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坑综合支护施工技术论文_杨伟

建筑工程基坑综合支护施工技术论文_杨伟

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建筑深基坑处理中,质量和安全性是两大难点。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对其进行严密考虑,从而使得工程的各个部分顺利完成。因此,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对基坑综合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具有8.106 公顷之大,地面部分有30层,地表下有3 层,墙体是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为该建筑的总体结构形式,平板筏基的基础形式;建筑基坑的西北角槽底标高设定为-21.320,该位置北部距离8m远位置有一个3层办公用房,在支护范围内的土质结构复杂,土壤类别众多,有粉土,杂填土,粘性土,圆砾,中砂和中砂。

2 基坑综合支护技术

2.1 综合支护方案

根据工程设计所需以及该工程的实际现状,此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为:上部4.0m 土钉墙,下部护坡桩+预应力锚杆。

⑴土钉墙支护结构

此项目中土钉墙的坡度设定值1:0.2,其荷载设定值20Kpa,土钉之间控制为1.6m的水平间距,1.4m的垂直间距,其距500mm位置设置护坡桩,夹角控制10 °左右;土钉在施工中以人工洛阳铲成孔,其直径为110mm;端头为一个200m"L"钩,从而方便与单道Φ18的强筋相连接。

土钉墙面是以φ6.5钢筋编成@200×200的网状结构,下部与周边结构进行焊牢,在喷射施工中以强度C20的碎石混凝土,厚度控制在80 ~100mm之间,水泥浆的灰比控制为0.5,强度等级为15Mpa;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较为不理想的土层,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增强预应力的处理措施。

(2)护坡桩(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护坡桩直径设置为800mm,桩与桩之间控制在1.6m,桩的长度为21.75m,而实际有效长度为21.25m,其5.5m为嵌固段,一共有52 根桩,施工中采取湿作业成桩技术来施工。护坡桩的中心线与下口线相距900mm,与外墙线为1.4m,其主配筋均是18Φ25,φ8@200mm的箍筋,φ16@2000mm作为架立筋,钢筋的长度22.10m,钢筋的参数都根据设计需求采取的是Ⅰ级为主,Ⅱ级为辅钢筋,其使用C25的混凝土,50mm的保护层。

在此工程中桩身设置有三道预应力锚杆,其标高依次为-4.200、-9.700、-15.200,间距依次为2.4m、1.6m、1.6m,锚杆成孔的直径依次为150mm、150mm、150mm,水平倾角依次为15°、20°、15°,下部的垫板参数依次为330mm×300mm ×30mm、360mm×330mm×30mm、360mm×330mm×30mm。

预应力锚杆在施工中一般都是锚杆钻机干湿作业相结合以成孔,其拉力大小控制在设定值的70%左右。

2.2 土钉墙施工

在基坑开挖工程中,土钉墙是关键的工程部分,需要进行分层处理。

⑴修坡:在基坑进行机械开挖的时候,应该预先留出10CM厚度的土层,在后期采取人工修坡,另外对其表面的处理也极为重要,必须清除虚土以后方可喷射砼支护;如果存在滞水现象,可以插放导流管进行输水处理。

⑵编扎钢筋网:编扎钢筋网是修坡之后的重要环节,钢筋需要进行焊接处理,以便更加牢固,各层之间的钢筋搭接的长度需要控制合理,网编结的要均匀,间距控制适当,最大低于250mm,平均在200mm以内,上下搭接超过300mm。

⑶造孔:采取人工洛阳铲来造孔操作,孔的直径大小为110mm。

⑷土钉制作与安放:土钉定位必须要在中心部位,在间隔1.5m位置焊上定位支架。

⑸注浆:土钉抗拔力的大小与注浆质量有着极大的联系,一般注浆用水灰比为0.5的水泥浆,水泥选择强度为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注浆的时候应该保持孔内清洁,注浆需要进行连续浇筑,如果中间间隔时间大于30分钟的状况应当采取一些润滑特殊处理。另外,孔内的充盈系数需要保持在1以上。

⑹土钉端部焊接:土钉均采用土钉端部与加强筋、钢筋网相互焊接的形式。

⑺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使用C20型号,混凝土的各项材配比为:水泥:砂:石:水=1:2:2:0.5,所使用的水泥与注浆水泥相同,中、粗砂材料必须保证干净无杂质,含水量控制在5%~7%,砾石大小为15mm以内;喷射混凝土的喷层控制在80mm~100mm厚,在喷射时应该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施工。

2.3 护坡桩施工

采用泵吸反循环及旋挖钻进成孔工艺,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⑴测量定桩位

按照工程基坑的设计图纸来对其进行计算实际位置,并在实际现场进行桩位标定,对于已经标定好的测放点应该进行保护,如果在施工的时候出现标定破坏则需要进行再次测量标定。

⑵挖设护筒、泥浆池

在基坑口出应该埋设铁护筒,并且在其上部开1~2 个孔作为溢浆孔,护筒的内部直径应该为100mm左右,其壁厚4 ~8mm,预埋深度设定为1.0~1.5m,另外,护筒的位置也是很有讲究的,在回填夯实的操作时需要以桩位作为施工的基准,再用施工现场周边的粘土作为回填材料,为了确保护筒的垂直度,其轴线需要与桩位中心一致,从而避免水泥浆外流。在施工中要是遇到护筒底层不是粘性土的土质则应当进行深挖并再次从其他地方取土来进行回填。基坑的回填需要控制在300~500mm 厚,在回填施工完成以后进行护筒的安放工作,进而避免出现塌方问题。

