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观察论文_钟敏莉

钟敏莉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消毒供应二部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控制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为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供应室在岗的护理人员,共4名,观察组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供应室在岗护理人员4名,对照组仅开展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开展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并且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工作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质量控制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可以将医疗器械消毒管理质量提升,同时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关键词:医疗器械;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生命安全

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供应室,该科室对于医院长远发展而言作用重大。对医院敷料进行管理,对无菌物品进行回收和发放等均为该科室的主要职能[1]。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的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生命安全而言有重要意义[2]。本文主要分析将质量控制应用于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管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阐述于正文当中。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供应室在岗护理人员,共8名,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根据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名。

对照组:年龄范围在(36.68±5.72)岁;工龄平均值为(10.38±2.29)年;根据职称,主管护师、护士及护师例数分别为1名、2名及2名。

观察组:年龄范围在(36.70±5.58)岁;工龄平均值为(10.46±2.18)年;主管护师、护士和护师例数各占1名、2名和1名。

对上述两组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对,组间存在的差距均较小,P>0.05,两组可以展开科学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开展质量控制,其详细内容见下文:

(1)将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保障工作质量的意识提升,针对专业技能方面内容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完善供应室内各项制度,在供应室内将护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严谨,保证护理人员可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理念,对质量检验的标准严格的执行。

(2)对供应室分区进一步明确,对清洁区、无菌区以及污染区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分布,由专人对各个区域进行管理,各区域每天均需要开展紫外线照射消毒,且各区域管理人员每天均需要使用消毒液对地面与台面进行擦拭消毒,对无菌进行保证。

(3)护理人员开展操作过程当中需要将科学管理贯穿于其中,以此对器械质量安全给予保证;加强系列流程管理的力度,开展各项操作环节均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4)将供应室质量控制小组成立,组长由护士长担任,针对供应室具体的工作情况将护理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好,将责任明确的划分,并将分工明确;对护理质量以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抽查,在科室内定期召开会议,将监测结果定期反馈,并且详细分析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情将整改措施提出。

(5)对供应室工作情况开展质检,即对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相关器械进行清洗以后由质检人员检查清洗物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确保质量过关;在供应室内开展消毒质检可以将工作人员操作的技术规范,对不合格消毒物品在临床中应用的情况进行避免,对临床消毒物品使用的安全性给予保障。供应中心需要合理储存物品,依据物品性质在不同区域内储存,与此同时需要对储存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定期检查物品储存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主要通过环境管理质量、物品管理质量、无菌区管理质量、包装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以及污染区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满分均为一百,分值越高即表示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越高。

对两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进行记录与分析——共抽选2000件器械进行记录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2.0版进行处理,两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数据以“%”表示,采用X²检验;以(x±s)表示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各项数据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下文:

观察组1000件医疗器械当中,共997件消毒合格,其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为99.70%。

对照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为98.00%,其中有980件医疗器械消毒合格。

2.2 分析表1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较优异,组间差距明显,P<0.05。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器械存在频繁使用的情况,提升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3]。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护理人员操作不当以及供应室护理质量欠佳有密切关联[4]。

在供应室内将护理质量控制力度加强的同时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并且对供应室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从各大环节对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获得护理质量提升的目的,且可对医院长远的发展有促进作用[5]。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供应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物品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着手,促使护理人员将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等环节管理力度加强,进一步将供应室的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及规范化,将更为合格的物品提供给各个科室,以此将由于相关物品消毒或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院内感染避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占比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可以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医疗安全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易建平,黎藜,黄鑫,等.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09-112.

[2]于文杰,张晓秀,付桂枝. 全程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J]. 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1584-1585.

[3]吴章树.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0):168-169.

[4]李冬梅.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医生,2016,22(36):255-256.

[5]周丽娟,王景凤,王慧玲,等.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248-249.

论文作者:钟敏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质量控制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观察论文_钟敏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