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是独立阅读儿童画册的关键信息吗?幼儿注视词与主角眼动的比较研究_亲子成长论文

文字是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吗?——来自幼儿在文字和主角上注视的眼动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图画书论文,主角论文,自主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B844

1 问题提出

文字意识也称文字概念(concepts of print)或书写语言意识(written language awareness),是指有关文字形式和功能的内隐或外显意识[1,2]。大量研究表明,早期的文字意识与儿童的早期读写能力,以及后期学校中的阅读能力发展有着非常直接和深刻的联系[3-9]。在阅读中对文字的视觉注视是儿童内化文字形式和功能的重要途径[10,11],也是幼儿文字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在亲子阅读中的提问[6]、评论[5,12]等观察研究发现儿童在亲子阅读中很少、甚至没有关注文字。

眼动研究可以更精确更直接地测量儿童在图画书中看到了什么?是否看文字、以及看文字的程度[4],然而近年来采用眼动分析法的研究也仍然发现幼儿在阅读中很少关注文字。Justice等人[1]对4名52-68个月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的的视觉注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文字区域上的平均注视次数只占总注视次数的4%,平均注视时间只占总注视时间的2.5%,即使在文字凸显的图画书中对文字区域的注视次数比例和注视时间比例也只有6%和5.6%,他们[13]后来对10名幼儿进行的重复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儿童在阅读时很少注意文字。Evans等人[10]对5名48-61个月的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文字视觉注视的研究结果发现,不管何种类型的图画书,幼儿只花了大约7%的时间来注视文字。Roy等人[14]发现,即使在最容易的书上,幼儿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比例也仅有9%,注视次数比例仅为8%。Evans等人[15]采用文字最为突显的字母书为材料对幼儿在阅读中的视觉注视进行研究,结果仍然发现,幼儿在图画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早于文字区域,在图画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文字区域。研究者对6岁汉语幼儿在亲子阅读中文字注视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6]。这些结果表明,在典型的亲子阅读情境中,幼儿在阅读中很少关注文字。

阅读情境对幼儿在阅读中的文字视觉注视有显著影响,文字卷入情境增加了幼儿对文字的视觉注视[4,17]。Evans等人[18]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成人在亲子阅读中没有指着文字的时候,3、4、5岁幼儿注视文字的时间比例分别是2%、4%和6%,当成人指着文字的时候,比例上升到10%、11%和24%。Gong等人[17]对96名48—59个月的幼儿在四种不同阅读条件下对图画书中文字的视觉注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图画书的阅读需要儿童做出反应的时候,儿童对文字的注视显著增加。自主阅读也是一种需要儿童积极卷入的阅读情境,自主阅读能力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目标[19]。高晓妹[20]对3-6岁儿童在自主阅读情境中的眼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关注比例高于亲子阅读情境,但在文字注视上的指标仍然低于图画。

已有研究描述了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对文字的注视水平,但缺乏对注视水平的意义分析。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水平到底意味着什么?即幼儿对文字的注视在何种水平对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以及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是必须的呢[21]?图画书是由文字和图画构成的儿童读物,文字和图画都是理解图画书内容的关键信息。在已有阅读概念习得的早期发展阶段研究表明,儿童从最初认为文字和图画没有差别,最终发展到逐渐地从文字中获得信息[22]。因此,幼儿在阅读发展中,要逐渐地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予以注意,通过注视文字,内化文字的形式和功能[10],进而识别文字,最终通过文字来理解故事内容,成为文字阅读者。因此幼儿对文字的视觉关注水平应在“幼儿是否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的意义上进行分析。阅读图画的过程中,对主角的注视是理解图画的关键。那么在幼儿阶段,与儿童在主角上的注视情况相比,儿童在文字上的注视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差异?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进一步对儿童阅读中文字注视的发展状况做深入地解释,同时揭示儿童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视觉关注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儿童的阅读发展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4-6岁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情境中的眼动注视状况进行分析,力图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1)进一步确证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文字视觉注视特点,分析儿童对主角的视觉注视特点;(2)比较儿童在文字和主角注视上的差异,分析4-6岁儿童在文字这一“关键信息”的注视特点。

2 研究过程

2.1 对象

在上海市5所没有开设拼音、识字等课程的幼儿园中选择视觉、听力正常,语言能力发展正常,无认知、运动和神经心理障碍的适龄儿童为被试,被试家长中至少一人学历为大专以上。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研究最后获得121名儿童在两本图画书上的眼动数据,其中4岁组42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为47.95个月;5岁组女17人,男22人,平均年龄为60.15个月;6岁组女21人,男19人,平均年龄为72.43个月。

