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的病情观察及临证护理论文_李群莲

鼓胀的病情观察及临证护理论文_李群莲

湖北省宜都市中医医院 湖北宜都 443300

摘要:鼓胀是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病位在肝、脾、肾,多见于现代医学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等引起的腹水阶段,鼓胀病程较长,是一个慢性发展、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做好病情的观察及临证护理是预防并发症、治愈患者的重要措施,我院多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鼓胀患者,强调辨证施护,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鼓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中医治疗鼓胀的方法根据病因病机而不同,必要时可暂时采用峻剂逐水。而正确的掌握证候分型,合理地使用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手段。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和加强护理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好转出院。结论 中医治疗及护理是治疗鼓胀患者的一个有效手段。

关键词:鼓胀;病情观察;临证护理

鼓胀最早见于《灵枢·水胀》《素问·腹中论》,对其病名,症状,治疗法则等有了概括的认识。汉代《金匮要略》论述颇为详细。鼓胀系因肝脾受损,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病位在肝、脾,久则伤及肾。病因病机为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脾虚食积,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聚失治。西医的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腹水者可参照本证护理。现将鼓胀的病情观察及临证护理护理归纳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0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脾肾阳虚型3例,肝肾阴虚型4例,肝脾血瘀型9例,湿热蕴藉型5例,寒湿困脾型8例,气滞湿阻型1例,腹腔少量积液5例,中等量积液19例,大量积液6例,每人的征候不同则治疗及护理也各异。

2 病情观察与临证护理

2. 1 肝脾失调、水邪内停所致的腹胀尿少者应卧床休息。因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提出休息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恢复,因此临床上,强调休息是我们治疗膨胀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卧床休息可使肝脏血流量增加40%,有利于肝脏修复,也可增加肾排钠及利尿,而站立或坐位时有效血容量降低,刺激肾上腺—肾素系统,出现水钠潴留,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加重腹水,如腹水较多或并发胸水影响呼吸时可取半卧位,腹水量少者,可适当下床活动,腹水消退后,适当锻炼,以增加体质,调和气血,并应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脾胃阳虚者宜住向阳病室,并注意保暖。

2.2 精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腹水消长情况,可用卷尺定期测量腹围,重症病人每日测记腹围一次,注意尿量有无变化,正确测量体重并记录,尤其是进行排放腹水患者,腹水病人电解质紊乱,需量出为入,一般入量=尿量+500-1000ml。

2.3 脘腹胀满难忍者,可用芒硝30-40克、肉桂2-3克,布包敷于腹部,或中医外治予逐水汤穴位贴敷神阙、关元以消胀利水,扶正消癥散穴位贴敷以活血化瘀为法,取穴双期门、肝俞三穴,或用艾条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呈十字形灸(上、下、左、右艾灸30分钟),或用蓬膏:活血化瘀,消胀利水,主治鼓胀,肝脾血瘀。温热软化贴腹部,每日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腹大胀满,动作困难,久病卧床,正气亏乏所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应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做到五送一剪,做好皮肤清洁卫生,

口腔护理,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炎发生,因伴有腹膜炎的患者用抗生素后,防止因菌株之间失调发生霉菌感染。大量腹水患者因腹内压增高可有腹疝,应避免再增加腹内压的一切因素,如咳嗽、打喷嚏、便秘等。局部应加强保护,防止皮肤擦伤、破裂而使腹水外溢,如臀部、阴囊、下肢有水肿,亦应保护,防止受压而破损皮肤,引起褥疮感染,可用棉垫或海绵垫垫起受压部位,并改善血液循环,给予皮肤护理,可用温水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有皮肤瘙痒者应及时给予止痒处理,嘱患者不用手抓痒,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4 抽放腹水,应督促患者术前排尿,以排空膀胱免于刺入,协助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放液速度宜慢,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并记录腹水的量、颜色、性质,按医嘱送验,每次放液应根据病人承受量而定,一次抽腹水不宜超过3000ml,抽毕应傅腹带,并逐渐收紧腹带,以免患者抽腹水后引起腹内压突然下降而腹水可迅速再发生等。注意穿刺部位是否溢液,如溢液不止,则可用明胶海绵制止。反复抽腹水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蛋白质丢失以及继发感染、出血,甚至诱发肝昏迷,应及时观察和发现,以便及时处理。

2.5 保存大便通常,每天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每次15-30分钟,平时喝蜂蜜,以促进肠蠕动,或予中药水煎剂150ml/次直肠滴入,一日一次,以清热解毒,大便仍不解者,可予生理盐水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

2.6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并发症,包括神智、腹部形态、尿量、喘促、出血、呼吸气味等并发症。肝硬化晚期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昏迷、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鼻衄时,应去枕平卧或坐浴,头向后仰、额部冷敷,齿衄者用棉球蘸山栀粉填塞或涂以牙龈出血处。大出血前患者常有腹胀加剧、恶心、纳呆、呃逆、口唇色鲜红、脉数等征兆,如见骤然大出血、便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备止血药物及抢救物品,做好输血准备。昏迷前期患者常有性格改变,如欣快、言语增多、情绪急躁或抑郁、睡眠周期紊乱、记忆力下降、书写字迹不清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并观察有无烂苹果样臭味,保持大便通常,遵医嘱给服乳果糖液10ml,一日两次,或给服大黄粉3克,泄浊通腑,用食醋加水(3:1)200ml保留灌肠,以去氨醒窍。如见腹大如瓮、脉络怒张、脐心突出、下痢频繁、便如鸭溏、四肢消瘦或脉大无根者也立即报告医师,体温升高提示有感染发生,升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性相关。注意观察巩膜、皮肤、舌下粘膜及尿量变化,舌下粘膜为黄色,为黄疸出现之先兆。

3 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好转出院。

4 小结

因为鼓胀是肝脏慢性进行实质性疾病,也是肝脏损害的晚期,病程较长,预后差,疾病迁延难愈,常发生严重的合并症,通过对患者积极的治疗,病情观察及临证护理等护理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高风琴,何瑾瑜等.鼓胀病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05-10

[2]李晶晶.鼓胀患者的分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10

[3]袁菁,邵铭等.鼓胀的中医用药思路[J].四川中医,2013-04-15

[4]田莉婷,李煜国等.浅谈鼓胀病论治体会[J].陕西中医,2014-01-05

[5]权晓玲,雷志蕊. 中医院消化科鼓胀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7-30

论文作者:李群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  ;  ;  ;  ;  ;  ;  ;  

鼓胀的病情观察及临证护理论文_李群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