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异质性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

罗 勇 高 爽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摘 要〕 本文将制造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引入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衡量标准,基于2004~2017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进一步将地区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研究了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东部区域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区域产业升级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异质性人力资本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优化 泰尔指数 区域差异 技术密集型产业

引 言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制约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工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发展方式逐渐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于实现人力资本的高质量发展。为了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劳动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讲劳动力是实现创新的根本,是经济发展方式改革之根本;产业转移可缩小沿海地区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可打破东部区域要素成本上升的发展瓶颈,也可打破中、西部区域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限性;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比最优,拓展了经济的绿色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实现产业的创新驱动,减少要素驱动产业,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使产业以一种全新和开放方式发展。

1 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异质性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国外学者率先进行了研究。高技能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其溢出效应会吸引企业在高质量人力资本区域选址, 进而引起产业集中(Audretsch等, 1996)[1]。Tabuchi和 Thisse (2002)[2]将异质性人力资本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认为异质性劳动力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Forslid和Ottaviano(2003)[3]在自由企业家 (FE模型)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两种异质性人力资本,即技术性人力资本和非技术性人力资本,并假定技术性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会引起产业份额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差异。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在改革开放前,物质资本投资于中等技能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资本慢慢向高技能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同时提出要对人力资本教育的各个级别进行投资,实现全速增长 (Fleisher等, 2010)[4]。 智力资本会对制造业结构产生影响,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附加值,带来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促进产业集聚 (Vaz C R 和 Selig P M, 2016)[5]。近年来,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何筠和张波(2006)[6]根据江西省 1978~2002 年的人力资本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对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有乘数效应。陈建军和杨飞 (2014)[7]认为异质性人力资本流动会改变企业选址,影响产业布局,异质性人力资本通过技术效应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能力。钟水映和余远 (2017)[8]从年龄结构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初级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具有阻碍作用,高级人力资本对各个区域均具有促进作用。

外国学者赤松要 (1962)[9]最先研究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提出了 “雁阵模式”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分析了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为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拓宽了理论参考 (Kojima, 1978)[10]。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会造成劳动力的动态转移,进而带来产业转移 (Lewis,1984)[11]。 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巩固比较优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贝蒂尔·奥林, 2001)[12]。 “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指出产品价值链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低端制造业会向非熟练劳动力市场转移,而高级技术制造业会向高级人才市场发生转移,而这种国际转移模式会对传统国际分工布局产生影响 (赵张耀和汪斌,2005)[13]。关于区域之间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既探讨了积极作用也实证了负面作用。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跨区域流动,而产业转移也促进了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戴宏伟和王云平,2008)[14]。要素供给的稀缺性和竞争性差异会使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升级,劳动力流动、资本集聚、技术扩散和政策效应4个供给因素方面,使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 (马子红等,2012)[15]。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的不对称,资源禀赋存在区域差异性,使供需结构空洞化,产业价值链的产业转移使技术空洞化 (杨秀云和袁晓燕, 2012)[16]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都是研究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很少有研究涉及三者之间的实证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从这个角度入手,探究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首先将制造进行细分,选取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5个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选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选取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个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根据受教育水平不同划分劳动力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和不同类型劳动力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2 模型设定和数据选取

2.1 模型设定

本文构建省级面板模型研究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经过F检验结果和豪斯曼检验 (Hausman),都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一结果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和同质性人力资本的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不明显;模型二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都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模型三和模型四结果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在10% 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说明我国的制造业产业结构中,资本密集型产业亟需与地区劳动力空间分布结构相匹配,劳动力的空间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使模型一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著;加入交互项之后,异质性人力资本与不同类型产业转移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异质性人力资本与不同产业之间存在区域不合理分配。

