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七大因素_人民币汇率论文

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七大因素_人民币汇率论文

七大因素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币汇率论文,因素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7月发生东南亚金融风波以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韩国、 印尼、日本货币的汇率大幅贬值,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害很大,有的甚至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社会政治稳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这些国家或地区汇率调整,会影响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同时也对我国向其他地区的出口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

然而,以下七大因素足以说明中国能够顶住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中国仍将继续成为吸引全球投资和贸易的一片热土。

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 为避免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承继1997年较好的经济金融外汇形势,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1—4月我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GDP同比增长了7.2%;零售物价指数同比下降了1.7%;外贸累计出口 56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进口4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顺差1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7.16亿美元,同比增长0.07 %,合同利用外资16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经过几年成功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机制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了一大步。国民经济运行方式已经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轨道;商品市场整体上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走向买方市场;经济实力增强,生产资料供应充足,粮食储备和外汇储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今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可靠条件。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主要立足于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较少依赖国外市场。同时,我国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坚持以改革的手段逐步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工业生产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区域结构方面,在东南沿海地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开始起飞,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正在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方面,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取代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金融结构方面,基本确立起以中央银行领导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直接融资迅速发展,突破了过去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与东南亚国家长期失衡的国内经济结构相比,我国对经济结构的适时调整缓解了市场供求矛盾,在宏观上消除了金融危机赖以存在的基础。

对外贸易继续增长,连续三年贸易顺差, 进出口贸易将保持发展趋势

我国已连续5年列全球贸易第11位,1997年又跻身全球十强, 进出口贸易总值3250.6亿美元,成为自1983年以来第15个增长年,并持续三年贸易顺差。1998年1—4月份外贸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累计出口56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进口4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顺差149亿美元。

表1:进出口贸易情况(亿美元)

项目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进口贸易总值1957.0 2366.2 2808.5 2899.0 3250.6

进口 1039.6 1156.1 1320.8 1388.3 1423.6

出口

917.4 1210.1 1487.7 1510.71827

贸易顺差

122.254.0

166.9

122.4

403.4

项目 1998年1—4月份

进口贸易总值974.76

进口 412.87

出口 561.89

贸易顺差 149

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会大大增强,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会很大,不会改变我国对外贸易收支平衡有余的状况,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发展的态势。这是因为:第一,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更加注重对整体国际收支平衡的杠杆调节作用,不再单纯取决于外贸出口换汇成本,外贸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技术改造,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几年在人民币汇率趋于升值的情况下,外贸出口却迅速增长,说明外贸企业不再单纯依赖人民币汇率贬值刺激出口;第二,我国劳动力成本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极为低廉,使我国的出口商品具有极大的价格竞争优势;第三,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重合的部分不是很多,另有50%是来料加工,不受汇率影响;第四,我国连续4次调低利率, 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出口成本。对进出口贸易给予资金和信贷支持,并设立了国家进出口银行,以支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五,我国几次大幅度降低关税,又对进口技术设备和部分原材料恢复减免税政策,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比例,加快退税进度,将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收支平衡,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而从东南亚国家的情况看,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说明这些国家货币贬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不会太大。其一,这些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会伴随着通货膨胀,从而降低货币贬值促进出口的效用;其二,在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很大,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货币贬值使得进口成本加大,出口收益下降;其三,东南亚国家的许多出口商品受到出口国商品配额的限制,这些受配额限制的出口商品即使价格再低,也不能增加出口;其四,作为东南亚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的日本和韩国,由于受金融动荡和经济停滞的影响,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商品也会减少;其五,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影响这些国家的商业信誉和支付能力,造成其商业伙伴减少,商业合同下降;其六,东南亚国家有大量外债,货币大幅度贬值使还本付息成本增大。

表2: 进口关税税率下调一览表

年份 关税总水平(%)涉及降低的税目(种)

1992.1 225

1992.12 43.22898

1993.12 35.93371

1996.4

234900

1997.1

174874

年份 备 注

1992.1 取消进口商品调节税

1992.12

1993.12

1996.4

1997.1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具有竞争优势,且我国已经采取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许多政策措施,外贸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因此,没有必要,也不会采取人民币贬值的办法来刺激出口。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外商来华投资将继续增加

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数量居第二位的国家, 目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达3200 亿美元,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2000 亿美元。 1998年1—4月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7.16亿美元,同比增长0.07%,合同利用外资16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今年,我国出台和将要出台的进一步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实行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需要进口的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投资于其他鼓励类项目需进口的设备减半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第二,补充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加大开放的程度,拓宽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引导外商投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第三,引导和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对我国产业政策中限制外商投资,但能发挥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的项目,允许外商在中西部兴办;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等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

由于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加之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市场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日益提高,外商来华投资必将保持增长的势头。

循序渐进的金融改革与开放,不断完善的金融监管, 规范了金融秩序,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

