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建筑行业早已跻身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行列。在房建过程中,在项目施工占据重要位置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其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进度与质量安全。基于此,本文开篇从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入手,通过施工技术要点的展开,深入的分析了深基坑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最大化的提升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质量,同时也为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房建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用地规模也不断增大,尤其是在房屋建筑工程方面,这就出现了用地面积过于紧张的严峻形势,在此情况下,高层建筑并逐渐向超高楼层过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但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房建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等问题,本文首先着眼于深基坑施工中的主要问题,进而有步骤的引出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
一、在房建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施工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设计人员对支护结构的计算和现场实际受力情况不符
在设计规划深基坑支护结构过程中,由于其计算方法尚不够精确,而且鉴于土体结构较为复杂的状况,极易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这就无形中增大了设计人员对支护结构在实际施工中的计算难度,同时也极易出现支护结构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受力参数难以满足实际施工需要,进而增大了工程施工的危险系数,为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必须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并对相关因素做到综合分析,进而使支护结构的承受力符合实际受力需要。
(二)在深基坑开挖中的常见问题
通过大量深基坑实际施工资料可以看出,基坑周边与其内部产生的水平移动为中间大于两边,这种基坑边坡欠稳的状况,极易对施工过程造成威胁。这也能够看出深基坑支护施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深基坑支护进行设计前,必须要对建筑区域内地下水与土质状况,以及附近环境进行充分考察,进而制定合理开挖方案。在地下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或地基大部分时间处于地下水位下时,在进行深基坑施工前为了保障施工的正常进展,必须要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尤其是对可能会发生管涌或流沙的基坑,必须备好应急预案。在现场进行开挖时,遵循分层开挖、边挖边外运的原则,与现场相关人员做好清土与挖到设计标高的配合工作。进行挖土时,其速度必须与现场围护监测结果同步,出现异常状况即刻停止作业。在基坑开挖中,应遵照相关施工与现场管理规定,保持施工连贯性同时减小基坑受力状况,避免不必要事故发生。
二、在房建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施工相关技术概述
(一)关于土钉墙的支护施工
1、在土钉墙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工艺流程。例如挖土施工和边壁修整,放线测量、钻机准备与接钻杆,还有对孔位角度的调整,同时根据设计要求来使钻孔钻至设计深度,以及压力灌浆养护。
2、在对混凝土面层进行喷射施工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点事项:第一,进行边坡开挖时,土钉支护要遵循分层与分段的原则进行开挖,开挖时尽量随挖随支护且随喷混凝土;其次,进行上层作业面的混凝土喷射作业前,禁止开挖下层混凝土;最后,进行机械开挖时,应避免边壁超挖或使边壁出现挡土结构受损的状况。
3、开挖过程中,对易坍土体要做好相关措施:首先,在钻孔操作前,要确保修整后边壁完成喷射薄层砂浆或混凝土作业,直到其完全凝结;其次,完成钻孔作业后进行土钉设置;再次,对于水平方向的开挖作业要分小段且间隔进行;最后,开挖时要沿开挖面垂直设置钢筋和钢管,并进行注浆加固土体操作。
(二)钻孔和制作锚杆
钻孔操作时,首先要找好准确位置;其次,为避免出现孔深不符情况,实际钻孔深度略高于设计数值的120~180mm。制作锚杆时,首先要选择专业人士;其次,接长需要借助直螺纹加以对接,锚杆放于钻孔中心位置;最后,每隔1800mm设置定位器,完成钻孔操作后为避免塌孔应即刻安装锚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浆
在注浆工序中应注意:首先,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注浆液是水泥净浆,水灰比保持0.4:1,且抗压强度高于35MP;其次,预应力锚索使用二次注浆模式,注浆压力高于3.0MPa。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注浆基本在第一次注浆后13~24 小时内。
(四)混凝土喷射
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必须对桩间坑壁进行喷射细石砼作业。具体操作为:首先,在两桩间的土层中部位置,从上至下插入二排插筋,为方便挂网,要保证使其露出约45mm的向上弯头;其次,扎钢筋网施工时,在两桩间要借助钢筋网来绑扎,对钢筋进行绑扎时,方法与坡面钢筋绑扎一样。
(五)基坑在排、降水施工方面的技术研究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环境下,地层地下水不但较大,而且基坑内地下水位和实际土质条件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对施工区域的降水处理就要借助管井降水方式。此降水方式主要内容为:首先,根据施工图规划要求,在与实际工程情况结合后,对降水井进行布置,保证40~45口;其次,布置水位观测井6~8口,并保持井深27~30m,成井直径高于350mm;另外还要沿着基坑周边每隔22~32米处设置降水井,并确保在挖土操作前全部完工,这样一来便可以保证开挖区域内的地下水顺利抽排疏干。
三、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管理
(一)关于地下水的控制措施
鉴于基坑内土质状况与地下水位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在选取开挖技术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首先,在基坑开挖中,如没有地下水,则基坑可挖至7m以下;其次,若水位较高且土质有沙土或粉土混杂时,大概挖至3m处就可能导致塌陷。所以对地下水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具体做法: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适当通过对坑内与外部降水来使土体抗剪性与对水的抗压性得到大幅提升,也能尽量减小维护体处的侧压力。在当前,降水主要方式包括多层轻型、喷射、深井与电渗井点等。
2、在实际降水过程中,由于基坑内地表水位的降低,土体层有效应力变大,地面出现沉降进而引发两相邻建筑的倾斜,出现地下管线破裂情况。具体措施为:首先,消除基坑外降水或安设基坑周围的深水挡土墙;其次,坑外降水操作可与受保外侧同时实施回灌工作;再次,降水初期的抽水速度尽量放缓,进而降低降水漏斗线坡度;最后,对降水深度适当控制,确保其在基坑开挖面下的0.50m范围内。
(二)对深基坑施工工程强化风险评估
在完成基坑施工设计方案后,应针对施工安全与方案及时开展风险评估以及可行性预测,相关评估与分析内容要参照行业内相应的技术分析指标来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对临时构件在抗压力与性能效应等方面展开系统化分析;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土质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设备情况等相关要素要以行业内相关的安全指标为衡量准则。另一方面,对基坑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时,评估人应侧重如下方面:因方案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而发生增大或缩小的基坑;对周围建筑与设施带来相应损坏的基坑;在突发自然灾害作用下,发生变形与损坏严重的基坑。
结语:
总之,由于深基坑施工在工程整体建设中关系到工程结构、地质、建材及施工技术等较多方面,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所以深基坑支护结构也必然是复杂性的系统化工程。而作为施工前锋的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基坑结构进行规划时,必须着眼于工程整体的地质环境与实际构造,并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努力落实好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协调好各施工建设单位与部门间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深基坑在施工技术与效率方面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得兴.关于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7(07):69-70.
[2]周华杰.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标准及其管理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06):201.
[3]张兆旭.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1):148-149.
论文作者:汪培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钻孔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