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燕云

陈燕云

(锡山区锡北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194)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内镜微创保胆摘除手术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远高于对照组的86.8%(P<0.05)。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2%(5/38),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微创保胆摘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较好地保护胆囊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内镜;胆囊息肉;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85-03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状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系胆囊破坏致炎症反应,使胆囊壁不易愈合形成息肉所致[1]。胆囊息肉发病率较高,据国内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胆囊息肉发病率为5.0%~9.5%[2],该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息肉病变,进而发展为胆囊癌,危及生命。目前,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及镜内保胆手术是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摘除因创伤小、瘢痕少、术后愈合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普外科门诊收治的78例行胆囊息肉摘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复杂胆囊疾病、腹膜炎、肝硬化、既往上腹部手术史及严重肥胖等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4~68岁,平均(48.2±2.50)岁;病程1~8年,平均(4.5±1.32)年。经空腹超声检查,单发息肉42例,多发息肉26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胆囊切除治疗。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息肉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入组时均给予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检查,排除有手术禁忌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于脐下切8~10mm弧形小口建立气腹,压力保持在12~14mmHg,置入腹腔镜。使用标准四孔法戳孔,并于相当胆囊体表投影近剑突5?mm处下管套插入胆道镜,钳夹胆囊底固定胆囊,以电凝钩切开胆囊底部全层,暴露胆囊。插入硬质胆道镜吸尽胆汁,并注入0.9%氯化钠溶液,观察胆囊内息肉分布情况,开始切除手术。使用特质高频电凝导丝将息肉的根部先给予固定住,然后使用活检钳把胆囊上息肉进行清除。清除之后更换中号镜(末端有吸取箱),对胆囊的粘膜做近距离的详细观察,使用推压手法将胆囊粘膜表面上的胆泥、漂浮物等进行清除。对患者的胆囊部位进行反复的探查,确定胆囊上的息肉被清除干净之后,再在胆囊管的开口处进行探查至看见有胆汁喷出。切净息肉后,腹腔镜下用吸收线修复缝合,检查无胆瘘后关腹,不放置胆囊造瘘及腹腔引流管。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采取超声刀切开胆囊浆膜,充分暴露胆囊管与胆总管间,超声刀离断胆囊管。然后使用超声刀剥离切除包括胆囊息肉在内的整个胆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胆囊息肉切除彻底,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患者胆囊息肉切除50%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缓解,不良反应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无效:经检查后超过一半以上的胆囊息肉未被切除,患者症状未消失,体征无改善或出现较重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提示微创内镜保胆术在治疗胆囊息肉方面优势明显。见表1。

表12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x-±s)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32例显效,7例有效,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6.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5%,均为伤口感染;对照组5例并发症,发生率13.2%,其中2例切口严重感染,2例腹泻,1例脂肪泻。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囊息肉在普外科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营养结构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胆囊息肉由于常见多发,关于其手术甚至发展为基层医疗机构较为普遍的手术。无论何种术式,切除胆囊一直是治疗胆囊息肉的核心思路,被广泛成为“金标准”[4]。据统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占我国医院全部腹腔镜手术的91%,不过问题在于,胆囊切除作为有创操作,不仅会直接带来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极可能破坏胆囊原有的机体免疫机制[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高达30%~50%,如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源性胰腺炎等[6]。此外,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加快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说,切除胆囊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会明显下降,国内已多有报道[7]。因此,仅摘除息肉保留一定的胆囊功能逐渐成为胆囊息肉手术的发展趋势。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是基于微创的手段建立切除通道,在借助腹腔镜、胆道内镜等现代设备直视下切除胆囊息肉,视野更开阔,可实现更清晰精细地观察息肉,而且增加的胆道镜观测程序增加了胆囊组织的辨识度,从而利于消除盲区,也避免了息肉残留。因此,腹腔镜内镜微创操作能显著提高息肉一次切净率,且创伤小,利于最大限度保护胆囊功能,术后恢复快,愈合效果好,是治疗胆囊息肉理想术式,与赵迎威等[8]报道一致,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本组数据显示,行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少于传统手术的对照组(P<0.05),尤其是患者术中失血量2组差异十分明显,或与微创操作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有关。在手术疗效上,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效果值得肯定,预后效果好,安全可靠。不过,虽然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整体优势突出,但必须实现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行保胆手术,必要时需行胆囊切除以防止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邬剑华,唐一帆,蔡端.胆囊息肉病变338例病理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11(1):13-15.

[2]彭英.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38.

[3]王三贵,江志沅,伍贤志,等.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82例[J].广东医学2010,31(2):212-214.

[4]FilipM,SaftoinA,PopescuC,etal.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sanalgorithmicapproach[J].JGastrointestinLiverDis,2009,18(1):67-71.

[5]王献华.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548.

[6]李茂林.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4,27(6):436.

[7]LinWR,LinDY,TaiDI,etal.PrevalenceofandriskfactorsforgallbladderpolypsdetectedbyultrasonographyamonghealthyChinese:analysisof34669cases[J].JGastroenterolHepatol,2008,23(6):965-969.

[8]赵迎威.观察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0例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3):182.

论文作者:陈燕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  ;  ;  ;  ;  ;  ;  ;  

微创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燕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