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在先 育教于后论文_吴东华

育德在先 育教于后论文_吴东华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158100

上班14年了,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也经历了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高考成绩是我们所逃避不了的话题,高考成绩也是考生家长所谈论和关心的话题,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家长还是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孩子人生中一个最大的教育就是品德教育。

如今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在提高成绩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孩子的德育。有句话说的是有德有才是才,有才无德是祸害,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有的高知识分子,品德不好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留美博士杀人案件,2009年1月23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警方22日证实,这所学校21日发生一起凶杀事件,被害人杨欣和犯罪嫌疑人朱海洋均为中国留学生。警方于19时10分赶到现场,当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已无生命迹象。警方还在现场发现了凶器,是一把厨房使用的刀具。据悉,犯罪嫌疑人的手段极其残忍,受害人惨遭斩首。美国司法部门资料显示,当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警员尼科尔·埃尔文赶到事发现场时,看到朱海洋身上沾满鲜血,手中正提着杨欣的头颅。在当天举行的听证会上,朱海洋承认谋杀罪名,但没有透露杀害杨欣的原因。检察官芬奇说,朱海洋的杀人动机是,杨欣在案发前拒绝和他建立恋爱关系。法庭定于2010年4月1日宣布,对朱海洋的量刑判决。2010年4月19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中国籍博士生朱海洋,因求爱不遂把女同学杀害斩首,被当地法院法官被裁定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可能是由爱生恨造成的这场悲剧,但无论事情的发展怎样,我们都没有权利去破坏别人的生命,这件事情可以告诉我们,不是说知识高就能对事情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果说朱海洋道德意识束缚强,就会理智地处理这件事情了,而不会影响两个家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道德缺失。那引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多方面的,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一、家庭的教育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重视素质教育、搞好素质教育,不能只要成绩,不要德育,学校也切实执行了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很多家长的意识并没有提高,依然是只看孩子的成绩,对学校的配合不够,这些家庭的学生也因此受到影响,德育方面有所缺失。

我班的123同学,自从进到班级后,我就发现了这个孩子一天只是学习,别的事情什么也不做,学校的活动不参加,值日时刻意来的晚一些不参加值日,对班级的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我联系了家长谈到了这种情况,家长的态度是我的孩子到学校就是学习的,其他的事情无所谓。正是有这样的家长,才养成了这样的孩子,缺少劳动的热情、缺少少年活泼的心,这种学生不能说将来成就有多大,但是在工作后能力和合作方面一定是不合格的。

还有班级的456同学,也学习、也参加一些活动,但前提是得对自己有利的,不利的事情是不会做的。比如有一次,物理老师让男同学到印刷室把卷子拿回来发给大家,456同学就没有去,因为他认为自己物理学的不好,也不问老师题,所以就不去干活了。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因为事情出现了不公平性,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做、有的人不做,这是不合理的。事后,有的同学反映到我这里,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很多同学都有意见。我和这名同学也深入交流了一次,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做生意的,从小就有利益为上的观点,所以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这种观点,并体现于行动中。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影响孩子的行动,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做父母者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示范作用。

二、网络影响

现在的网络可以说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正在由青涩向成熟阶段过渡,而网络上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比如暴力、吸毒、游戏、黄色内容,这些都会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而很多学生很容易会被腐蚀。

案例1: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

案例2:2007年3月,某县两个高中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男生甲以少女的身份约男生乙半夜在某处约会,乙生信以为真,半夜翻过学校院墙,不幸将左腿摔折。后来,乙生知悉此事,为报复将甲生打成轻伤,二人家长也为此事诉诸公堂。

案例3: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了解社会的发展。在浏览内容时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

德育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正确的教育使人受益终身。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父母,每一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修饰自我,教育他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使周围的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论文作者:吴东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育德在先 育教于后论文_吴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