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对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论文_杜吉莎

杜吉莎

(贵州省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使用抗生素对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PPROM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处理方式对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儿感染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宫内感染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给予一般性处理后,使用适量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宫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抗生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21-02

未足月胎膜早破(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membranes,PPROM)是指孕龄不足37周的情况,孕妇中PPROM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胎膜早破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早产儿或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依据,探究PPROM孕妇给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0例PPROM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为初产妇,23例为经产妇,上述患者并无宫内感染、宫口扩张等情况。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5.7±2.8)岁;平均孕周(33.2±1.5)周。对照组25例产妇的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6.3±2.9)岁,平均孕周为(33.7±1.4)周。比较可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孕妇在妊娠未足月时,如果发生大量阴道流液,实施窥阴器检查发现羊水自宫颈口流出,可以初步判定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症状。通常孕周已满28周并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然破裂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措施: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胎心率、羊水是否有臭味等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主要为氨苄青霉素(2g)+红霉素(250mg)静脉滴注48h,其后改为阿莫西林(250mg)+肠溶红霉素(333mg)每8小时1次口服连续用药5d。青霉素过敏的孕妇,可单独口服10天的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同时,依据其个体情况选择是否实施促胎肺成熟处理。

1.4 观察指标

随时评估产妇和胎儿的情况,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宫内感染,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对比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宫内感染等指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3±0.4)分、新生儿体重(3253±631)g明显高于对照组(8.6±0.3)分、(2783±520)g,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但有学者研究认为,胎膜早破与感染、胎膜本身结构异常、宫腔压力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最主要的原因[2]。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对母婴预后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PPROM一旦确诊,必须根据产妇的孕周、羊水情况、是否存在感染等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患者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情况后,一般先采用宫缩抑制剂合理延长孕周,并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因此,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是处理未足月胎膜早破最重要的措施。临床使用抗生素必须根据阴道培养结果选择,绒毛膜羊膜炎是PPROM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为出现体温升高、胎儿心率增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上述2个或以上症状均为绒毛膜羊膜炎。患有绒毛膜羊膜炎必须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必须及时终止妊娠,不能短时间进行阴道分娩者选择剖宫产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青霉素类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的特点,主要用于使易感细菌细胞壁发育失常,导致其死亡。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或哺乳动物细胞并无影响,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少,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有阿洛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十几种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一个12—16碳大内酯环,只适用于轻度、中度感染,是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的代表,青霉素过敏者常使用本品治疗。PPROM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价值是肯定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PPROM的潜伏期,减少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率以及新生儿头颅检查的异常发生率。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破膜后48h分娩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应使用抗生素和相应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成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治疗必不可少的药物。

综上所述,PRROM一旦发生,必须实施监测母婴情况,根据产妇具体病情选择科学的处理措施,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母婴儿病死率和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邱迎春,张凤霞,杨亚滨等.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应对措施与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1.

[2] 张迎雪.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J].吉林医学,2014,23(16):3479-3480.

[3] 杨丽霞.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02(15):110-111.

论文作者:杜吉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对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论文_杜吉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