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论文

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论文

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

王淑一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 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对新闻的生产过程、新闻的报道方式、专业媒体的权威性以及新闻专业主义都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人人都有话语权,在各种意见得到表达的同时也加速了反转新闻的不断发生,标题党成为普遍现象,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受众的信任度降低,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把关人职责缺失也成为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反转新闻的产生与受众是分不开的,一些自媒体不顾新闻事实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真相不断被掩盖,新闻不断被反转。后真相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专业媒体应当具有危机意识,进行严格的信息审查,受众也应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努力辨别事实真伪。

【关键词】 后真相;反转新闻;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

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官方认定为年度词,所谓后真相,“是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各种状况”[1],真相本身变得不再重要。后真相较为明显的特征是人们的价值观在不自知中发生了变化。相较于之前人们对真相、事实的孜孜以求,后真相时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事实,人们越来越不关心真相,而只关心立场、情绪和利益。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之下,新闻专业主义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变”背后的辩证思维促使阿契贝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非洲文化和思想的发展。阿契贝不能用静止的和孤立的方法让非洲文化一直自产自销,而是改变原有的风格,结合英语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的英语并用其书写出独特的非洲思想,让边缘化的非洲文化重回世界舞台,让全世界的读者重新认识真实和真正的非洲文化与哲学思想。

一、后真相时代中的反转新闻

新媒介时代下,意见的表达充分地体现出对个性化、自由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追求。[2]反转新闻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新闻现象,反转新闻接二连三的出现,但反转新闻并不是虚假新闻。反转新闻是指同一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与初始报道发生事实上的偏离,且后续报道对初始报道进行事实补充、更正的过程。[3]反转新闻发生过程中,事件的真相并不会第一时间呈现出来,而是伴随着对事件的跟进,事件的真相在这前后出现根本性的转折,表现为事件后续是对事件前期的否定。

自2000年开始,经过10余年房地产大规模的开发,目前宿州市拥有规模档次不等、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100多处。尽管住宅小区规模和档次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与之配套的物业管理问题却是层出不穷,投诉率高居不下,很难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这是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舆情的不断反转对新闻的生产过程提出了挑战。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专业权威,新闻的生产只掌握在少数媒体中,新闻到达受众需要一定的过程,专业媒体发现新闻线索到新闻采编再到新闻生产发布,都有严格的审核机构。面对新闻失实、虚假新闻的传播,传统媒体也会有专门的惩罚机制,这就使得新闻的真实性有得一定的保障。受众依赖专业媒体每天所发布的新闻事实,而传统专业媒体也会以第一时间为受众传达新鲜、重要的新闻事实为己任,不断更新社会动态、维持社会稳定。而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渠道广泛、传播迅速;信源多样,信息的质量无法取得根本性的保障。

二、反转新闻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反转新闻的表现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话语权,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一方面表现了社会政治的民主开化,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的身份信息审核机制,就造成了谣言四起,传言漫天飞的现象。专业传媒要紧跟社会热点,保持冷静思考,能够在保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及时做出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报道。对于新闻事实无法预测,但是可以在掌握信源的基础之下,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性跟踪报道,第一时间为受众展现事件的最新进展。

数学是小学阶段对小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会感觉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感。但是由于现阶段许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充分,就导致了对情境创设形式化的现象严重,或者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对多媒体设备的依赖较高,导致情境创设较为单一,也很难发挥出情境教学的真正效果。

个人理财精品在线课程具有移动学习、碎片化的特点。教学评价模式的设计应该在参考个人理财师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设计出适宜网络运行环境,需求特征明显、操作便捷的要求,结合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进行设计。首先,建立在线课程互动空间,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讨论、个人学习记录及过程的在线追踪、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将“教、学、评”三个环节融会贯通。其次,教师可将个人理财精品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上传在线课程互动空间,供所有师生参照,以利于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得到提升。[4]

4.把关人职责缺失。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的特点有信息来源广泛、信息传播迅速、受众参与度高等等。受众面对海量信息,极易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面对强大的经济利益,很难有自媒体能够自控保持严格的信息生产流程。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大众传播时代,人人拥有话语权。缺乏严格的信息审核机构,就使得信息的权威性与真实性有待考证。舆论泛滥就要求把关人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舆论的产生、演变与发展在掌控范围之内。

专业传媒失去了内容生产的优势,面对着众多网络传媒信息渠道,一方面面临着第一时间为受众发布新闻的新闻时效性的挑战,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寻求有价值的新闻;另一方面又受到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对于新闻生产的各个过程都有明显的限制。[8]互联网与手机的出现,虽然表面上扩大了媒体的边界,却使电视台在没有收取任何落地费的情况下轻易让渡出受众资源。

