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论文_陈长玉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论文_陈长玉

招远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在做好时政新闻栏目的同时,纷纷增设民生类新闻栏目。像江苏广播电视总台《1860新闻眼》、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山东卫视公共频道的《民生直通车》、生活频道的《生活帮》,这些栏目在各省级区域内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当地电视台的品牌栏目。这些新闻栏目完全由记者自采,报道的内容有社会新闻、生活常识、报摘、热线直播、网上新闻等。可以说,民生新闻栏目日益成为新闻类主打栏目。而这些民生类栏目的热线电话也受到百姓的追捧,电话的接听量甚至超过110、120、119等电话。

民生新闻从百姓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好的民生新闻,不仅有内容、有内涵、有力度,而且让读者感到贴心、暖心。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提升民生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进而增强媒体的竞争力,使媒体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呢?我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

一、民生新闻要解读政策,注重舆论导向。

作为县级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要紧紧围绕百姓生活,重点在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上下功夫。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话息息相关,是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是这些政策和法规比较宏观、抽象,甚至比较枯燥,不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要做好这方面民生新闻报道,就要用解读形式进行报道,用群众能够看得懂的语言解读政府政策和法规。所谓解读,实际上就是“翻译”,也就是“细化”。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政策等,要将其做深做透,让群众真正掌握,运用到工作和生话中去。做好政策性报道其实有个公式,政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感化,情感细节化,细节最后回归到政治化。把政治融入到细节当中,真正做到让党的政策能够落实到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同时,民生新闻要强化舆论引导意识,在日常采访工作中,我们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不能“来者不拒,一律照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主观、片面,以偏概全,在涉及到与政府部门有关的报道上,既要反映市民的呼声,维护他们的利益,又要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促进问题尽快解决,防止在百姓中造成与政府对立的情绪。如曾经在报道《马路西瓜市场何时休》的新闻时,不是从卖西瓜污染城区环境的角度出发,而是注重挖掘报道马路西瓜市场后面的深层次原因,这篇报道播出后,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为进城卖瓜的瓜农开辟了特别的区域,供瓜农卖瓜,这样解决了瓜农卖瓜难、市民出行难、城市管理难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民生新闻要以人文本,关注民生。

民生新闻被市民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因此,新闻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中来,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产等生存状况。只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才能增强民生新闻的亲和力,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民生新闻要真正做到“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就要贴近百姓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关注民生问题,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摒弃居高临下的心态,站在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上,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放下架子,走进百姓生活,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老百姓身边的琐碎事、平凡事、麻烦事,如看病就医、就业上学、油盐柴米等,但凡民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一类关注性的报道,可以为百姓的生活提供参照标准和行动坐标。通过报道普通人普通事,反映当今老百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思想、新风貌、新追求,展现普通人的真善美。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开播后,《南京零距离》仅用35周的时间排到了AC尼尔森南京地区节目排行榜第一名。《南京零距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绩,是因为这个栏目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主要关注点,实现了新闻关注点的人本主义的回归。《南京零距离》新闻强调贴近性、亲和力、追求内容的百姓视角;大量报道市民消费投诉、生活服务资讯;建立信息网络、充分发动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听取观众对社会事件的意见,扩大信息覆盖面,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公众,反映民意,报道民情的新闻。

三、民生新闻要选好主题,做深报道。

作为民生新闻,反映民生、民心、民声、民意,是我们的首选,但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记录民生生活的符号。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能每天碰到的无外乎是百姓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当面对这些看起来并无多大新闻价值但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时,作为民生新闻栏目,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有闻必报,这就需要深入了解,深刻解剖,对其价值加以提炼。只有立意高,报道才能脱俗出彩。曾经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在区政府后门附近的交叉路口发生一起车祸,赶到现场发现只是一个普通的车祸,报道出来没有太大的新闻价值。通过对过往市民和居住在附近居民的了解,该路口被称为“死亡路口”,此路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发生3起交通事故,人和车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很多市民纷纷表示,这个路口必须安装红绿灯,才能保证以后不再发生惨剧。采访后,在当天的新闻中播发了了题为《交叉路口车祸再次发生 市民期盼安装红绿灯》的报道。该报道播出后,引起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现场勘查,交警部门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此路口车辆、行人较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市民要求安装红绿灯的要求是合理的。不久,此路口就安装上了红绿灯。这样一条容易被视为一般社会新闻的报道,只要在采访中善于透过新闻事件的现象去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和实质,新闻视角和切入点不同,最后做出的新闻中能传达出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群众的呼声,使新闻变成了体现人文关怀、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新闻。

四、民生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

随着人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可能观众也会有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寻求视觉上的刺激,狗咬人它不再是新闻,人咬狗才真正是观众想要看的新闻,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不断的创新,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保持自己的新闻立场不变,要始终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我们不能为了应付任务、过分的迎合观众去粗制滥造新闻。不论民生新闻如何发展,它固有的基础都必须是也只能是在坚持新闻原则的基础之上,坚守新闻立场与操守,新闻的严肃性、客观公正性。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是媒体的生命力、公信力的关键所在。此外,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话语的过分膨胀、萎缩都是有害无益的:报道不足或过度报道甚至渲染打、砸、抢、杀等恐怖事件都是错误的。换句话说,在新闻报道中应注意对“度”的把握,如果不注意报道的视角与立场,报道必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向,必将会误导民众,最终也会损毁我们的公信度。民生新闻要注意自身应坚守的新闻视角与立场,一方面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更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化解矛盾,做到帮忙不添乱。既关注民生热点,又关注民生重点,以辨证法视角从众多热点难点题材中选取民生新闻的报道重点,通过新闻报道说明事实,解答问题,引导舆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论文作者:陈长玉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论文_陈长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