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_王晓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_王晓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蓼兰小学 266731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1.“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地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2.“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1.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让学生表达忧伤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2.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是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论文作者:王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_王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