(1)沙沟纵坡比降大,两侧山体坡度陡,属于泥石流易发范围,沟道内崩坡积物源丰富,前期降雨量大、短时强降雨是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左右反转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众情绪。在如今自媒体背景之下,人人都有发声的渠道与权利,理性的声音得以传播,非理性情绪化的意见也会迅速蔓延。在这其中,受众情绪成为左右舆论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受众在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并不是立即表达出来的。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觉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6]这便是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当受众的某一观点能够上升到一个群体的观点时,从某一角度也说明了在表达欲旺盛的自我意识之下,群体意识又为这种自我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蓝图。利益和价值观相同的个人和团体“抱团取暖”,在“信息茧房”中各自互动传播,不断积聚情感力量,巩固本位立场甚至偏见,导致情感、信仰胜过客观事实的后真相情境生成。[7]在2018年10月发生的重庆坠江案件事件中,由于一些媒体先入为主的报道,公众首先将自己愤怒情绪发泄到公交对面驶来的女司机身上,后经@平安万州(微博官方媒体)报道,很多媒体开始向女司机道歉。由于@平安万州的及时报道,使得舆情发生剧烈反转。

1.标题党成为普遍现象。标题是一篇报道的灵魂所在,通过标题可以使受众能够很好的了解到一篇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但在当今这样一个流量即王道的传播环境之下,标题成了一些自媒体煽风点火,煽动受众情绪的方式。为吸引受众注意,一些自媒体不惜夸大事实,甚至对事实进行扭曲篡改,只为追求报道的点击率而不顾社会安定,这样一种商业利益至上的新闻报道现象在当今却是屡禁不止。

(二)反转新闻产生的原因

3.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传播的主力军。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UGC)用户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一现象说明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本身就饱受质疑。网络又为民众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合理场所,对于信息的多方面的解读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拥有广泛的受众是事件得以关注的前提,受众参与度较高,进行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传播,使得事件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受众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积极的成为信息传播者。

三、对反转新闻的思考

(一)反转新闻对专业传媒的挑战

2.信息碎片化使得受众信息模糊。极易产生偏见性的理解。信息的“碎片化生产”“碎片化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阅读习惯,相比于深入了解,受众更倾向于表面知晓和追求信息的速度、广度,而非深度。[4]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的鲜明对峙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一些媒体通过一些不知名的渠道获得一些小道消息之后,还未对消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就开始先入为主的进行编辑,这与传统媒体严格把握新闻的生产过程行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力量,媒介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5]为受众传达碎片化的信息的往往会使得自身的媒体公信力下降,影响媒体专业权威,最后影响到社会稳定,造成社会矛盾加剧。

后真相时代背景之下的反转新闻具有舆情不断反转、事实传播迅速、广泛等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二)后真相时代对反转新闻的思考

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责,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查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不良现象进行约束。在道德无法规制的界限外,要依靠法律的力量净化戾气重重的网络暴力。此外,政府也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传达机制,能够上情下达,政务公开,让公众的知情权得以保障。

新闻公正是媒体必须要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媒体要保持长久的专业权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广大受众呈现经得起推敲的新闻事实。要有明确的把关人意识,做好信息把关工作,向公众呈现相对客观、公正的新闻事实。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热点事件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新闻敏感确定新闻的价值,对新闻来源进行核实。

受众在面对突发新闻热点事件时,如若没有自己的思考,极易被愤怒的情绪裹挟,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思考,避免盲从。受众也要时刻承担起社会不良现象监督者的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从新闻事件表面的认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的合理化构建。

四、结语

后真相时代,信息的大众化传播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全新改观。从精英时代信息的窄众化传播到大众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公众对于公共事件的探讨有助于多种声音的表达。网络化传播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但是要对意见的表达进行合理化引导,使得各种意见进入一种有序竞争状态,让每一种意见都得以合理发声。

后真相时代中的反转新闻不可避免的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媒体公信力、滋生网络暴力等种种现象。反观这些消极影响,可以看到媒体在保持自身专业权威的道路上还有很大一部分距离。新媒体时代新闻不断反转,“显示出新媒体自我纠偏机制正在形成,不同种类媒体的声音和视角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整体呈现正在发挥作用”。[9]净化网络空间是媒体义无反顾的责任,但同时也需要政府采取强制性手段与受众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江作苏,黄欣欣.第三种现实:“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悖论[J].当代传播,2017,(4):52.

[2]张瑜,卫欣.网络微影像:互联网时代的影像新形态[J].东南传播,2018,(10):105-107.

[3]牛静,刘丹.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J].东南传播,2018,(02):6-9.

[4]王烨文.对自媒体时代反转新闻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8,(14):65-66.

[5]卫欣,陈威,严祥.网络关系与身份认同:基于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J].新闻界,2015,(22):56-62.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

[7]宋祖华.新闻真相的别样呈现:反转新闻与新闻真相关系的再思考[J].新闻界,2017,(12):39-43.

[8]王俊霞.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采访提升新闻价值[J].大众文艺,2019,(6):178-179.

[9]赵金.为何重提新闻的真实性[J].青年记者,2016,(21):26.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6-0212-02

标签:;  ;  ;  ;  ;  

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