(3)钻机就位

钻机在到达施工现场以后,需要确保其施工现场的平整度,从而达到"三点一线"的标准。

(4)护坡桩成孔

孔壁的稳定性在基坑施工中极为重要,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需要保持水泥浆的高度,伴随着泥浆的漏失,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补充,如果遇到硬土层,钻进的深度则较小,内部的碎渣量就会太小,在此状况下需要更换一个直径相对小的齿状钻头,钻出小孔后再进行扩孔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清孔、钻机移位

在进行钻孔过程中,当达到一定深度以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孔底的沉渣应该小于200mm,同时清理其周围的杂物,以便后面施工的正常进行。

(6)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的加工应该利用滚扎直螺纹机械进行连接,接头在连接的时候应当错开,对于截面的接头数量需要保持小于其总面积50%;在钢筋安放方面应当注意主筋靠外,并使其处于90度角度,先对关键部位进行点焊再进行统一焊接,主筋与加强筋在焊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牢固,以防止后期出现虚焊和裂焊问题。

(7)安设灌注导管、测孔底沉渣、二次清孔

导管的吊放是一项比较重大的工作,依靠人工是无法实施的,因此需要借助汽车吊等机械设备来对其进行安放,导管之间用螺丝扣进行连接,在使用的前期,需要提前检查导管的密封性,而且在每次施工后都需要及时的清洗干净,以避免后期的堵管问题;在钢筋笼和导管安放以后,应该对测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测量,如果发现超过工程要求标准则必须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

(8)水下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的灌注需要注意其灌注的量以及连续灌注,综合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灌注的初次厚度必须大于800mm;第二,实际现场施工中进行连续浇筑;第三,提管操作应该慢慢上提,提升幅度应该控制在一定安全范围内。

(9)起拔导管、钢护筒

在完成浇筑工作后,导管的拔出是一个必要的环节,需要依靠汽车吊来进行实施。在拔出的时候,为了避免对周边带来不良的影响,需要使其垂直性慢慢的上拔。

2.4 预应力锚杆施工

在进行建筑工程土方施工过程中,在锚位下方500mm位置应当预留张拉锚杆工作面,此操作以便后期的干作业或湿作业结合施工,锚杆在通过不同土质需要采取不同的工艺,砂卵石采取湿作业施工,粘性土层采取干作业施工,结合现场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施工工艺。

⑴杆体制作

根据工程所需进行设计锚杆体,在相隔2.0m位置设置合适的隔离架,锚杆体需要进行绑扎牢固处理。

⑵钻孔

干作业成孔:在钻孔施工中,结合实际的过程现场地质状况,适当的控制钻进的深度,从而避免蹩钻,如果在钻进的时候出现意外状况需要立即停止钻进,并及时对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后期继续钻进,一旦钻进到标准深度以后,需要空钻慢慢出土,以此降低阻力。

湿作业成孔:钻孔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都备有护壁套管,它的外径一般为150mm,以便使得钻杆能够顺利地水平钻进;在钻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土质状况来合适控制速度。如果在钻进的时候出现意外状况需要立即停止钻进,并及时对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后期继续钻进。在钻进达到预期深度以后,用干净水清洗套管内壁后再把套管拨出。

(3)杆体插入孔内

在工程插筋过程中应该和孔成相应角度进行慢慢插入,从而减小对孔的损坏,在插入的部分和外漏部分应该满足拉张要求;如果插入深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的标准,在此状况下就要把杆体拔出来,然后检查相应地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使其能够顺利的插入。

(4)灌浆

灌浆一般采取水灰比为0.5的水泥浆为主要材料,采取优质的灌浆管,其出口设置在杆体下200mm的地方,浆液从孔底向外进行流筑,在浇筑的过程中并缓缓的向外拔出灌浆管,在达到溢出口后方可停止浇筑。在浇筑中也要连续进行施工,首次注浆后需要进行补浆,后期查看灌浆效果,如果没有达到标准需要再次进行多次补浆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5)张拉锁定

锚杆在施工只有受力均匀才能够使其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锚杆在应用之前首先要进行张拉试验,从而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性能方可使用。在该工程中,每一层都设置3根预应力锚杆,其荷载必须能够达到110%,70%为荷载锁定值;在锚杆锁定完成以后,需要及时的检查其预应力状况,如果存在损失则应该及时进行补偿。

3 基坑监测

根据现场的地质环境勘察以及基坑支护设计,该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不是很理想,而且周边环境也比较复杂,为了能够使其工程项目能够正常顺利开展以及确保周边建筑状况的安全性,基坑施工应该时刻做好监测工作,及时的掌握相关信息,并且结合实际的现场状况对施工方案和设计进行调整,以保障工程正常进行。该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点:

①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其中主要包括顶部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的监测;

②锚杆内力监测,该部分为第三方来实施监测;

③地下水位监测;

④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的变化监测;

⑤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倾斜、水平位移监测;

⑥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监测;

⑦周边管线变形监测。基于基坑在实际的过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变形以及基坑开挖影响周围的建筑物,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监测,在工程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网,监测网络根据其实际分布可以划分为水平监测网和垂直监测网。

4结语

总之,在上文中通过对某建筑工程基坑综合支护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该工程中主要应用了土钉墙+ 护坡桩+预应力锚杆结构3 种支护方式,基坑的支护不仅仅提高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而且降低了地下水对工程施工影响。同时,此技术的应用也在工程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上有极大的降低,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在后期的工程测试结果显示,该工程基坑在各方面性能均达到了预期的工程标准,而且没有出现一些大的问题,此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有诸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永清,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1(07)

[2]胡俊合,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3]傅高鹏等,某超深复杂工业建筑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J],施工技术,2011(18).

[4]彭伟椿,深基坑综合支护应用实例分析[J],四川建筑,2008(02).

论文作者:杨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基坑综合支护施工技术论文_杨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