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措施论文_李静波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措施论文_李静波

李静波

黑龙江省海伦市妇幼保健院 1523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15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丙级愈合率为20.0%,乙级愈合率仅为33.3%,甲级愈合率仅46.7%。观察组的丙级愈合率仅为6.7%,乙级愈合率仅为13.3%,甲级愈合率高达8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愈合效果好,恢复较快。

关键词:剖宫产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

剖腹产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脂肪液化,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产妇过于肥胖,近年来,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逐年递增,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本次研究重点探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30例患者,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30例患者,15例对照组中,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9±2.8)岁。体重62~82 kg,平均体重(73.5±3.5)kg。产妇腹部脂肪厚度2~4cm,平均脂肪厚度为(2.8±0.2)cm。15例观察组中,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3±2.4)岁。体重63~83kg,平均体重(74.2±3.8)kg。产妇腹部脂肪厚度2~4.2cm,平均脂肪厚度为(2.7±0.4)cm。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体重大小、脂肪厚度、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采用常规法治疗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15例观察组患者:在长形棉条上涂上消炎生肌膏,接着将棉条放置在脂肪液化切口处。换药结束后,将干净纱布放置在切口表面,并进行固定。换药1次/d,直到患者的切口愈合为止[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15.2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用(x±s)表示计量,用t来验证组间数据差异,用χ2表示对比率,经软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数据差异明显P<0.05,数据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 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6±8)d,住院费用总计(6200±892)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2±3)d,住院费用总计(5502±690)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见表1,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对比 对照组的丙级愈合率为20.0%,乙级愈合率仅为33.3%,甲级愈合率仅46.7%;观察组的丙级愈合率仅为6.7%,乙级愈合率仅为13.3%,甲级愈合率高达8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疗效对比 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总共有3例,治疗有效的总共有6例,治疗显效的总共有6例,总有效率仅为80.0%。观察组中,治疗无效的仅有0例,治疗有效的总共有3例,治疗显效的总共有12例,总有效率可达1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肺炎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孕期并发症引起的切口脂肪液化 妇女在怀孕期间通常都会有糖妊高症、尿病、贫血等症状。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贫血产妇的切口液化率高达5.36%,妊高症产妇切口液化率高达9.16%,糖尿病产妇的切口液化率高达9.16%[3]。

3.2肥胖引起的切口脂肪液化 随着孕妇的体重越来越重,肥胖产妇极易引发多种疾病。由于肥胖产妇的皮下脂肪很厚,在手术结束后极易出现渗液,不利于产妇切口的愈合。

3.3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引起的脂肪液化 剖宫产术可以选择纵向切口,也可以选择横向切口。对于纵向切口来说,产妇的切口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利于胎儿的分娩,但是不利于产妇切口的愈合。横向切口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纵向切口的不足。相关研究显示,纵向切口的脂肪液化率高达3.89%,而横向切口的脂肪液化率仅为1.76%[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丙级愈合率为20.0%,乙级愈合率仅为33.3%,甲级愈合率仅46.7%。观察组的丙级愈合率仅为6.7%,乙级愈合率仅为13.3%,甲级愈合率高达8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愈合效果好,恢复较快[5]。

参考文献:

[1]陈碧云.马应龙痔疮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0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4(14):366-367.

[2]顾新华,江文浩,钱永坤,等.切口脂肪液化与电凝止血方法的关系(附39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3,5(23):555-556.

[3]季海娜,尹钰荣.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9(25):720-721.

[4]张国芳,权永志,张新彦.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8(10):321-321.

[5]陈雪莲,曾小虹,吕振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14,1(30):214-215.

论文作者:李静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措施论文_李静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