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格局与我国出口战略研究_世界经济论文

全球贸易格局与我国出口战略研究_世界经济论文

全球贸易格局与中国出口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出口论文,格局论文,战略研究论文,贸易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双边贸易往来与合作有了长足进步。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国际经贸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我国实际并广泛吸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制定正确的对外经贸战略、指导我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统筹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以实现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外经贸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世界都十分瞩目的问题。本文将从分析当今世界经贸现状及全球贸易格局分布入手,探讨中国出口战略的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战略的对策及措施。

一、世界经济贸易现状及其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一直处于增长缓慢和发展不平衡状况,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连续三年在1%左右低水平徘徊,1993年仅为1.1%。与此同时,世界贸易也一直是低速增长,世界贸易量年增长率1989年为7%,1990年减低为4.9%,1991年再减少为3.7%,虽然1992 年回升为4.5%,但1993年又减低至2.5%。1994年以来,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世界经济活动和贸易的复苏显示出比较稳固的势头。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经济,在经历了几年的不景气之后,已转向快速增长,1994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5%—3%。世界经济的回升推动了世界贸易快速发展,1994年世界贸易增幅在6%以上,高于过去20 年中5%的年平均增长幅度。其中,全年商品出口总值为41000亿美元,增幅也在6%以上。与商品贸易相比,世界无形贸易发展速度更快, 全年总值28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值40%以上。 目前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已占到1/4以上。

近年来世界贸易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一直快于世界经济总体的增长。可以说,全球贸易的增长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全球贸易的增长又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这次经济复苏中,大多数西方工业国的复苏模式为出口带动型;同时,出口的迅速增加也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西方国家增加对外投资和出口提供了重要市场。

第二,国际贸易基本维持了过去的主要格局。国际贸易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没有改变。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中,主要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占到86%左右,其中日本约占25%。在世界服务出口和技术出口中,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2%左右。长期以来,美国的商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但服务贸易却一直顺差。尽管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与地区的外贸出口近几年持续高速发展,但发展中国家总体情况不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已是连续三年下降。各国发展不平衡、国际制度不完善引发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冲突和摩擦,这已成为世界经贸的主要矛盾。另外,跨国公司的作用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显赫,目前世界贸易的一半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而在跨国公司中,发达国家也占绝对优势。全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有2/3是来自发达国家的。

第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中国贸易增长加快。从贸易增长幅度看,新加坡最高,达25.5%;其次为中国,达20.9%,增幅较高的还有韩国18.6%,香港14.6%,从出口增幅看,中国最高,达31.9%,其次是新加坡为30%。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排名继续保持第11位,并与第10位贸易额的差距已由过去的320亿美元缩减为120亿美元,中国正在向世界十大贸易国迈进。

第四,世界贸易组织(WTO)已于1995年1月1日正式起动运行, 这将对世界贸易及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必将大大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五,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服务贸易是无形贸易的主体,这种“无形胜有形”的新局面,改变了国际贸易的传统概念。预计到本世纪末,服务贸易将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目前世界服务贸易的85%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工业区,相比之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条件所限,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处于劣势。

第六,世界贸易中的区域集团化倾向加剧。大多数国家对地区性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热心远远超过对WTO这一全球性贸易协议的关注。 在这些经济区域化组织中,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集团将成为鼎足之势,这样,世界贸易组织、三大集团以及其他交叉组合体和众多的小区域性经合组织就奠定了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综上所述,今后的全球经贸形势仍将继续看好,国际商品市场将进一步增长,价格持续上扬。这样一种外部因素看好的大环境必将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全球贸易关联及其通道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若按《Europa World Year Book 》的划分共有309个), 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强弱以及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并参照各自在国际分工中的份额,可以分成A、B、C三个层次。 处于同一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相对接近,而不同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则差异比较明显。A类国家为工业化国家, 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美国、日本、西欧是典型,其它包括独联体、东欧、澳新、南非和以色列。B类国家已经步入工业社会(新兴工业化国家), 亚洲“四小龙”是代表。C类国家仍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 是典型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为数众多的亚洲国家即属于这一类。

全球贸易分类矩阵

销售地(进口)A B

C 全球

产地(出口)

A1545571 90351 101481 1737407

B 119639 15412 40236 175287

C 102383 60148 371585 534110

全球

1767539165911 535306 2446810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贸易资金》。

从全球贸易分类矩阵可以看出,A类国家同A类国家之间的贸易关联A←→A占全球贸易总额的63.17%。A类国家之间虽然存在着有碍贸易发展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并有时加剧成“贸易战”,但贸易关联仍然必不可少,合作还是主流。同时还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它们各自对外贸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主要是它们内部的关联与合作。对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深受世界经济左右的美加、日本、西欧来说,任何一方的衰落都会导致其它两方的衰落,因此A类国家之间必然维持巨额贸易。

