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探究论文_李 洋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探究论文_李 洋

李 洋 山东省德州平原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53100

所谓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自觉的数学意识和行为。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以及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还涵盖更高层次的如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教师在课堂中教出来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探究、感悟得以逐步提升的。

一、重视数学过程,提高认知水平

数学过程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对知识反复进行推敲,由模糊逐步趋于清晰。因此,教师要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把教材中的“23减2得多少?23减7呢?”改变为向学生提供2、4、6、7、9一组数字,让学生从中选择三个数字构造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49-7、26-4、64-9、46-7、97-6、92-4……然后对自己构造的题目进行“不退位减”、“退位减”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比较和整理,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退位减法的算式从何而来?如何计算退位减法,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在解决这样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中,学生不仅获取了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它反映的内容又是很现实的,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比如说,在教学量与计量时,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现实的活动感受,让他们获得初步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1000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例如:根据有关的描述填各种单位;判断生活中对各种单位描述的真确性;让学生用各种单位来描述身边的事物;还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调查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等等。这样做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会了对这些抽象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三,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正是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如学习2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3跟小棒,然后让学生摆动小棒,设法得出计算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16。他们各自讲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讲:先借1捆,10-7=3,再将3和13合起来是16根;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与3根合起来是13根,13-7=6,将一捆加上6根就是16根;有的讲:…… 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出声思考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在操作中,学生必然会思考;如何摆放、移动,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如何移动最好……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从而帮助学生是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只要按照操作的过程讲出自己的想法,从中既获得了知识的内涵,又较容易地有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样自然结合,学生学得有趣,讲得有劲,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想的均衡发展

1.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均衡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与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正确地评价和鼓励每一位学生;还可以利用教材与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教材中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料,“七巧板”的由来,我国古代计时工具“刻漏”、沙漏的计时原理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环保与节能、团结与协作、社会调查、科学常识等内容;这些涉及古今、课堂内外的内容,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对学生的生活趣味与教材趣味进行整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种设计了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反映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课本中要求学生用七巧板摆各种小动物、“森林餐厅”、“分蛋糕”、“抽签演节目”、“唐僧师徒拍风景照”等内容,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无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以次为契机,整合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真正收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素养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养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于日积月累,它的养成也不是灌输进去的,而在于一种自觉的感悟、体验、领会。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实践、合作交流,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论文作者:李 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探究论文_李 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