周期和振幅小,属于向外传播的压缩波,而后者周期和振幅比较大,属于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均要求强夯期间,将夯击能量的释放,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根据周围土体的密实加固效果,划分出土体扰动松弛区和压密加固区,在重锤夯击后地基形成弹性半空间波场。

本工程的土体在经过剪切压缩和侧向挤压后,地面以下0.5-5m范围内,都得到有效压密加固,但由于现场地基的层状结构体不均匀,且有孔隙液体和气体填充,因此震动波压密要考虑波能反射影响,尤其对地表土层的松动影响。

4.动力置换

动力置换是强夯施工最后一道工序,其原理利用强夯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砂,砂石和石块等,填充至饱和软大层内,该举措是下卧层土排水固结的关键,对于整个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本工程的施工现场,共布置了51根碎石砂漏井,每个漏井保持6m左右的间距,目的是针对淤泥和上层滞水所带来的塌孔影响,并在每次填料时,计算好填料量和夯击频率之间的比例,以及尽量加快夯击的速度和填料的速度,方可确保地面隆起程度不超标,达到预期的挤密效果。

三、结束语

房屋建筑中地基技术的种类繁多,这些施工技术的基础性质相同,都是为了加固地基,确保地基稳固性,但是,各个技术的加固原理不同。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尤其注意地基技术的选择,在施工前将各个技术进行了解分析,并掌握施工现场各部分情况,找出适合工程施工及稳固的技术方法。房屋建筑地基技术的运用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下进行科学的运用,运用创新意识提出具有科学性的技术方法,经过完善的管理进行施工,实现建筑质量的优质性,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艳娜,王旸.浅谈房建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3,(5):142-143

[2]朱彬.试析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B09):345.

[3]蒋琳娜.房屋工程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要点探讨[J].建筑界,2013,(10):16.

[4]翟秀春.浅谈房建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2):24-25.

论文作者:李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论文_李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