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论文_周国华

周国华 (江苏省盐城亭湖区南洋中心卫生院影像科 224052)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应用三维CT重建影像检查;对照组20例,应用X线片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经统计,应用X线片检查的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诊断精准率为80%;对照组有4例患者的分型结果出现错误,准确率为80.0%;实验组的分型结果没有错误,准确率为100%,两组在诊断结果和分型结果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CT重建影像能够为临床医生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提供极为有力的依据,可以呈现出骨折线的实际走向及移位塌陷状况,使骨折复位手术治疗能够制定出更为全面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影像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87-02

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不断攀升,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属于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类型,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关节的对合及稳定性,不利于运动能力的恢复[1]。由于膝关节的结构较为复杂,软组织少、承压大,对胫骨平台的平整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必须对骨折的位置、程度等有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应用多层CT扫描获取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能够得到更为直观形象、全面立体的骨折与关节的影像,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予以三维CT重建影像检查,对该检查方法在其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2.3±7.6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5.2±3.4岁。其中因车祸受伤28例,从高处跌落8例,跌倒损伤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针对对照组,行X线片检查;针对实验组,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应用螺旋CT扫描仪器,SgiO2工作站,螺距设定为5mm,层厚为1.5mm,扫描时长为1.5s,重建间距为1~2mm。使患者取躺卧体位,对膝关节进行扫描重建,即以膝关节为中心,由股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到胫骨骨折线远端进行扫描。将获取的数据送至工作站,应用软件进行计算,以对表面进行遮盖的方法实施三维重建图像,适当进行旋转,选取不同的斜面成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统计,应用X线片检查的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诊断精准率为80%,其中2例漏诊,2例与最终诊断有差别;应用三维CT重建影像的实验组,全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相同,诊断精准率高达1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诊断精准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型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有4例患者的分型结果出现错误,准确率为80.0%;实验组的分型结果没有错误,准确率为100%,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1 两组分型结果比较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在骨科中属于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疾病,引发原因通常为高强度损伤,临床特征为结构复杂并且带有不同级别关节表面塌陷、移位,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治疗最重要的便是生物解剖结构复位、加强内部固定度以及复位后植骨修复[2],可见复位手术之前必须制定详尽可靠的计划,因此临床诊断判定极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质量较好的X线片能够被用于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准确率较高,由于胫骨平台自身具有独特的生物解剖特性,X线片无法将这些细节部分展现得充足和清晰。在X线片中,胫骨平台的前部的投影常常呈现出一条稍带弧形的曲线,胫骨平台的后部也呈现出如此景象,实质上却是前部骨质投影进行重叠下的效应。而侧位X线片中,前后两部分骨质的重叠投影和胫骨髁间棘会对各平台中细节的清晰展示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发生骨质劈裂但并未移位或塌陷度较小等,X线片则会传递出该部分依然正常的讯息,使诊断发生错误。

同传统的二维呈像X线片检查相比,三维CT重建检查具有展示细节部分的先进优势。三维CT重建技术以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利用轴的适当旋转及切合来获得各个切面的图像,能够清晰、全面、立体、形象地展现出胫骨平台骨折的具体细节,同时不会出现重叠现象,为临床诊断和处理提供了科学明确的指导方向[3-4]。此次研究中,20例患者通过三维CT重建检查,其检查结果同最终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诊断和分型准确率均高达100%,远高于应用X线片的对照组(P<0.05),可见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这一病症的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三维CT重建影像能够为临床医生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提供极为有力的依据,可以呈现出骨折线的实际走向及移位塌陷状况,使骨折复位手术治疗能够制定出更为全面有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苏卫敏.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2(36):187-188.

[2]丁勇明,陶振东,巢玉柳.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09):1069-1070.

[3]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等. 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03):184-185.

[4]王斌.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9(06): 962-963.

论文作者:周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7

标签:;  ;  ;  ;  ;  ;  ;  ;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论文_周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