3.3.2 对医院内部停车交通系统进行改进。医院的出入口的设置要远离城市主干道,尽量保持有一个排队缓冲的距离,避免因车辆进入医院排队而影响到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畅通;进出医院停车场的路线要简单易行,减少车辆不必要的绕行,加快车流集散;[7]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引入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医院院外道路进行合理分流,缓解医院内道路的交通压力。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交叉项HLi t ×SP _Li t ,HLi t ×SP _Ki t ,HLi t ×SP _Ti t ,DLi t ×SP _Li t ,DLi t ×SP _Ki t ,DLi t ×SP _Ti t 分别代表同质性人力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同质性人力资本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同质性人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异质性人力资本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异质性人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2.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分析,人力资本会引导产业发生转移,而伴随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流动也会对人力资本的配置产生作用,二者存在要素互动和关联带动效应,因此加入二者的交互项进一步分析。

产业结构合理化 (TI )。本文借鉴干春晖等(2011)[18]学者的做法, 运用泰尔指数 (TI )研究产业间产值 (Y )与投入要素从业人员 (L )之间的均衡程度。公式为:

TI 反映各产业人均产值与各产业平均水平的差值情况,结果越趋近零表示各产业人均产值越均衡。TI =0表明经济均衡产业结构合理;TI ≠0表明经济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即泰尔指数是一个负向指标。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列车终于在次日中午1 1时,缓缓地驶入哈尔滨站。在列车进站之前,老婆还分别给姚琳琳和上官婉挂去电话,向她们报了一声平安。老婆给她们挂电话报平安,多少有点儿礼节性的意味。毕竟人家姚琳琳和上官婉早在今儿早八点之前便打来电话,询问我们列车开到哪了。都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人家打来电话表示关心,你也总该到了目的地,回个电话报一声平安吧?这就好像一国领导去另一国访问,甭管来访国有何目的,你咋也得礼节性地搞次回访吧?更何况以后还有事求上官婉儿呢。

产业结构高级化 (HI )。本文借鉴徐敏和姜勇 (2015)[17]衡量产业升级的方法,运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HI 计算产业升级,测算公式为:

其中,yi 为第i 产业产值比例,HI 的取值范围为1~3,如果HI 越接近1,则表示产业结构的层次越低,如果HI 的取值越接近3,则表示产业结构的层次越高。

解释变量的选择。本文的解释变量包括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 本文借鉴胡永远 (2003)[19]和罗勇等 (2013)[20]学者的做法,运用人均资本存量衡量人力资本水平。将受教育层次为未上过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定义为同质性人力资本 (HL )。将受教育层次为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定义为异质性人力资本 (DL )。

产业转移 (SP )。 本文借鉴张公嵬 (2010)[21]计算产业转移的方法,通过计算产业区位熵作为产业转移的指标。

控制变量的选择。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市场,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动力,制度因素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保障,资源因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 (姜泽华和白艳,2006)[22]。 因此本文引入4个控制变量,消费结构 (C )、技术进步 (TFP )、政策因素 (POLICY )和外商直接投资 (FDI )。

本文将食品消费占总量消费的比重作为消费结构的度量指标,即恩格尔系数。运用实际申请立项数作为技术进步的指标。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运用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额来核算产业政策,同时采用GDP缩减指数平减为2003年基期价格,作为政策因素的核算方式。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照当期汇率折算成人民币,采用GDP缩减指数平减为2003年基期数值作为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指标。

以前大家都不富裕,有时父母收到罐头后,轻易不会吃掉,而是暂时放进箱子内保存起来。当有亲友生病时,父母又把罐头取出,拿着去串门送给别人了,罐头就如同旅游一般,在亲戚朋友间转来转去。

模型中的变量中,人力资本指标数据和外商投资数据做了取对数处理,使数据保持平稳性,而其他的指标数据都是系数,未作处理。对2003~2017年中国29个省核心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本次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58例鼻出血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顽固性鼻出血诊断标准,排除存在鼻内肿瘤、精神病史、血液疾病的患者。参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6.5±1.3)岁;其中女性15例,男性14例;实验组患者中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5±1.3)岁;其中女性14例,男性1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中国科技数据库》、《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4~2018年统计年鉴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河南省、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未考虑在内),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或基于时间序列相关性预测。

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数据波动幅度较大,因此除去2009年的数据,做稳健性检验,结果表略。稳健性检验结果与上述回归结果一致,通过稳健性检验。

