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_虚拟企业论文

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_虚拟企业论文

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组织结构论文,成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组织架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今网络时代中一系列的技术进步,为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提供了支撑。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使得建立虚拟企业(Virtual Organization,又称动态联盟、企业联盟)成为可能。在现代高不确定性、高需求变更、高风险的市场环境中,这种企业组织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存性,可能成为今后企业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国外虚拟企业成功的典型有很多,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电脑、耐克、可口可乐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企业还借助虚拟企业这一秘密武器,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取得了成功。虚拟企业的实质,是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和延伸企业功能的一种企业联合体。虚拟企业这一模式的提出是针对企业间层面,它自然也会对相对微观的成员企业组织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多层面组织就是一种适应这一要求的单个企业组织结构,在对其进行讨论之前,有必要对虚拟企业的理论要点做一简要回顾。

一、虚拟企业的理论框架

1.虚拟企业的内涵

虚拟企业是若干独立的企业为了响应快速的市场变化,以IT技术相连接,共享技术、市场,共同承担成本的临时的企业联合体。近2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IT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对市场响应时间的长短,或者说反映速度的快慢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市场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便于重组和调整,而这正是巨型公司最大的困难,适应这一变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的小型化。另一方面,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企业有快速开发新产品的创新能力,这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适应竞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而这却是一个传统的小企业难以做到的。因此,考虑将具有不同资源优势——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或不同技术优势——设计、生产、加工等,或不同部件技术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就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虚拟企业就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的。虚拟企业为了实现市场目标,从产品运作的整个过程中选取一些企业,以动态方式临时组成一个虚拟的团队。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组织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在保持单个企业独立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将原本分散的技术、人力和管理等资源迅速集成一个高速快捷的生产系统。

2.虚拟企业的特点

虚拟企业的主要特点如下:

(1)虚拟性。虚拟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团队。组成它的企业只是一种虚聚,只是通过一系列合同、协议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实现集成,但又没有到积聚成一个企业的程度。

(2)灵活性。虚拟企业本身是市场多变的产物,它对市场的变化有快速的反应,其灵活性源于组成联盟的企业的灵活性和其连接的虚拟性。它可以随时利用成员企业的成熟技术、成熟市场、快速的开发能力等资源。

(3)伸缩性。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虚拟企业的结构自然也处于不断的伸缩变化之中。它可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组合,动态地调整组织结构。这种变化的剧烈程度和经常性都要强于任何一种传统的企业组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结构调整、重组和解散。

(4)临时性。虚拟企业随着市场机遇的开始而诞生,随着市场机遇的结束而解体。它的生存周期相对较短,临时性显而易见。

(5)成员的独立性。组成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它们本身都是独立的企业。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是联结它们的纽带。当然,成员企业必须履行其合同或协议。

(6)信息密集性。由于虚拟企业是一种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组合方式,成员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频率高、密度大。并且由于其虚拟性,成员企业间存在大量协调工作,这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的密集性。显而易见,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是其最基本的技术基础。

二、虚拟企业对单个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

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作出迅捷的反应。虚拟企业这一新兴的企业组织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必要作出变化,以适应上述虚拟企业的若干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集权与分权

虚拟企业身处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之中,对成员组织中集权与分权这一对矛盾有其独特的视角。成员企业的日常行政部门及其高级管理和决策层需要高效的集权,据以作出该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实现高效的执行。决策者需要畅通的信息,来审视全局作出决策,并将制订的目标方案迅速贯彻到企业的第一线。在这一层面,需要建立权威、等级、命令机制,集权是必要的。在成员企业的执行层,即接入虚拟企业的这一部分,则需要充分的授权,以快速迅捷地处理虚拟企业中相关业务。当然,一个企业可能同时加入多个虚拟企业,也就是说,它是多个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在同时、多个虚拟企业项目组中,分权是必要的。

2.稳定与灵活

成员企业处于多个虚拟企业之中,鉴于其虚拟性、灵活性和伸缩性,经常性的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同时,成员企业是独立企业,它有自己的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结构兼有稳定性和灵活性。

3.横向交流与纵向通信

知识创新对现代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有重要意义,虚拟企业也不例外,它要求成员企业具备适合知识创新的结构。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工作团队是知识创新的合适土壤。而对于团队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成员之间、团队之间(包括虚拟企业各企业之间、各企业不同虚拟企业项目组之间)的横向交流。在横向交流的同时成员企业又要求有通畅的纵向通信,以保证自己企业对信息的需求。