在金融改革和开放中,我国始终坚持稳妥渐进与综合配套的原则,既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又降低了成本和风险。比如,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转轨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外汇体制改革与金融、外贸、外资和财税体制改革配套实施;对开放金融市场持稳妥慎重态度,同时不断完善对资本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严格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同时,国家一直对国内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倾向高度重视,果断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如1993年中开始的对混乱的金融秩序、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整顿,防患未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成熟与睿智,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赢得了时间,又把1997年作为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年,使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甚小。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高度重视金融改革和金融工作,对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用三年的时间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有效地提高我国抵御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亚洲金融风波对我国的冲击。

人民币汇率稳定并持续升值,外汇供大于求,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

人民币自1994年改革以来扭转了过去长期贬值的势头,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略有升值的坚挺态势,目前人民币汇率仍保持升值的态势,外汇市场平稳发展,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到1998年1—4月,人民币汇率仍然稳定在1美元比8.28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超过了1400亿美元, 名列世界第二。

我国目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高估问题。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一国汇率是否高估的经济指标是一国经常项目逆差占该国GNP的比例。 一般认为如果这一比例超过5%,那么,该国币值就高估了。 而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不但出现顺差,而且影响汇率的一些关键变量,如对外贸易盈余、资本流入、国内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等都反映出人民币具有升值潜力,而非贬值的压力。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统计的1997年退税后的出口换汇成本为7.966元人民币/美元,也低于1997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29元人民币的水平。

表3: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单位:人民币元/美元)

1980 19811982

1983 2984

19851986

1.49841.7045 1.8925 1.9757 2.3200 2.9367 3.4528

1989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3.76514.7832 5.3234 5.5146 5.7620 8.6167 8.3514

1980 19871988

1.49843.7221 3.7221

1989

19961997

3.76518.3242 8.2798

注:表中人民币汇率为年平均值,1997年为年末值。

综合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我们认为,今年继续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余,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有保证的。中国没有必要,也不会使人民币贬值。

从经常项目来看,我国不存在由于经常项目逆差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诱因。东南亚国家经常项目赤字并非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才出现的,而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如泰国除1986年经常项目少量盈余外,长期都是赤字,90年代以来赤字比重(经常项目赤字/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超过国际警戒标准5%的水平。我国的出口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并未形成强烈的竞争性替代关系,如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当年及1995年,泰国的出口增长都达到20%以上;1996年泰国出口滑坡也不是由于我国出口竞争的原因,而是全球性的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所致,同年我国出口增幅也只有1.5%。 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主要是国内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的原因,尽管其国内储蓄率高达30%多,但其投资率更高达40%以上。而我国自1993年年中以来,一直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膨胀,1996年以来人民币利率连续4次大幅下调,国内通货膨胀率降低到5%以内,有利于保护和增强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同时,我国去年有400 亿美元的贸易盈余,这也增强了我国外贸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今年不会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从资本项目来看,我国不存在资本流向逆转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此次东南亚金融动荡暴露出高经济增长下掩盖的过度投资、金融风险积聚的隐患,使得部分亚洲地区投资环境恶化,国际投资者有可能重新调整其投资组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连年上升,履约率(实际利用外资额/当期协议利用外资额)由过去的30%上升到90%以上,而且不少大的跨国公司踊跃来华投资,提高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投资环境稳定且在不断改善,也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去年7—12月东南亚金融动荡期间, 流入我国的外国资本又新增200多亿美元,1—12月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69.6亿美元, 同比增长27.1%,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4亿美元,同比增长8.8%(占同期利用外资总额的86%)。今年外资流入的规模仍将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我国资本流入主要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的中长期资本为主,这也有利于降低资本流向突然逆转的风险,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格局不会有大的影响。

表4: 外汇储备变动情况(单位:亿美元)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07089822621293456111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217

194

212

516

736 1050 1399

同时,在国际收支顺差,市场外汇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不利于保护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人为贬值,则无论对内对外都将得不偿失:一方面,以汇率贬值的方式人为地维持我国较大的贸易盈余,可能加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如果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受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增长4.1%, 明年将降到3.5%),以及全球生产过剩、 通货紧缩导致的全球贸易需求萎缩,那么即便下调人民币汇率也无益于改变外部市场需求,相反会刺激国内通货膨胀;再一方面,在当前东南亚金融动荡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将会对亚洲的金融稳定带来影响,并波及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由此可见,我国如果人为贬值汇率,将面临国际舆论的压力。

表5: 国际收支平衡简表(亿美元)

经常帐户资本帐户误并与遗漏外汇储备增减

1993 -119234.7 -98 -17.6

1994 76.6326.4-97.7 -304.2

1995 16.2386.7

-178.1 -219.8

1996 74.4399.7

-155.6 -314.3

1997 297.2229.6

-169.5

-349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有效的外汇管理制度, 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

我国目前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仍然实行管制,居民和非居民都不可以在我国境内自由进行人民币与外币的买卖。因此,市场参与者不可能根据其预期自由买卖外汇,同时国际投机者也难以获得人民币,对市场形成冲击。目前市场预期并未扭转也不可能扭转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国家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充分吸取了国际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采取了稳妥渐进的方式,不失时机地不断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实行了适合我国国情,能有效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但何时达到这一目标还没有时间表。总的来说,我国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严格的管理政策,对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都实行计划和审批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增强了对利用外资的可控性,利用外资保持了较好的存量结构,短期资本流入较少。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对外借债,而对外借债又以中长期外债为主。因此,我国利用外资主要吸收的是长期资本,存量相对稳定。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一条成功经验。

