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到提出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再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党和国家将创新摆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对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部门必须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必须面对与完成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科技教育为抓手,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和思考。 一、探索和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抓手,这是由科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科技教育从目标和任务上,更加符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从性质和内涵上,更能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功能和效果上,更能实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广州市通过开展科技教育,让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和实践,使他们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具备运用科学思维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到达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对此,广州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巩固科技教育基础。广州市不断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2014年,仅市教育局科技教育专项经费即达3000万元,立项资助科技教育项目500多个。在市、区、校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学校的科技教育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为科技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市基本建成专业的科技教师队伍,每所学校平均有1~2名科技教师,初步形成一批骨干科技教师队伍;有市级以上科技教育特色学校33所,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14所:开发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课程35门,打造了一系列科技教育平台和载体。全市科技教育的影响力、显示度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提升,对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广泛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实现中小学科技教育全覆盖。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创意作文大赛、青少年创意与发明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阳光测向无线电教育竞赛等一系列全市性的科普和科技体验活动成为非常重要的载体。全市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的中小学生人数达到200多万人,实现了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全覆盖,全面提升了全市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是认真组织特色科技教育活动,一批科技教育活动逐渐形成品牌。全市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学生,举办各具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发展各自的科学兴趣提供不同的平台。例如,为科技创新苗子提供个性化培养,每年利用寒暑假举办“科技之星”特训营,组织部分科技潜力比较突出的拔尖苗子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教授指导下体验和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并完成规定的试验项目;在特殊学校开展“机器人科技体验进盲校、进聋校”活动,并组织视障孩子参加校园无线电测向活动;在北部山区开展“科技教育资源走进北部山区”活动;等等。目前,广州市已打造和形成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四模一电”“科技之星”特训营、中小学科技夏令营、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创新思维与OM(Odyssey of the Mind)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等一批科技教育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科技体育教育竞赛活动成绩突出。广州市强化科技与体育的结合,以“四模一电”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各项科技体育教育竞赛活动。全市每年组织市级科技体育教育竞赛活动超过20场(次),参与竞赛活动人数达20万人次。与此同时,广州市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各项科技教育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仅2014年,全市组织参加全国各项科技教育竞赛活动,即有1651人次获奖,共夺得35人次全国冠军,其中航空航天和车辆模型教育竞赛获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全国第一。 通过一系列扎实的科技教育活动,广州市强化了对中小学生领会创新内涵、培养创新思维、参与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引导,为点燃创新火花,启迪科技智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问题与思考 广州市科技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比,与一些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地区之间、学段之间、学校之间科技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北部山区学校与中心区学校科技教育的差距比较大。有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到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二是工作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在科技创新教育的亮点和特色打造上,需要有更高的标准。三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随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熟悉青少年科技教育业务、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的优秀教师。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科技教师队伍都还不能完全满足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 现阶段,对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还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人才队伍,需要将分属不同部门、不同系统有限的专业力量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因此,要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解决好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不强的问题;要突破资源依托的瓶颈,解决好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小学特别是中学普遍存在中、高考硬指标的压力,单凭他们的力量去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充分挖掘项目资源,为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强大的承载力:积极争取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以经费的投向和投量引领发展,为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持续的牵引力:统筹协调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及中小学专业科技骨干教师的力量,吸引他们加入到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事业中来,汇聚成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巨大推动力。其次,要突破交流合作的边界,解决好眼界不宽的问题。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搞自弹自唱,当井底之蛙,需要加强交流合作,拓宽眼界。 三、对策与愿景 结合广州市的探索与实践思考,笔者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人力、财力、智力和行政力等多方面的力量,其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工程四个计划”。“一个工程”即广州市科技教育提升工程,“四个计划”分别是广州市科技教育条件完善计划、普及提高计划、科技之星计划和师资提升计划。如果把“一项工程四个计划”比作火箭发射的话,则科技教育提升工程是火箭的主体部分,四个计划则是提供动力的推进器(如图1)。科技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_科技论文
科技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