为控制儿童自然习得识字所带来儿童识字能力差异给实验的影响,研究以汉语儿童普通话交流量表(PCDI)为工具,测量了被试对3岁前所获得的词汇的识字水平。分年龄段做数据探索,通过正态分布和P-P图检验,删除了各年龄段中两个标准差以外的儿童,其中4岁组4名儿童,5岁组3名儿童的数据未纳入分析之中。在总分为237的PCDI得分中,4岁组的平均得分为14.79分(SD=14.43),5岁组的平均得分为51.73分(SD=38.01),6岁组的平均得分为111.44分(SD=51.15),三个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F(2,93)=55.845,p<0.001)。

2.2 材料

研究选取刚刚在中国出版不久的世界知名图画书《好饿的毛毛虫》(2008年4月出版)和《三个强盗》(2008年5月出版),这两本图画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在预实验中,被教师和幼儿的选择率也非常高[20],《好饿的毛毛虫》在国外的眼动研究中也被作为阅读材料来使用[1]。采用高清扫描仪和photoshop技术将阅读材料制作成电子书,以合页形式呈现,以类似于儿童阅读纸质图画书的状态,在电脑显示器呈现阅读材料,材料制作过程中未改变图画书的色彩和文字等特征。

2.3 仪器

采用瑞典Tobii Technology AB公司生产的T60眼动仪,该眼动仪集成一台17英寸的TFF显示器用以呈现实验材料,分辨率为1280×1024。该眼动仪实验中被试无需佩戴头盔,被试看不出有任何“追踪设备”,采样频率为60HZ,采样精度为0.5°,允许44cm×22cm×30cm的头动范围,这些特征确保了儿童眼动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4 过程

数据采集在2008年9月至12月期间完成。研究均在隔音良好的幼儿园小房间内进行,先给儿童呈现实验材料的纸本图画书,询问儿童是否看过这两本书(参与实验的儿童均汇报未看过实验所用的图画书)。眼动实验过程中首先请儿童自然舒服地坐在距离眼动仪的显示器60厘米的座位上,调整显示器以确保儿童的眼睛能平视屏幕中央。采用五点定标法对儿童的视线采集进行定标。

研究过程中,主试陪伴在幼儿旁边,给予幼儿安全感,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持续观看图画书,但不进行朗读,对幼儿在阅读中的提问只给予简单回应,不作答。

对图画书的阅读顺序进行随机,图画书每页呈现时间为10秒,《好饿的毛毛虫》总阅读时间为190秒,《三个强盗》为230秒。实验时间约为20分钟。

2.5 眼动分析区域的划分

本研究主要比较儿童在文字和主角上的眼动注视差异,因此以图画书中除封面和封底外有文字和主角的正文页为分析对象,数据采集之后采用Tobii Studio软件在图画书中的每一页划分出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两本图画书中文字和主角的面积占全部面积的比例如表1。《好饿的毛毛虫》的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面积之间差异显著(t=2.912,p<.05),《三个强盗》的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面积之间差异显著(t=-3.003,p<.05),但总体上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面积之间差异不显著(t=-1.813,p>.05)。文字和主角之外的其他区域为其他图画信息区域或空白。

2.6 眼动指标

研究分析三个眼动指标,一为首次注视时间(time to first fixation,TFF),即儿童第一次注视到文字区域或主角区域上时的潜伏期;二为注视时间(fixation length,FL),即儿童在文字区域或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总量;三为注视次数(fixation count,FC),即以注视时间大于100ms为一个注视点,计算儿童在文字区域或主角区域上的注视点总量。分别计算出儿童在文字和关键信息上的注视时间占总注视时间的比例(Proportion of fixation length,PoFL)和注视次数占总注视次数的比例(Proportion of fixation count,PoFC)作为分析的眼动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调用Tobii Studio导出数据到Excell,后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协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

3.1 幼儿在主角区域上的视觉注视水平

不同年龄幼儿在主角区域上的视觉注视水平如表2。

以儿童在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TFF)、注视时间比例(PoFL)和注视次数比例(PoFC)为因变量,以儿童的年龄和性别为自变量,做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发现,年龄因素的主效应都显著,性别因素的主效应都不显著。年龄和性别的交互效应只在注视时间比例(PoFL)这一因变量上显著(F=3.252,p<.05)。