表6: 外债监测指标

项目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偿债率 8.0

7.3

9.7

9.1

7.3

6.7

7.3

债务率 87.0 90.7 94.5 77.8 69.9 75.6 63.2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既缺乏投资工具,又有种种限制,国际短期资本入境缺乏动力。

对于短期资本流入,一方面,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是向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长期资本倾斜,对短期资本流入控制较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以及国内金融市场自身发育程度较低,也使短期资本缺少投资工具,这制约了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境内的流动。

同时,国内金融市场本身发育程度较低,投资品种较少,也使外国投资者缺乏投资兴趣。我国本币债券市场刚起步,境内发行外币债券也只是在试点;国债的二级市场欠发达,国债的流动性较差;国内货币市场只是随着1996年全国统一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而起步,也没有全部对外开放;国内房地产市场随着1993年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以后,一直市道低迷,国家至今仍在控制房地产投资;国内期货市场刚刚起步,且只有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品种没有开办,因此国际短期资本在中国境内也不具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套利的条件。

有人提出,由于实行银行结售汇,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放松了对经常项目外汇买卖的限制,因此,有些短期资本可以混入经常项目下结售汇,回避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进行套利活动。但我们要看到,我国不仅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兑换是限制的,同时对于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结汇也施加了限制,如1994年底就明确规定限制外汇贷款结汇,1996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件》中又进一步明确,所有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都须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这增加了短期资本转换人民币、进行套利活动的阻力。如果短期资本混入经常项目结售汇,是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是非法的,它有制度成本,不受法律保障,因此这种投资的风险性更大,恐怕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贸然介入。而且,相当一部分短期资本是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这类投资者是比较规范的组织,他们更不会贸然以身试法。并且,如前所述,国内短期资本投资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冒险也没有多大价值。而之所以有一部分借入的外债或引进的外资结汇成人民币使用,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内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下的人民币资金需求,而不是为了套利。所以,进入中国境内从事套利活动的国际短期资本量不会很大。

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在经常项目可兑换基础上,完善资本项目的管理,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严格控制外债规模,合理外债结构,严格控制短期资本比例,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售汇必须有真实的商业单据和有效凭证,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实盘交易,对企业外汇帐户有限额规定,外汇指定银行也受到周转头寸的制约,并进行监管,还建立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事后监管机制,从根本上堵住了国外投机性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套汇、套利。对于维护良好的金融外汇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7: 短期外债情况

项 目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短期外债余额130.0 108.5 135.2 104.2 119.2 141.1 181.4

比 重 17.0

15.6 16.2 11.2 11.2 12.1 13.9

中国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对亚洲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到目前为止,亚洲金融风波尚未完全止息,全球正密切注视风波所带来的影响和亚洲事态的发展,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国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受到了削弱,但为了维护亚洲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国没有使人民币贬值。中国领导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国际社会宣布人民币不会贬值。这对于亚洲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如果人民币贬值,将会影响亚洲金融形势,无疑这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是雪上加霜,也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在东南亚国家发生货币危机时,中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并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些国家提供支持,为平息亚洲金融风波,稳定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人民币汇率与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关系来看,有人将1997年7 月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动荡与中国1994 年的人民币汇率并轨相联系,

认为1994年人民币汇率贬值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造成这些国家经常项目赤字,引发了这场危机。这种观点与实际情况显然是不符的。

首先,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所导致的名义汇率贬值幅度其实并不大。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前,中国80%左右的外汇资源是按外汇调剂市场价格核算和分配的,如果按照市场交易量对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加权平均,则1993年底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合8.09元人民币。这样, 1994年汇率并轨时采用的1美元合8.7元人民币的水平仅较1993 年底贬值了7%左右,而不是一些人所说的33%或者50%的幅度,人民币汇率并轨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是有限的。

其次,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是近年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中国出口增长较快,有汇率并轨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企业转变外贸经营机制,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走效益型发展道路,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快于初级产品,1996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1年的77.5%上升到85.5%,而同期,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则由22.5%下降到14.5%。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不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仍有所不同,且结构多样化,即使在重叠较大的纺织品贸易上,也受到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国家进口配额等非贸易壁垒的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不会对东南亚国家出口造成明显的影响。

第三,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下降与人民币汇率并轨并无直接联系。东南亚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并非最近才出现,而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如泰国除了1986年进出口贸易出现过少量顺差外,自60年代以来都是赤字。尽管泰国经常项目赤字长期居高不下,1990—95年其出口年均增长仍达19%,即使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并轨后,当年泰国出口增长高达23.1%,1995年为23.4%。1996 年泰国受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出口下降了1%,同年中国的出口增幅也仅为1.5%。不过,泰国的进口增长速度也比较高,1990—95年平均增长19%左右。可见,泰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是结构性的问题,而非简单的出口竞争力的原因。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七大因素_人民币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