表1 核心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3.2 单位根检验

采用LLC单位根检验和IPS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表明除同质性人力资本是一阶平稳,其他核心变量都是平稳的,因此为了后面的实证分析,同质性人力资本指标用一阶差分的形式表示,即同质性人力资本增长率,这样所有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3.3 回归分析

对上述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因同质性人力资本做了一阶差分处理,会损失1年的数据,因此本文利用2004~2017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根据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 (Hausman)确定模型选择。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

问:您刚刚也提到了研究方法是随着研究问题的确定得到选择,当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数学教育领域内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的文章中有很多是质的研究范式,这一点似乎与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内的范式趋势不太一致.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者目前逐步开始重视量化研究,认为量化研究才是规范的学术研究.那么从数学教育领域内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发展来看,您如何看待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关系呢?

其中,TIi t 表示i 省份t 时期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HIi t 表示i 省份t 时期的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HLi t 表示i 省份t 时期的同质性人力资本存量,DLi t 表示i 省份t 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SP _Li t 表示i 省份t 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指数,SP _Ki t 表示i 省份t 时期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指数,SP _Ti t 表示i 省份t 时期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指数,Ai t 表示控制变量集,εi t 为随机扰动项。

表2 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表3 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续 表

根据表4,可以发现异质性人力资本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东部区域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人力资本会抑制中部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异质性人力资本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会促进西部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异质性人力资本在区域上存在作用上的差异性,可能由于中部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分布与产业结构层次不匹配,导致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

根据表2和表3的结果表明,消费结构是一个负向指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即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消费每降低1% ,会使产业结构高级化上涨31.9% 。政策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影响呈现倒U型,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是一种负向指标,说明政策因素先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政策因素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现负向抑制作用,说明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应减少政策性干预,促进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 ,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下降0.5% ,说明外商投资主要投资在低端产业,不利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作用。

仙灵骨葆胶囊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50 g/粒,国药准字Z20025337),3粒/次,2次/d,温水送服,治疗6个月。

3.4 稳健性检验

根据表1,可以看出产业合理化指数接近0,标准差也在逐渐降低,说明我国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水平较为合理。我国产业高级化指标值围绕2波动,说明我国制造业主导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异质性人力资本增长较为明显,标准差在逐渐缩小,表明各个区域人力资本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同质性人力资本存量随着时间推移在缓慢减少,区域间同质性劳动力数量差距在逐渐缩小。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专业化指数最高,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是一个资源型大国,制造业主要依托资源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指数在缓慢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专业化指数在逐渐上升,且标准差在增加,说明我国区域之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差异化在逐渐增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在逐渐向个别省份转移和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化指数先下降后上升,说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先扩散而后逐渐集中,这可能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开始在全国呈现较为平均的状态,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东部地区要素成本也迅速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区域转移和集聚。

让他惊讶的是,那人不是她。他立即意识到,是小偷从阳台翻了进来。他就冲着正在客厅翻东西的小偷大喝一声:住手!小偷和他就在客厅里躲躲闪闪地打斗起来。小偷在黑暗中挥舞着尖刀刺来刺去,但都被他躲开了。

4 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4.1 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经过F检验结果和豪斯曼检验 (Hausman),除模型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其他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五结果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在1% 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异质性人力资本每增加1% ,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上升5.7% ,同质性人力资本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模型六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消极影响,技术密集型产业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积极影响。模型七和模型八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加入交互项后,异质性人力资本也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积极促进作用,且系数相比于模型七有大幅度的提升,异质性人力资本每增加1% ,会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32.3% 。交互项指标显示,异质性人力资本增加,会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质性人力资本区域分配与产业结构的对位,可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4.2 产业转移影响产业结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根据表5可以看出,不同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都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积极影响,其中,中部区域的系数最大,说明中部地区劳动力结构与制造业产业结构断层,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结构与产业数量结构严重不匹配;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中部区域的抑制系数最大,资本密集型产业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东部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而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均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

地质雷达是可以进行无损检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频率范围5~2000MHz)来反射所探测的地下目标分布形态及特征。

