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调查论文_姚引娣,罗贻雪,洪梅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调查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行为现状。方法:引用孙宏玉老师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问卷》对湖北医药学院2014级护理本科17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总均分为(3.64±0.57)分,行为质量总均分为(3.48±0.52)分,其中应用护理程序和评判性思维得分较低。毕业后考研意愿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均高于临床护理工作意愿和其他行业工作意愿护生。结论:实习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处于中下等水平,要抓住临床实习的关键时期,加强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37-03

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国外已将临床实践行为纳入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1]。临床实践行为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随着早期接触临床在护理本科院校的实施.在实习前护理本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目前,国内的护理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调查,但研究对象多为护理本科实习生,没有针对实习前护理本科临床实践行为的调查研究。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从2010级护理本科生开始实施早期临床接触,通过调查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行为,以发现早期临床接触中临床实践行为的问题,为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群取样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本科1、2班学生171名,其中女生163人,男生8人,年龄21~23岁。排除标准:①成人教育/自考护理本科的毕业生;②不愿参与者。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毕业后意愿及早期接触临床情况等。(2)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问卷:该问卷由孙宏玉老师研制,共有5个维度28个条目,分别为应用护理程序(5个条目)、护理操作及操作中护理伦理实践(6个条目)、健康教育(4个条目)、沟通交流(5个条目)、评判性思维(8个条目)。该问卷信度Cronbach’s α为0.937,各维度Cronbach’s α为0.8221~0.881。问卷包括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两个部分,每部分条目相同,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行为频率:1~5分别表示“从不这样做”至“总是这样做”,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此项行为的频率越高。行为质量:1~5分别表示“非常不好”至“非常好”,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此行为的质量越高。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对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进行评价。

1.2.2资料收集 分别对2014级护理本科1、2班共计171名学生在实习前进行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说明问卷的研究意义、调查内容和填写方法。现场集中指导学生填写、收回。发放问卷171份,回收有效问卷171分。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生8人,女生163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5±0.753)岁。毕业后有意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33人(77.8%),有意愿考研30人(17.5%),有意愿从事其他行业8人(4.7%)。

2.2 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得分情况

2.2.1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得分情况。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总均分为(3.64±0.57)分,5个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总均分和各维度得分情况(x-±s)

 

2.3 毕业后不同意愿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得分比较

2.3.1毕业后不同意愿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得分比较,见表3。

2.3.2毕业后不同意愿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质量得分比较,见表4。

3.讨论

3.1 实习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频率总均分为(3.64±0.57)分,实习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行为质量总均分为(3.48±0.52)分,说明护生临床实践行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较低[3-5]。这与以下原因有关:本研究对象是实习前的护理本科生,还未进行系统的临床实习。我校护理学院在第一学年末制定早期临床接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提前安排好学生与临床带教,大二开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联系临床导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最少进行5次临床实践,每次1~2小时,每次临床实践结束后学生学生《护理专业学生见习记录登记表》结束后上交学校由专业老师评定成绩,并上报教学办。但是目前我校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早期接触临床课时及内容上存在缺陷。本研究调查显示在早期临床接触中仅有49.5%的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内容安排满意,83%的学生认为每学期5次临床实践的课时过少,52.4%的学生希望每月进行2~3次临床实践。80.7%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是影响早期临床接触的最主要因素。加之临床带教临床工作负担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效果[6]。

研究结果显示:护生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及操作中遵循伦理原则的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较高,应用护理程序和评判性思维得分较低,与林霞、廖小卿等[7-8]研究一致,但五个维度的排序上存在差异,本研究中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最高是沟通交流,而并非护理操作及遵循护理伦理原则。主要因为早期接触临床与临床实习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通过早期接触临床,主要是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训练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7-8],而非以学生临床技术学习和掌握为目标。加之目前我校早期临床接触的形式主要以临床见习、观摩为主,与其他护理院校一致[9],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虽然本研究护理操作及遵循伦理原则这一维度得分相对较高,但其条目中“正确使用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负压吸引器”的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在所有条目中排在倒数第三。良好的沟通交流是护患关系和谐的保障[10-11]。学院和临床实践的医院都对学生和带教老师加强了相关教育,学生和带教老师都认识到其重要性,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调查结果49.5%的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内容安排满意,29.2%的学生希望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训练临床护理技能,相关研究中表明早期接触临床中临床实践的比重过少[12],建议在结合临床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早期临床接触,合理统筹规划早期接触临床课时和内容,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体系研究。

3.2 毕业后不同意愿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后考研意愿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均高于临床护理工作意愿和其他行业工作意愿护生,其中其他行业工作意愿护生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得分最低。毕业后不同意愿护生临床实践行为频率和行为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毕业后不同的意愿影响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水平。提示对护生进行毕业后意向引导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时间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毕业后不同意愿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频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应用护理程序、护理操作及遵循伦理原则和健康教育3个方面,毕业后不同意愿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质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护理操作及遵循护理伦理原则上。国外研究表明早期临床接触对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3-14],学院在制定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计划中,应将护理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作为培养内容之一。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护理职业认同和护理专业热情,提高护理本科生毕业后考研和临床工作的意愿,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减少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促进护理高级人才的培养。

4.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护理本科生在早期临床接触中临床实践行为水平有待提高。首先应继续深入早期临床接触,加快早期临床接触的教育体系研究,尽早建立符合我院临床教学实际的早期临床接触的教育体系。其次要抓住临床实习的关键时期,加强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BRADSHAW A.Definingcompetency in nursing(Part I):a policy review[J].1997,6(05):347-354.

[2]李晓宁,孙宏玉.护理本科生临床专业实践行为评价问卷的编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10-1112.

[3]林霞,孙宏玉.三类院校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30):48-51.

[4]廖小卿,钟新华,邓小梅,王凤卿.护理本科生临床专业实践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07):842-844.

[5]车颖,孙宏玉,李晓宁.新入职本科护士临床专业实践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1):27-28+34.

[6]李守国,许娟娟,王瑞.护理本科生与临床带教教师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认可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8(10):62-64.

[7]张艳丽,邓康利,等.“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医院管理,2008,5(2):195-196.

[8]张凤,乔宇琪,邵莉,冉志华.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1-72.

[9]郭小燕,张瑛,周芸,崔月萍,贺利平.全日制护理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8):1193-1194.

[10]李小萍,覃少珍.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03):108-110.

[11]金晓艳,刘晓玲,岳丽.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03):323-325.

[12]陈磊,王景超,王维民.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3):70-71.

[13] GraysonMS,KleinMP,Franke KB.Impact of a first-year primary care ex-perience on residency choice[ 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01,16(12):860-863.

[14] Lynch DC,Teplin SE,Willis SE,et al.Interim evaluation of the ruralhealth scholars program[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ine,2001,13(1):36-42.

论文作者:姚引娣,罗贻雪,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调查论文_姚引娣,罗贻雪,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