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_杨海民

马山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_杨海民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也是马山县经济发展的选择。要依靠马山县丰富的生态农业产品,就地加工,通过线上线下就地销售,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要依靠马山县的旅游资源和体育休闲资源,打造旅游休闲观光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马山县

近两年来,马山县工业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缺乏创造大量产值、创造大量税收的企业入驻,结果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第一二三产业不能联动发展,产业之间缺乏有机衔接,致使小微企业发展缓慢,急需从产业融合发展进度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1.基本现状

2015年,马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7亿元。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8亿元,同比增长5%。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贡献了17.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贡献了10.4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贡献了22.8亿元,增长7.6%。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贡献了20.2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贡献了10.35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贡献了24.57亿元,增长7.7%。

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贡献率明显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低于第一产业4个百分点,低于第三产业7个百分点。201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低于第一产业3.9个百分点,低于第三产业6.3个百分点。这说明马山县第二产业发展还没有和第一、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第二产业发展过分依赖马山县的几个中小型企业。

2.主要问题

(1)农产品资源未转化成加工销售品

“十三五”期间,马山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2016年,以打造“特色农业县”为目标,发展金银花、旱藕、构树、黑山羊和里当土鸡等优势特色产业,扩大桑园种植规模,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00家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达11万亩以上。

2017年,深入实施“10+3”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新建一批水果、蔬菜、禽畜等特色产业基地,种植旱藕0.8万亩、桑田3.26万亩、金银花4.8万亩、糖料蔗5万亩以上;扶持发展马山黑山羊、里当土鸡、周鹿香牛等特色养殖业。

政府提出发展特色产业,但是《纲要》目录中提出的项目并未落实,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和设计这些项目,真正实现资源转化为产品,生产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化。目前,有几个项目对于马山县农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需要立即进行进行。一是桑蚕种养和加工项目,原因在于桑蚕养殖对贫困户脱贫和致富比其它种养项目更加直接和见效;二是里当鸡种养和深加工项目,建议把重点放在深加工上,开发烧鸡、扒鸡等深加工产品;三是苦瓜、南瓜种植与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苦瓜粉、南瓜粉深加工;四是有机肥生产企业,重点处理养殖户废弃物和县城与农村的厨余垃圾。

(2)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未得到建立

坚持绿色发展是马山县的基本政策之一,绿色发展意味着环境保护优先,一切污染环境的产业必须先解决污染再进行生产,这就为马山县的发展提出了挑战。马山县最富集的资源是山和石头,石头开采会带来环境和水体污染,如果在解决污染的情况下,深度开发山石资源就会创造新的产业。目前,马山县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开发山地旅游,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但是还需要在山石深加工上做更多的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马山县当前的脱贫致富任务较重,脱贫产业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养殖业大量发展势必带来动物粪便等污染物的增加,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在未来如果要继续扩大养殖业规模,一是需要设立处理禽畜粪便的资源再利用企业,二是需要设立深加工禽畜产品的企业,不然养殖规模会受限制,产品也会存在销售压力,造成产量高产值不高的困境。

3.主要对策

(1)发展小微企业

马山县需要发展各类小微企业,尤其是依托当地资源生产的小微企业,才能保证贫困人口从脱贫进入到致富,再共同奔向小康。而小微企业发展势必带来环境保护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不污染环境的产品开发目录,实现脱贫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

由于地处大石山区,建设用地紧张,交通相对不便,位于南宁市周边,马山县工业发展一直以招商为主,还不能坐等企业上门。企业发展缺乏关联度,培育不出众多配套的关联企业,需要寻找突破口。农村有一定的农产品资源,尤其是脱贫产业的带动,使得禽畜产品数量大增,迫切需要就地加工当地禽畜产品的企业,带动脱贫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在目前大型企业不愿入驻,缺乏建设用地,以及生态保护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依托当地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的小微企业,打造产业之村和产业之乡。目前广西有些地区已经培育出了有特色的产业之村,如宾阳县新桥镇的大罗村,以农机五金设计、生产和加工为主。产业之村的发展不仅会增加农民收入,更会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

(2)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内部协作,也就是产业链在小范围内构建起来,通过完善的产业链打造产业规模。这期间需要有核心企业引领其他产业发展。目前来看,马山县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亮点,下一步所有企业都要围绕核心企业来运作,从而实现协作化和规模化。这个核心企业就是马山县的旅游业和体育休闲产业,也就是大旅游产业。下一步,马山县要紧紧围绕旅游产品开发,把一切资源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通过增加值的附加提高产品收益。除了满足旅游的六大核心要素之外,扩展旅游的深度开发,向文化体验、自助旅游、探险探秘、舒展个性迈进。在现有的观光旅游基础上,提供汽车营地等深度旅游产品。

(3)深度开发文化产品

发展文化产业也是马山县发展的可供选择路径之一。马山是壮族文化的承载地之一,是明清时期土司管辖的地区,也是土官与流官的分界线。除了壮族的民俗、歌舞文化之外,马山还蕴藏着丰富的土司文化,尤其是土司的行政区域、对外联系等文化。马山县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深度融合土司文化资源,开发土司文化探秘与现代村落结合的旅游线路,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

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之地,马山县需要依托这一背景做好对外合作与开放的文章。需要借助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的成功经验,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特色体育项目,并把会场和举办场地落户在马山。马山要以“那文化”为纽带,寻找古越人的共同历史记忆和遗存,开展共同接受和理解的文化交流活动,点亮马山的另外一张文化品牌。

马山县需要与周边的隆安县、大化县、都安县合作,建立以土司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建设活动,并通过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以“那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发展平台。把地方农产品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资源,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

作者简介:杨海民,博士,副教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

论文作者:杨海民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马山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_杨海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