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戏剧与语文教学结合初探论文_李燕红

小学戏剧与语文教学结合初探论文_李燕红

李燕红(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戏剧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基于语文中的戏剧元素,以表演为抓手,在教学中渗透戏剧的内容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戏剧的魅力,体验到合作与创作的快乐,提升学生文学与艺术的品位。

关键词:语文;戏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149-01

“老师,我能把文字演出来!”“我也能!”“我也想演!”……每当课堂上有表演环节时,举手的人数总是最多的,大家都争相抢着表演。孩子们用表演的方式触摸着文字的温度。

一、用心选择“演什么”

语文书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表演,即使是适合表演的课文,也不是从头到尾都适合让学生表演。我们要挖掘课文中可表演的内容,明确表演的目标和形式,形成表演的初步构想。

1 、字词理解,表演来帮忙

在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时,对于那些学生早就熟悉或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词语,如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表演,从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因为儿童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理解生字词语时,虽然可以要求他们查阅详细的解释,但是用文字描述的解释毕竟是抽象的,如果利用情景表演,就可使概念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中的“砍、扔、纵”三个生字时,我让学生演不同的动作,其余学生猜生字。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能准确传递信息,台上台下互动,既明确了动词准确运用的重要性,又增强了趣味性。又如在《雨点》这课中,对于“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些词的理解,学生更喜欢演一演的方式,直观形象。表演“睡觉”的那位学生两手一合,枕着歪着头一侧的面庞,两眼一闭,十分可爱。当有学生将“散步”表演成“跑步”时,我及时评议:图上雨点散步时是什么样的?平时你的爷爷奶奶散步时是什么样的?学一学。学生再演时就很准确地把握了“慢慢走路”这一散步的特点。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词意,既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生活经验少的特点,也有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词语,形成清晰认识并牢牢记住。

2、课文感悟,表演来助阵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对那些角色特点明显、对话生动有趣的内容,我直接让学生按照课文表演。如《小露珠》这课中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那一段,是学生学习句式、展开想象、体会情感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来和小露珠打招呼。表演前,我提醒大家注意不同动物的特点,比如他们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声调等,并在课文基础上稍加改编,让每个部分的表演更有完整性。我启发学生:“小动物们跟小露珠打了招呼,小露珠应该回答什么?可文中小露珠并没有回答,请你们想象一下,小露珠应该怎样回答、怎样打招呼呢?”在学生想象练说的基础上,再表演这段内容。这样的表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对学生进行了礼貌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留白想象,表演来补充

课文中的一些留白也给学生创造性地表演提供了契机。《小露珠》最后部分写小露珠消失时,植物与小露珠依依惜别的情景,课文只用了三句话,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启发他们: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等植物曾经得到过小露珠的滋润,现在小露珠要走了,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小露珠又是如何跟植物们一一告别的呢?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台词、动作,从一个场景开始,在学生练说的基础上表演。巧补留白,开放性地借助戏剧元素,学生得到了语言表达、理解能力、情感体验的多重提高与熏陶。

二、精心设计“怎么演”

1、写景类课文,小导游引路

表演以课文为依托,只有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他们才易于表演、乐于表演。如《西湖》一课,我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之前,通过朗读、品读的指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然后让学生组成一个小导游团,回忆自己旅游过程中印象最深、介绍最好的一位导游,模仿他的语言、表情、动作,一人介绍西湖的一个景点,比一比谁更像导游。这样降低了表演的难度,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个个兴趣盎然。

2、多对话课文,抓人物特点

对于根据课文对话表演的,或语言有规律特点的,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抓住文中人物特点,熟读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指导,加入表情、动作等,然后表演。《雨点》这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感受语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富于变化,我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我先读课文,他们演,让其他学生感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了:第一句要读得轻点,不能吵醒睡觉的雨点;第二句要想象雨点散步的情形,读得平缓点;第三句语速要快些,体会出雨点的匆忙;第四句要读得高兴些。于是,我又请一组学生上台来读课文,另一组学生表演,其余学生当评委,读完、演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

3、个性化表演,演出内心戏

《小露珠》这课中小动物与小露珠打招呼这部分,如果没有前面“演什么”的层层铺垫,一开始就让学生来演,并且要求演小露珠的学生与其他小伙伴对话,学生缺少了内心体验,表演出来的效果肯定差强人意。课文留白、学生想象表演的部分,则更需要铺垫,引导学生想象表演的内容很重要。当学生表演得不到位或是偏差较大的时候,我就会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当时的情况,适当加以示范。如《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气势汹汹地说,学生表演时仅仅在语气上加以表现,这时如果再配上恰当的动作:表演杂草的双手叉腰,或一手指着扮演小稻秧孩子的鼻子,会更能体现杂草的蛮不讲理。

表演,不是浮云,不是表面上的热闹,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它是通过表演这种形式引导学生琢磨课文,推敲文本语言,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表演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学生深入课文,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手段。我们与学生在语文课上一起揣摩、推敲文本知识,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开发与创造,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表演则是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戏剧艺术,2002(1).

[2]陈恒辉,陈瑞如.让儿童在戏剧中学习和成长[M].香港嘉昱有限公司,2001.

[3]俞理明,韦爱诗.加拿大中小学戏剧课程及其启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05).

论文作者:李燕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小学戏剧与语文教学结合初探论文_李燕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