表4 不同区域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分析

表5 不同区域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分析

续 表

4.3 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影响产业结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根据表6可以看出,中部区域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就业范围较窄,无法实现知识能力的充分应用,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会对当地产业产生竞争作用,短期内人力资本与现有的技术水平不匹配,不利于产业升级。同质性人力资本增长表现出对东部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

表6 不同区域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分析

续 表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中国29个省2004~2017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显示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促进作用,3种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均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积极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密集型产业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转移和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在全国层面不会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抑制作用。

进一步将区域细化为东、中和西部区域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会推动东部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3种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会促进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会抑制东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会促进中部和西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东部和中部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与产业转移交互项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同质性人力资本的增长与产业转移的交互项会促进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

5.2 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人力资本和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⑮帕诺斯·艾烈珀洛斯:《基提翁的芝诺和庄子的德性与幸福》,彭荣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大力推进对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培育。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使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劳动力收入得到大幅提升;异质性人力资本消费结构层次较高,为高层次结构的产业提供了发展市场,因此异质性人力资本不仅会打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市场,也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来先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对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培育,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推进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区域向中、西部区域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会抑制东部区域而促进中部和西部区域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因此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入中、西部区域不仅会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也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其长久稳定运转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质量与安全的控制,其与电力工程后期的功效与使用价值密切相连。但是在目前的电力工程建设中,相关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意识以及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工程建设中不断发生质量问题,这样不仅对增加的工程的成本投入,该阻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另外,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中,在工程建设的中对信息技术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因为相关施工人员缺乏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从而无法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极大的降低了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

实现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匹配。人力资本水平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尤其是异质性人力资本要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相匹配,如果人力资本的发展跟不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速度,那么由于无法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本,不利于产业发展,相反如果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速度跟不上人力资本的发展,那么会造成资本的浪费,也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Audretsch D B, Feldman M P.R&D Spill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 (3): 630~640.

[2]Takatoshi Tabuchi, Jacques-François Thisse.Taste Heterogeneity, Labor Mobilit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 69 (1): 155~177.

[3]Forslid R, Ottaviano G I P.An Analytically Solvable Core-Periphery Model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3(3): 229~240.

[4]Fleisher, Belton, Haizheng Li, et al.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92 (2): 215~231.

[5]Vaz C R, Selig P M.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J].IEEE Latin America Transactions, 2016, 14 (1): 206~219.

[6]何筠,张波.江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实证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3): 113~118.

[7]陈建军,杨飞.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基于前沿文献的讨论 [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 (5): 149~160.

[8]钟水映,余远.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J].统计与决策,2017,(16):98~102.

[9]Akamatsu K.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962, (1): 3~25.

[10]Kojima 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M].Croom Helm, London,1978: 324~360.

[11]Lewis W A.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Theor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4, 74 (1): 1~10.

[12]贝蒂尔·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2~13.

[13]赵张耀,汪斌.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J].理论参考, 2005, (11): 68~71.

[14]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 [J]. 当代财经, 2008, (2): 93~98.

[15]马子红,朱绍辉,蒋璇.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升级:一个文献综述 [J]. 生产力研究, 2012, (1): 186~188, 248.

[16]杨秀云,袁晓燕.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2(2): 1~6.

[17]徐敏,姜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3): 3~21.

[18]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11, (5):4~16.

[19]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 [J].经济科学, 2003, (1): 54~60.

[20]罗勇,王亚,范祚军.异质型人力资本、地区专业化与收入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13, (2): 31~43.

[21]张公嵬.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J]. 经济地理, 2010, 30 (10): 1670~1674.

[22]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J].当代经济研究, 2006, (10): 53~56.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Luo Yong Gao Shuang
(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ubdivides into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And Theil index and upgrade coefficient are introduced as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Empirical analyze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9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7.It is further studied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can promot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region.The transfer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have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eastern region,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Key words〕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il index; regional differences;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y

DOI: 10.3969/j.issn.1004-910X.2019.12.005

〔中图分类号〕 F121.3;F24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3-23

作者简介: 罗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高爽,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责任编辑:王 平)

标签:;  ;  ;  ;  ;  ;  ;  

异质性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