三、多层面组织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见,虚假企业中的成员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在特定层面分别强调集权和分权、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同时进行横向交流与纵向通信的组织结构。下面提出的多层面组织即是这样一种可以很好符合这些要求的组织结构。

多层面组织包含三个组织层面:核心层面、项目层面、知识层面(如图1所示)。中间层面,即核心层面,负责处理企业中日常的、程序性的工作以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等宏观工作。这一层面的有效工作需要必要的集权,遂采用传统的等级结构(如直线职能制)。最上层,即项目层面,由若干面对虚拟企业的项目组构成。成员来自核心层面,但在虚拟企业进行期间只属于项目层面,不受以前核心层面部门的领导。根据市场目标和协议,由一个或几个项目组代表企业加入某个虚拟企业。这一层面的工作强调团队合作和知识创新,遂采用扁平化的团队结构。第三层,知识层面。这一层面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组织实体。它的内涵包括技术、信息流和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软层面,它不仅为企业的技术和信息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提供支持。多层面组织的最大特点是在一个企业中实现了3个层面的共存,这使得较好地解决集权和分权、稳定和灵活这两对矛盾成为可能。美国学者J.Thomas Cannon提出了组织发展五阶段理论,认为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业”、“职能发展”、“分权”、“参谋激增”、“再集权阶段”,指出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态。事实上,上述5个阶段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后3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在现代的市场条件下,在一个企业中往往同时存在。

具体对虚拟企业来讲,这一特点更加突出。成员企业中的多层面结构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成员企业联入虚拟企业的部分构成了项目层面,在这一层面充分分权,项目组拥有充分的权力,快速、迅捷地处理有关虚拟企业的业务,以适应虚拟企业多变、灵活的特点。“商场如战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以说是这一层面的写照。另一方面,项目组的分权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问题,如上所述,一个企业可能是多个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由于不同虚拟企业的不同目标,各项目组可能变成内部的不同利益集团,组织资源活性因此减少,企业总体会增加许多重复性劳动费用,高层管理者会感到对各项目组失去了控制。这就需要集权的核心层面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对项目层面实施控制监督。

在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对项目层面实施控制监督的过程中,核心层面保持了相对的长期性、稳定性。虚拟企业的结构调整不会对这一层面产生震动性的影响,相反,核心层面起到了一个“接盘”的作用。项目层面的人员来自核心层面,当它们所参与的虚拟企业发生重组、解构时,相关项目组的人员回到核心层面相关部门中,而不会引起结构性的震荡,从这一意义上讲,核心层面的存在弱化了虚拟企业虚拟性、伸缩性等特性对其成员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它的存在无疑向虚拟企业这一组织模式中注入了稳定因素,使得项目层面可以尽情发挥其快速反应的优势,为其提供支持和保障。可以说,核心层面为项目层面提供的是一个得以“化整为零”的平台。项目层面则为核心层面提供了“化零为整”的能力。至此,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一对矛盾得以较好地解决。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关注多层面组织结构的横向交流和纵向通信问题。知识层面即是其客体。除去企业日常的信息通信工作之外,它还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1)项目组将有关知识创新的内容通过INTRANET加入知识层面(具体形式可以是内部共享数据库),对其进行总结、加工和重整,实现知识的共享。(2)项目组与虚拟企业中其他成员企业通过INTERNET实现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3)企业成员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这对知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可见,知识层面的存在实际上是将横向交流和纵向通信融为一体。通过INTRANET和INTERNET,横向(项目组成员之间、项目组之间、不同成员企业项目组之间)和纵向(层间、核心层面中)的通信事实上已打破界限,合而为一。大家都可以通过知识层面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当然存在一定的优先级和保密性),也有责任和义务向该层面加入新的内涵。进一步讲,知识层面的存在使不同级别、不同部门员工有了更多非正式交流的可能性,一线员工和高层领导不可能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它们可以通过知识层面共享信息和知识,当然也包括思想和看法。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这对鼓励创新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有重大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多层面组织是构成“虚拟企业”这一宏观组织框架理想的微观形态。作为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它以核心层面作为存在的基础;以项目层面实现一系列的“动态”需求;以知识层面实现交流与通信,使未来企业得以较好地兼顾集权与分权、稳定与灵活、横向交流与纵向通信。在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伴随着“虚拟企业”这一宏观企业组织结构的逐步发展和应用,相信多层面组织会有所作为。特别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于高风险、多变动的高科技产业,这一组织形态会逐渐体现出它的价值。

标签:;  ;  ;  ;  

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_虚拟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