居于第二位的国际贸易是A、B类国家之间和B、C类国家之间的贸易,B→A(119639),B→B(15,412)+B→C(40,236),B类国家68.25%的商品是销往A类国家,C→A(102,383),C→B(66,148)也说明A 类国家是主要市场。B、C类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即B←→C则在全球贸易中属于次要地位,C类国家之间的贸易占全球的极少份额。C类国家的贸易关联相当一部分是跨越层次与A类国家和B类国家进行,矩阵中,C→A点C类国家出口总额占19.17%。C→A则占比例为11.26%。

另外,从全球贸易分类矩阵中还可以看出,A 类国家的国际贸易与B、C类国家的国际贸易成雁行排列,领头雁是A类国家,它是A、B、C类国家共同的主要市场,对国际商品提供了最主要的需求。

但我们还必须意识到,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改变,国际贸易竞争力量的加强,从长远趋势来看,A、B、C 类国家间的贸易关联各自所占的比重量是不断变化的,不是A←→A减少而是A←→A相对在增加,不是C←→C增加而是C←→C相对减少,A←→B,A←→C,B←→C这四种贸易则有增有减。相对增减的结果是A、B、C 三层各自阵容在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因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并从国家贸易格局演变的规律出发制定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全球市场战略,使自身逐步由C 类国家成为B类国家,再由B类国家成为A类国家。

三、中国出口战略的取向

扩大出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拓开市场的过程,一般说来拓展市场包括两种方式,即开辟新市场与提高已有市场占有率。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制定正确的出口市场战略,合理地选择市场、制定与实施正确的出口市场战略是关系我国出口贸易能否顺利扩大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国际贸易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应以从对象市场的潜力,我国的供应能力及商品结构特点看,尽量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国的出口;同时应尽量避免过份集中于某一特点市场——即通过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来确保出口贸易的协调稳定发展;又符合我国的国别外交政策等为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的标准。

为了在短期内实现我国由C类国家成为B类国家、在长期实现由B 类国家成为A类国家,就必须重视我国出口市场的地理取向, 按市场容量大小划分,我们可将全球市场划分为三个一级市场:美加墨市场、西欧市场、东南亚市场和五个二级市场:中东市场、东欧市场、澳新市场、拉美市场和非洲市场。一级市场容量大,在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二级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但一般具有很大潜力,但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贸易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启动较晚,面对全球市场我们有一种“已被瓜分完毕”的感觉,不过也应看到,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仍存在着被A、B类贸易大国忽略或没有有效占据的市场“空白”。针对全球市场中的这些空白和盲点,如果我国能及时实施“补缺”、“割据”、“燎原”式市场战略,我国便能找到自己的市场方向。

我国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可以分成四组:港澳地区、A类国家、C类国家、独联体和东欧。目前,A类国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对象, 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左右,其次是港澳地区,约占33%,C 类国家和地区约占14%左右;独联体和东欧约占9%,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并不大。再从我国贸易的地理方向来看,我国出口市场主要是6 大块:港澳、日本、北美、西欧、独联体与东欧、东南亚。6 块市场合起来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0%左右。有许多C类国家的市场, 对于我国的商品来说还处于处女地状态或者刚刚起步。综合这6块市场的空间座落,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实际上是以亚太区为中心。这包括亚洲、北美在内的亚太地区在我国出口市场中所占比重高达80%,这种以亚太为中心的我国全球贸易格局,就是我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地理分布。

在全球8块市场中,东南亚市场、 美加墨市场和西欧市场是全球的三大贸易重心所在。贸易机会多,贸易条件好,这一直是我国在全球市场中的重点,今后仍将作为重点加以开拓。其余5个二级市场中, 有的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如东欧市场、拉美市场、中东市场等。这些可以成为我国近期努力开拓的重点,对全球市场的开拓,我们拟出一个序列:即巩固港澳的据点地位,重点开拓A、B类国家的美加墨、西欧、日本、东南亚、独联体和东欧市场;大力发展同拉美、非洲等C 类国家的贸易。

鉴于全球市场的争夺已进入最后的“补缺战略”时代,因此我国在市场开拓方面采取“补缺”的市场战略,在对全球的3个一级市场和5个二级市场展开“补缺战略”时,应树立两条基本策略:第一,树立全球战略观念,挖掘所有“残余市场”的潜力,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国出口。第二,避免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市场,通过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来求得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在这两条策略中,第一条策略最重要;而第二条策略则会更有实效。

四、我国出口战略的对策及措施

根据我国经济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应坚持以市场多元化为主导,以亚太地区和周边国家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开拓出口市场战略,使我国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我们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二)扩大边境贸易,规范边贸行为。

(三)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与港、澳、台贸易。

(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提高合作档次,减少对单个国家的依赖,分散市场风险。

(五)顺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积极参与推动亚太地区各种经济合作、贸易集团和组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量,增加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个别强权大国的斗争手段。

(六)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度,加快与世界市场接轨。

(七)目前我国从事对外经贸工作的人员十分紧缺,而且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因此,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培养符合国际竞争需要的经贸人才已是当务之急。建议国家把加快经贸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系统工程,下大力气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标签:;  ;  ;  ;  ;  ;  

全球贸易格局与我国出口战略研究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