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旭凌1,张洁1,陈建杰2,李季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上海 200062)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1203)

【摘要】目的: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苦味叶下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低病毒载量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335-02

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产生,疾病的传播类型是血液传播,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1],临床上应当加强对其的充分诊治,在中医的判断范畴上也将其归入到痞满、黄疸、与胁痛的范围之内[2]。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过程中以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入选标准(1)不符合西医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且HBV-DNA≥0.5×103拷贝/ml;排除标准(1)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2)西医诊断为重型肝炎或其他因素所致肝炎;(3)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4)伴有心、肾、肺、内分泌、血液、代谢及胃肠道严重原发病者;或精神病患者;(5)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6.22±3.18)岁;治疗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21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7.03±3.19)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苦味叶下珠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20026219。根据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所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规范”,进行辨证分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量表症状积分>70%;有效:症状、体征好转,量表症状积分>5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量表症状积分<30%。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中医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学,包括中医症状与体征。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

生存质量量表: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慢性肝病量表(CLDQ)。

治疗为12个月。中医症候学、西医疗效标准、生存质量量表观察时点分别为0月、3月、6月、9月、12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D)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0.05认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可引起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原发性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根据201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有2.4亿多人患有慢性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对于抗病毒治疗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是治疗的关键,使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3]。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达到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所以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而言,中医中药起到一定的“增效减毒”的作用[4]。叶下珠又名珍珠草性味甘、苦、凉,入 肝、肺两经,有平肝清热 、利水解毒之功,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甚至在预防肝癌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月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分型与病毒载量、肝功能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2.

[2]李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183-184.

[3]刘旭凌,邵周俊,殷霞,等.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味叶下珠片对HBV阳性肝硬化患者IL-7、病毒载量及巨核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7,37(21).

[4]张振坤.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0):68-68.

论文作者:刘旭凌1,张洁1,陈建杰2,李季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旭凌1,张洁1,陈建杰2,李季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