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资方式的选择_投资论文

科技投资方式的选择_投资论文

科技投资途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我国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增强了科技意识,纷纷将技术开发和改造列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而作为资本市场弄潮者的上市公司具有更为强烈的科技意识,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将科技投资作为公司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从1997年到2000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800多家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中,有597家进行了包括技术改造、产品创新、重组创新、创业投资等在内的科技投资,共投入资金1568亿元,为这些上市公司保持原有业务的生命活力,开拓新业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投资途径比较

当前,上市公司切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途径有三条:

1.已有产品的高技术产业化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生产的都是传统产品,科技含量低,不能上档次,附加值低,相同的产品比国外的价格要低得多。例如,在国际丝制品市场上,我国数量上占80%绝对垄断地位,但销售价值仅占25%,这不能不说与我国产品科技含量低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可以考虑直接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如丝绸股份,就不断通过更新和改造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在销售量没有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利润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这条途径比较适合那些生产有形产品,且该产品仍然存在较大市场空间,仅仅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差异性导致市场定价的不同。

这里关键问题是引进技术和资金的问题。

2.通过资产重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具体方式:

(1)与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合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订立合并契约而归并成一个企业,或新设一个新的企业。

不过合并中必须注意“吸收合并式”中的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例如,1998年资本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收购与兼并案例中,清华同方兼并山东鲁颖电子就是典型的吸收合并式发展高新技术。由于鲁颖电子存在内部职工股,而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股在上市三年之后是可以上市流通的,所以这涉及到一个类似于新股上市的扩容问题,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同意。

(2)“资产置换式”发展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通过将“上市资格”这个稀缺资源转让给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取得控股权后,再将优质高新技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改变上市公司原来的主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来进行换壳。先将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剥离出去,再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优质资产注进去。进行这样投资的公司有:银河科技、托普软件、百隆科技等。

3.通过创业投资进行科技投资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科技投资的主要途径。上市公司介入创业投资通常有三种具体方式:

(1)直接投资的方式

所谓直接投资的方式就是上市公司直接通过收购兼并或参股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方式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方式。如,乐山电力(600644)出资980万元参与组建成都鹰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又如河池化工(0953)出资5100万元与南开戈德集团成立天津南开生物化工公司。

这种科技投资方式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委托代理成本;扩大公司的规模和科技实力;可以因此而改变提升公司的科技含量。其缺点是:风险比较集中,一般只适合上市公司介入与自身产业比较接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否则介入不熟识的产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是不合适

的。其理由如下: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是风险行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机制和人才,而大多数上市公司大都从传统体制改制而来,在机制和人才上有着明显的缺陷:缺乏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人才储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受制于传统行业的经验;传统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不利于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很难推行像公司股票期权这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对投资失败的承受力不够,使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变得很难。

其次,对单个上市公司而言,无法形成规模投资,单一项目风险过大。

(2)参股的方式

参股就是上市公司不以控股为目的,与其他公司一道联合发起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但在公司中所占份额不会超过50%。如,深深宝参股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出资额可大可小,灵活性好;由于是通过风险投资公司间接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相对分散,风险比直接投资要小得多;手续比较简单,不用担心不能发起成立。其缺点是:在风险投资公司中,发言权不大,处于被支配地位;不利于公司全面提升主营业务科技实力和改变业务方向。这种方式一般适合资金实力相对不强的上市公司。

(3)控股的方式

控股方式是指上市公司本身作为主要发起人发起成立创业投资公司,并在公司占有相对或绝对的控股地位。这种方式在美国一般是以产业附属公司的形式存在,创业投资公司通常依附于某家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方向与该集团的发展方向一致。如,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等都有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国上市公司中如清华紫光,发起设立清华紫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常柴发起设立华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就是控股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容易取得在投资同类公司的成功;拥有在公司的主要发言权,以小博大,控制更多的资金;可以利用风险投资强化自身的业务优势或者延伸到其他领域,分散风险。其缺点是:一般出资额比较大,实力不强的上市公司难以承受;风险相对较大;投资局限性相对要大一些。而不像有金融机构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那样熟悉资本市场运作,以控股方式介入风险投资的上市公司,直接派出人员,以创业投资家的身份参与管理投资公司。

投资效果的实证分析

虽然上市公司要想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向新经济转型,可以采取多种科技投资的方式,但是,具体情况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归根到底,判断一种科技投资方式是否合理高效,关键是看其经过实践检验的效果。对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来说,良好的科技投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业绩获得改善;二是股票在二级市场获得持续上升,前者有利于改善公司的基本素质,增强公司的持久竞争力,后者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尤其是有利于获得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融资能力。

1.上市公司产品高技术化的效果实证分析

据统计,1997~1998年之间,深沪两市共有179家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对其主营产品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更新,共投入资金118.4亿元,我们来分析其结果:

(1)公司业绩

截至2000年中期,达到技术改造前提出目标的仅有36家,整体主营业务收入反而下降11.7%,只有73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获得上升,整体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22.9%。这说明公司主营产品的市场没有获得拓展,业绩并没有获得整体改善,投资效果偏差。

(2)二级市场股票价格这179家企业的股票价格,在大盘上涨118%左右的情况下,整个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平均涨幅为82%,落后于大盘走势36个百分点。这说明,单纯进行产品的技术改造,已经不能对该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产生作用。

