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青椒烂果原因及防治_青椒论文

温室青椒烂果原因及防治_青椒论文

大棚青椒烂果的原因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椒论文,大棚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原因

大棚青椒发生烂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疫病引起的烂果。疫病从青椒苗期到结果期都可发生,是造成落花、落叶、落果的主要病害,果实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果实干缩不脱落。其他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色斑。

2.灰霉病和菌核病引起的烂果。灰霉病于初花幼果期危害最多,以门椒、对椒发病最重,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呈暗褐色,表面出现灰色霉层,其他部位症状较少。菌核病由果柄发展到全果,呈水渍状腐烂、浅灰褐色。

3.软腐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状暗绿斑,后全果软腐,具恶臭,果皮变白、干缩后脱落或挂在枝上,其他部位少有症状,整个结果期都可发生。

4.炭疽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常密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常溢出红色黏状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常开裂露出种子,整个结果期都有发生,进入结果中后期发生为重。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变为边缘褐色,中央浅灰色的小斑。

5.绵腐病引起的烂果。果实受害腐烂,湿度大时,病部生出大量白霉。

二、防治

1.农业防治

(1)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悬挂温度计及湿度计,定时观测棚内温、湿度,以确定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最低气温高于15℃时,逐渐昼夜通风,在棚前端放底风,由小到大,每隔两米揭一风口。随着棚内温度上升情况,进行放腰风和顶风,或覆盖遮阳网。

(2)人工操作消毒。在缓冲间与进大棚门前建长1.2米、宽1米的石灰消毒池,每15天撒1次生石灰,保持池内湿润,进大棚作业双脚通过池内消毒,防止携带外界菌源。摘收果实时戴乳胶手套,用消毒液浸泡过的剪刀剪果。配备0.5%的高锰酸钾消毒液桶,如摘剪到病果后随即用其消毒剪刀和乳胶手套,防止病菌接触侵染传播。

(3)增施磷、钾肥。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微喷茎叶,每亩用肥液30公斤,每7天进行1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覆草降湿。在青椒大行间铺3~5厘米厚的麦秸或麦糠,可吸潮隔湿,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病害的滋生和危害。

2.化学防治

(1)疫病防治。青椒定植成活后,用64%的杀毒矾400倍液、72%的甲霜灵锰锌500倍液、72%的杜邦克露700倍液交替进行喷施。

(2)灰霉病及菌核病防治。门椒到对椒时期喷施速克灵1200倍液防治灰霉病;喷施40%的哇灵400倍液或施百功1500倍液防治菌核病。

(3)软腐病防治。在初花期及收获后期都应加强病情监测,可用77%的可杀得700倍液与72%的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交替喷施。

(4)炭疽病防治。进入结果期,用75%的百菌清4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喷施,该病盛发期用新万生300倍液进行喷施,以植株不滴药为宜。

(5)绵腐病防治。晴天可用64%的杀毒矾400倍液进行喷施,阴雨天或棚内湿度大于85%时用20%的百霉速克烟雾剂熏蒸,每亩用250~300克,傍晚封闭棚室,点燃药剂,翌日日出后拉开风口放风排气,方可进棚作业。

(6)连遇阴雨天气或棚内湿度过大时,可用20%百霉速克烟剂每亩用200~250克熏蒸,傍晚封闭好棚室,次日8~9时放风,可防多种病害。只要遵循预防为主适时防治,对症用药,一旦发病,坚持每7天1次,连续3~4次,就能较好地控制上述病害,减少烂果损失。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

标签:;  ;  ;  

温室青椒烂果原因及防治_青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