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应用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观察论文_银春梅,刘德芬

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对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短程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显著低,即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为95.4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27.28%,(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是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理想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的特征。

关键词: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小剂量;多巴胺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影响其发生率明显上升。临床研究发现,该病是由心肌病、炎症、血流动力学负荷重及心肌梗死等引发,造成心肌功能及结构异常[1]。而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是最严重的一种,发病与泵衰竭伴钠水潴留有直接的关系。为探讨科学的治疗方案,本组实验选取88例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该组44例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4例,患者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64.59±2.03)岁,给予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该组44例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5例,患者最小年龄59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65.01±2.1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 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利尿剂、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等。注意:治疗要做好用药监测,避免异常,加重病情。

观察组 该组的每位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若患者体重不足60kg,按照60mg/d的标准用药;若患者体重超过60kg,按照80mg/d的标准用药,均以静脉泵入形式给药。本品生产企业: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20040214。

1.3疗效评判指标

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幅度超过II级;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幅度超过I级;无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现有:心率增快、恶心、头痛、水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用软件(SPSS20.0)分析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其中观察组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24例,对照组中显效者10例,有效者23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n(%)]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泵衰竭所致钠水潴留是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治疗理念的转变,临床对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尽快改善其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异常非常关键。本组实验对比探讨了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旨在筛选最佳方案,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医学信息。

小剂量多巴胺短程治疗应用于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多巴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帮助细胞传送脉冲。同样多巴胺也是NA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非常关键的神经递质。本品使用过程中,剂量的大小与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总结发现,大剂量使用多巴胺时(>10 μg2kg-12min-1),能够促进患者血管收缩,起到升压的效果。中度剂量使用多巴胺时(3~10 μg2kg-12min-1),能够提升血管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4];小剂量使用多巴胺时(0.5~5μg2kg-12min-1),可有效加快血管扩张,增强肾血流量,同时对肾小球过滤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从而发挥强效利尿,降低患者心脏负荷程度,改善心功能。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说明:对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增加患者肾脏血流量,增加尿量,从而减少钠水潴留。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说明:小剂量多巴胺短程治疗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的安全性比较高,方案,不会给患者产生更多的异常反应。

综上,小剂量多巴胺短程方案是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理想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的特征,因而,方案有进一步采纳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爱华,廖荣宏,王静.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4):1934-1936.

[2]Joo EY,Kim H,Suh S,et al.Hippocampal sub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to sleep disturbanc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rphometry[J]. Sleep,2014,7(7):1189-1198.

[3]Vallar L,Muca C,Magni M,et al. Differential coupling of dopaminergic D2 receptor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cell types.Stimulat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phosphate hydrolysis in Ltk- fibroblasts,hyperpolarization,and cytosolic-free Ca2+ concentration decrease in GH4C1 cells[J]. J Biol Chem,2014,265(18):10320-10326.

[4]徐建辉,李睿,李朋,等.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15(1):154-156.

论文作者:银春梅,刘德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小剂量多巴胺应用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观察论文_银春梅,刘德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