以粤美雅(0529)为例,该公司自上市以来,素以业绩优良著称,然后,由于在新经济带动下的结构调整中,科技投资不当,导致该公司的辉煌成为明日黄花。

该公司1996年投资6000多万元生产超柔高档拉舍尔毛毯,1997年投产,没有产生效益,1998年又投入2980万元,至今还没有获得利润。

1998年,投资19444.5万元对美雅氨纶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投资10048万元进行单层拉舍尔特种纤维的开发生产。

在投入这么大的情况下,公司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主营业务利润出现全面性亏损,2000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仍然没有扭转下降的趋势,下降

5%,主营业务利润勉强实现微利。

该公司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1998年~2000年,股票反而下降30%多。

可见,粤美雅如果继续在原来主营产品进行修修补补,那么很难扭转目前这种被动局面。

已有产品的高技术化之所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大多数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基本固定,仅仅进行高技术化并不能对其性能和作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而也不能促使用户更多地使用该产品。

第二,由于绝大多数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属于日常大众性产品,价格基本由历史形成,高技术化后,用户并不能接受其价格,超额利润难以获得。

第三,很多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的难度大,突破现有格局往往意味着整个社会消费习惯的改变。

第四,由于技术改造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二级市场投资者并不认可,所以股票价格也很难获得飚升。

2.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科技投资效果的实证分析

据统计,1997年~1998年之间,深沪两市共有26家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来进行科技投资。截至2000年中期,这2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和股票价格都获得了大幅度攀升,效果不错。

以银河科技、托普科技、百隆股份、方正科技等1997年~1998年间通过资产重组方式进行科技投资的部分上市公司为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进行科技投资,存在许多问题,操作难度大,交易成本高:

第一,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高技术,并不是原来的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而是依靠输血的方式进行的。

第二,实施难度大,存在诸多的制度障碍,首先是这种方式往往要求大股东放弃其控股地位,原来的公司经理层放弃管理,几乎触犯了整个公司的利益层,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其次是交易成本高,整个重组过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手续极为繁琐。

第三,这种方式明显不适合那些公司规模大、主营业务收入比较稳定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如高速公路上市公司。

3.以创业投资的形式进行科技投资效果的实证分析

这是绝大多数传统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科技投资的主要方式。据统计,从1997年到1998年,深沪两市共有347家上市公司以这种方式进行了科技投资,但这些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取得多大进步,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仅仅增长5%左右,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4%左右,这里并不是创业投资的效果不好,而是不同的创业投资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不同,而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采取了风险最大的直接参股或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方式。

这里可以分析以下不同创业投资方式的不同效果。

(1)直接参股或控股式

对于那些从事与本领域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这是比较好的方式,但对于传统的上市公司而言,却效果不佳,取得成功的概率只有10%左右,其它对业绩基本上没有太大贡献。

其根本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缺乏投资经验、相关知识和相应的管理人才,而又没有借助于中介机构的引导;

第二,在没有专业投资机构引导的前提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风险普遍比较高,通常成功率只有10%左右,失败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创业投资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一系列环节,而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具备驾驭的能力。

(2)参股创业投资公司的方式

这是一种明智的方式,根据集合投资的原理,单个投资风险很大,但由于汇聚到投资公司当中,风险就非常小。

由于创业板没有推出,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只有创业板推出,其年收益率就能高达40%以上,其理由如下:

创业投资公司的收益将基于以下几个基础:一是创业板上市可行性与收益回报;二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年收益情况;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收益率。由于投资公司未来收益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最为有关,所以,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第一,创业板上市可行性与收益回报

应该说,在创业板市场即将推出时,进行创业投资无疑是最佳良机。投资公司设立后基本上以上市导向为第一原则,重点投向即将上创业板的国内高科技企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券商已与238家创业企业签署上市保荐协议,另外,深圳证券交易所已明确表示,第一批上市的企业将在60家左右,也就是说,几乎每4家已签署协议的高科技企业中就有一家能赶上第一批上市。根据另一份公开资料,券商一共将2000家左右列入未来2年~3年内辅导上市对象上报中国证监会。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明确要在3年内达到400家左右的规模。也就是说,这2000家企业中,将有近400家要到创业板上市,平均上市概率为20%。由于这类公司将主要投资这些企业,因而保守估计,项目上市概率为20%。

根据最近资料,创业企业在改制设立时,平均每股投资价格为2元左右。如果以主板市场高科技股票平均上市开盘价为计算依据,2000年,高科技类上市公司上市当天的平均价格为30元左右。这样增值率为15倍。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投资收益率。假如投资1亿元,那么:

1亿元×20%×15=3亿元

根据刚才的假设,3年为回报周期,可知投资收益率为:(3亿元-1亿元)/3=66.7%,也就是说,保守估计,平均每年的静态投资收益率将高达66.7%以上。

第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年收益情况

由于投资公司在募集资金完成后,将分阶段进行投资,剩余的资金将用于证券投资,因而公司的未来收益率与基金的回报有相似之处。

以首批证券投资基金为例,五家证券投资基金从1998年6月30日~1999年6月30日公布的资产净值,忽略1998年终分配的收益,五家公司的计算平均年收益率为48.78%。

第三、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收益率

由于投资公司投资的企业存在不上市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其投资收益率与高新技术企业本身的收益率相关。

据对深圳715个高新技术产品统计,1998年投资利税率高达30.9%,税后投资利润率达24.9%。199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深圳14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平均净利润1997年同比分别增长18.3%和24.56%,平均税后利润率为22.4%。

标签:;  ;  ;  ;  ;  ;  

科技投资方式的选择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