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的应用与探究论文_李伦

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的应用与探究论文_李伦

李伦

身份证号码:4418811991****531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海绵城市的出现及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并认真了解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质量。城市规划工作较为复杂繁琐,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环境的破坏力度,在确保原有环境不受损的情况下创建生态城市,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海绵城市的自身价值,提升城市雨水的处理水平,认真落实好城市建设、排水工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城市;应用

引言

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资源的污染以及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合理地规划城市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1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建设以及使用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中的水体问题。对于城市中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借助生态系统中特有的良性循环的功能来予以解决。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中的水系统。因此,这就需要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高效地运用海绵城市理念。

1.1重视应用规划引领的作用

如今,对于雨水管理工作,我国并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制度,因此,雨水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漏洞。为了实现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应的制度,以此来完善和规范雨水系统管理工作。

1.2重视应用适宜的建设方法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应该和城市所在的当地政府、道路规划以及建设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并且需要研究总结建设方法,最终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城市中的园林以及湿地等自然空间有着较高的绿地利用率,同时,还应该运用绿色雨水设施,用灰色设施辅助绿色雨水设施来对雨水系统加以完善。

1.3重视应用适宜的构建途径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渗”“滞”“通”的原则。其中“渗”,主要是以绿色屋顶以及渗透路面为方向,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滞”主要将受保护的湿地位置作为主要对象;“通”,是建设旧城区中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2海绵城市的自身价值探索

2.1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排水问题

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城市规划中的排水问题越来越严峻,大雨的排出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如果雨水无法及时有效的排出,就会给城市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的排水设计能够借助地表植被以及水系吸收区的建设来缓解城市的排水问题。

2.2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想得到顺利有效落实就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绿化植被面积需要增加,还要尽最大努力提升城市中各类湿地的使用价值,通过减少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面积来发挥自然资源的自身作用。此外,海绵城市的主要任务就是吸收利用水资源,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更好的落实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

2.3进一步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缓解城市的排水、蓄水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水循环工作,及时缓解城市积水或干旱问题。现如今,我国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筑施工工作人员也较为重视海绵城市的发展,这样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指雨水循环,雨水渗透到地下与地下水融合在一起,通过净化水厂的净化能够让人们正常饮用,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3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3.1建设完善的水系统

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并且在对其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之后,在掌握了城市的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开展该项工作。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应该将自然水系的优点充分加以利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水系统。在工业不断扩展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水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功能。

3.2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受到全球变化的环境情况的影响,各个地区中的气候问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雨期对于道路工程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障道路畅通运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外界带来的干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如下方面的工作:城市道路中绿化带的建设应该使用下凹式,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平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缩减雨水的径流面积,并且还能够改善雨水的径流质量以及缓解雨水的径流速度,从而强化外来水源的质量。在开展城市道路初期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街道树池以及透水路面等现代的公共设施来完成强化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除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能力之外,对于改善过后的道路,可以通过使用“人工引流”的方法进行。对于城市中雨水系统的引入,应该借助绿化带底部的水流暗道来完成,从而加强水系统的活力,带动水循环。在城市的建设初期,不仅要考虑到城市中道路的交通功能,同时还应该对城市中雨水资源的管理、储存以及利用等问题加以很好的考虑,以此来强化城市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4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应用

4.1认真落实海绵城市设计规划工作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受到城市排水、生态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工作中融入海绵城市的观念能够提升规划工作质量。海绵城市规划工作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我们应该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损的前提下落实城市规划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第二,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详细划分规划方案。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落实规划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各项因素,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4.2政府明确表态,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如果缺少政府的支持就无法顺利落实,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扶持。针对那些已经明确分配出去没有建设的土地,政府需要采取较为合理的方案,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另外,在必要的时候,政府不仅要采取强制性的方法,还应该采用一些财政激励模式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发展。政府还可以加大海绵城市的宣传力度,试点地区争取树立成其他地区的典型,从根本上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4.3在各等级城乡推进“海绵城市”概念

城市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非常关键,城市水资源的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都离不开海绵城市的支持。基于此,海绵城市的应用不应该受限于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还能应用到各城镇、乡村规划工作中。在开展城乡规划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发展界限,进行合理规划。湖泊、湿地要和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与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满足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以适应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在城乡规划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修,将其纳入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开发项目。

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建设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方式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开展城市的规划工作时也缺乏长远的目光,这就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城市的规划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加以调研,通过借助自然优势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梁东.西咸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实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周鹏飞,张其成,胡东起,陈星,朱立琴.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法定化思路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6,32(06):27-31+38.

[3]蒋雪华,高雅莉.城市规划中海绵理论的具体实施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72.

[4]张珂.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现代装饰(理论), 2015(10):256.

论文作者:李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的应用与探究论文_李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