对年龄的主效应进一步分析,采用事后多重检验(Scheffe)结果发现,在首次注视时间上,5岁组儿童与4岁组、6岁组儿童之间差异显著,4岁组和6岁组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5岁组儿童在主角上的首次注视时间(TFF)显著晚于其他两组儿童。在注视时间比例(PoFL)这一因变量上,6岁组儿童与其他两组儿童之间差异显著,而4岁组和5岁组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儿童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5-6岁期间降低最快。在注视次数比例(RoFC)这一因变量上,5岁组儿童与其他两组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4岁组和6岁组儿童之间差异显著,儿童在主角上的注视次数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整体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对注视时间比例(PoFL)上的年龄和性别交互效应的进一步分析发现,4岁组和6岁组不同性别儿童的差异不显著,5岁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的差异显著,女童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显著高于男孩。4岁和5岁组女童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差异不显著,而与6岁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5岁和6岁组女童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迅速下降;5岁和6岁男孩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差异不显著,而与4岁男孩差异显著,4岁和5岁组男孩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迅速降低。

3.2 幼儿在文字区域上的视觉注视水平

幼儿在文字区域上的视觉注视水平如表3。

以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为因变量,以儿童的年龄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结果发现,年龄因素的主效应都显著,而性别因素的主效应都不显著,年龄和性别的交互效应在三个因变量上效应都显著。

对年龄因素的主效应做进一步分析,事后多重检验(Scheffe)的结果发现,在文字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这一因变量上,4岁和5岁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两个年龄段儿童与6岁儿童之间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注意到文字的时间越来越早,5-6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差异都极其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关注文字的时间比例和次数比例越来越高,4-6岁期间发展非常迅速。

对年龄和性别在各因变量上的交互效应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在文字区域的首次注视时间上,5岁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显著,男孩显著早于女童注视到文字,其他年龄段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4岁组女童与5岁女童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组儿童与6岁组女童之间差异显著,6岁组女童显著早于其他两个年龄段女童注视到文字,男孩各年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注视时间比例上,4岁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5岁组男孩的注视时间比例显著高于女童,但是到了6岁的时候,女童的注视时间比例显著高于男孩。4岁组和5岁组女童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低于6岁女童。4岁组男孩显著低于5岁组和6岁组男孩,5岁组和6岁组男孩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注视次数比例上,4岁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5岁和6岁组男孩分别显著高于两个年龄段女童。4岁组和5岁组女童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都显著低于6岁组女童,5岁组男孩和6岁组男孩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组都显著高于4岁组男孩。

3.3 儿童在主角区域和文字区域上注视水平的比较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是否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来予以关注,以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TFF)、注视时间比例(PoFL)和注视次数(PoFC)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晚于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t=12.340,p<.001),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显著低于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t=-4.082,p<.005),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次数比例也显著低于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次数比例(t=-10.992,p<.001)。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年龄阶段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差异,分别做各年龄阶段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和图1。

图1 4-6岁儿童在文字和主角上的注视水平

从表4和图1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越来越早,但在4-6岁期间,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始终显著晚于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在注视时间比例上,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逐渐提高,而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逐渐下降,在6岁的时候,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已没有显著差异;在注视次数比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次数比例始终显著少于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次数比例,但儿童在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次数比例逐渐降低,而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次数比例逐渐提高。

3.4 控制区域面积后,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视觉注视水平

以上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中对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关注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儿童所阅读的两本图画书中,两本书中主角区域和文字区域的面积不同,已有研究发现,文字的大小和面积会影响儿童对文字的关注,那么在排除区域面积的影响之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的视觉注视水平又会是如何呢?研究以区域面积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协方差的预分析中发现,在注视次数比例这一因变量上,区域类型和面积之间交互效应显著(F=7.543,P<0.05),其他交互效应不显著。因此对首次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比例做协方差分析,对注视次数比例采用回归分析。

以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时间比例为因变量,以区域类型和年龄为自变量,以区域面积为协变量,做多元协方差分析(MANCOVA),结果见表5。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区域面积的影响之后,年龄和区域类型的主效应在首次注视时间(TFF)和注视时间比例上(PoFL)都显著,主效应的多重检验结果与多元方差分析中基本相同。对注视时间比例上年龄和面积类型的交互效应做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控制区域面积的影响后,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差异都显著;4岁和5岁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显著低于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但是在6岁的时候,儿童在文字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33%)显著高于主角区域上的注视时间比例(26.8%)。

做注视次数比例对年龄、区域类型和面积的回归,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的方法发现,区域面积和区域类型进入了回归方程,区域面积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为0.423,区域类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为0.109,两者可以解释注视次数比例32.2%的方差。结合对首次注视时间和注视时间比例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控制面积的影响之后,年龄和区域类型仍然是影响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眼动注视水平的关键因素。

4 讨论

4.1 自主阅读情境中儿童在文字上的注视水平

本研究发现,4-6岁儿童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文字注视的比例要远高于国外研究中的比例。国外的研究发现,在10秒的时间内,儿童要在一页阅读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注视文字,即使是类似图片的文字,也是在6秒左右的时候才注意到文字[15]。在本研究中,儿童在阅读中平均在3.39秒左右就关注到了文字。国外对亲子阅读中儿童的文字视觉注视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儿童在亲子阅读中主要注视图画,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比例一般不到9%,在注视次数上也主要分布在图画上,在文字上的注视次数比例一般不到7%[1,10,13,14,18]。而本研究中,儿童在阅读中平均有23%的注视时间,17%的注视次数在文字上。

研究证实了已有的研究结果[20],说明与亲子阅读情境相比,自主阅读情境更能增加幼儿对文字的视觉注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阅读情境中儿童对文字的卷入程度不同。在亲子阅读中,成人的语言对儿童的视觉注意起了引导作用,儿童在阅读中主要是形成声音和图画之间的联结,追随成人的语言在阅读中寻找对应的物体和意义,因此没有主动去探索文字[10,14]。而在自主阅读中,因为没有成人的语言指引,儿童需要在阅读中主动地从画面和文字中寻找意义,因此对文字的视觉注视就显著增加。

4.2 儿童在主角和文字上的注视特点

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上的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时间比例,注视次数比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4-6岁儿童在主角上的注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眼动指标上表现为不断优化,在文字上的注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4-6岁期间,儿童在文字上的首次注视时间不断提前,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不断提高,6岁时,儿童的注视时间比例与主角上的注视时间比例已没有差异,在控制面积的影响之后,儿童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比例甚至超过了主角上的注视时间比例,说明在4-6岁期间,儿童在文字上的视觉注视能力不断发展。

4-6岁儿童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予以注视的能力不断发展可能一方面得益于儿童图画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随着儿童能更早、更迅速地从图画特别是从主角中获取有关故事内容的信息,因此将心理资源分配到图画书中的其他要素尤其是文字上,儿童图画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对文字予以关注。二是儿童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儿童文字敏感性进一步增强,不仅逐步意识到文字和图画的区别,并且开始意识到文字有传递故事内容的功能,因此儿童将文字视为关键信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文字中。

4.3 儿童是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来注视的吗?

文字和图画(尤其是图画中的主角)是图画书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学前儿童往往被认为是图画阅读者。与儿童在主角这一关键信息上的注视相比,直到6岁的时候,儿童在文字这一关键信息上的大部分视觉注视眼动指标都显著低于在主角、在控制文字区域和主角区域面积的影响之后,仍然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说明儿童对文字这一关键信息的视觉注视还在持续发展中,还未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这种能力可能需要在进入学校教育之后进一步发展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文字和主角上的视觉注视水平的比较,我们发现,在4岁时,儿童还完全未能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来予以注视,5-6岁是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中文字视觉注视能力发展的迅速发展期,到了6岁的时候,儿童对文字的视觉注视时间比例逐渐赶上并超过对主角的视觉注视时间比例。说明5-6岁期间儿童开始将文字作为关键信息来注视。

同时儿童的文字视觉注视偏好的发展还有性别的差异,男孩对文字的注视偏好于4-5岁期间获得迅速提高,而女童的迅速发展期在5-6岁,男孩对文字的视觉注视偏好先于女童发展。已有儿童语言研究普遍发现,女童的语言能力先于男孩发展,但是在汉语文字阅读能力方面,女童和男孩之间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 结论

5.1 4-6岁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中仍然首先关注图画,并在此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但对文字关注的水平高于亲子阅读情境中的水平。

5.2 4-6岁儿童在主角上的注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眼动指标上表现为不断优化,在文字上的注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

5.3 4-6岁期间,儿童在文字这一关键信息上的视觉注视还未达到成熟水平,5-6岁是儿童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文字视觉注视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文字视觉注视偏好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标签:;  ;  ;  ;  ;  ;  ;  ;  

文本是独立阅读儿童画册的关键信息吗?幼儿注视词与主角眼动的比较研究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