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m栏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战术结构特点及比较分析_足球论文

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400米栏比赛战术结构特征及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栏论文,运动员论文,战术论文,特征论文,女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跨栏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根据自身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战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为了探讨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与世界优秀水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差距,我们对中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而找出了影响我国运动员水平发挥和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在比赛中全程节奏和比赛战术的运用方面存在加速过早、速度和速度耐力储备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赛节奏不合理主要是由栏间跑步长和步频的不稳定引起的,据此提出了我们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节奏,速度储备,步长,步频,比赛战术,比较分析

现代跨栏跑训练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出发,根据科学控制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力求使训练过程最大限度地定量化、科学化。随着跨栏跑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运动员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世界性的比赛还是全国性的比赛,运动员的水平都十分接近,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任何环节的失误,那怕是微小的失误都会导致比赛的失利。因此,正确评价运动员比赛全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准确找出运动员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以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去获取优异成绩就显得十分重要。400米栏比赛的全程是由各个不同技术特征的若干段落所组成,人们常据此将其分为出发段、前程跨栏跑段、中程跨栏跑段、后程跨栏跑段、终点冲刺段。并以此作出定量评价运动员参赛时各个环节表现是否得当的方法、手段。研究优秀运动员参赛时这些段落的表现以及这些段落与总体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变化的规律,无疑对跨栏跑训练将起积极的作用。

据国内外大量资料报道,由于人体在运动中受机体供能系统的制约,所表现出的运动能力不是直线型,而应呈现出特有的曲线型。400米栏是人体极限运动项目之一,全程的速度分配、各栏间速度的发挥和利用程度,以及各栏间及全程的节奏在训练和比赛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认为,400米跨栏跑的速度变化规律完全与机体供能规律同步。这种规律应适用所有400米跨栏跑的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谁能正确、合理地掌握它,谁将受益。我们只有摸清女子400米跨栏跑速度变化规律,研究其速度节奏规律,方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我国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在400米栏比赛过程中有何战术特征?如何客观地评价运动员在比赛中各段落的表现能力?我国优秀运动员各个技术段落的现状标准如何?研究这些问题,期望能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定量依据,供训练比赛中参考。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能反映我国女子400米栏水平的优秀运动员3人,其中包括亚洲纪录保持者陈菊英;能反映世界女子400米栏水平的优秀运动员3人,其中包括世界纪录保持者M·斯捷潘诺娃。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

1.3400米栏比赛结构的划分

1.3.1出发段:起跑至第一栏;

1.3.2栏间跑前程段:第一栏至第四栏;

1.3.3栏间跑中程段:第四栏至第七栏;

1.3.4栏间跑后程段:第七栏至第十栏;

1.3.5终点冲刺段:第十栏至终点。

2 结果与分析

2.1优秀运动员出发段的比较分析

表1 国内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出发段参数比较

出发段是比赛的开始。一般而言,在田径径赛项目的出发段,时间越短,速度越快越好。从表1看,我国运动员在出发段所用的时间短、速度快。通过步频和步幅的比较可知这主要是我国运动员的出发段步频能力较强引起的,说明我国运动员反应速度好,在出发段的加速能力是较强的。从战术角度来看,跑跨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出发技术良好,往往在比赛一开始就处于领先位置能使运动员在比赛心理上占有一定优势,这对比赛的胜利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这里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女子400米栏运动在短跨项目中是距离最长的一项运动,其速度发挥能力和机体供能系统的功能都介于短跑和中跑之间。由于运动员机体的代谢特点决定了比赛中不可能全程都是全速跑,因此存在合理有序的科学利用机体潜能的问题,全程的速度合理分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结合下面几个跑段的分析对这一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

2.2优秀运动员栏间跑段的比较分析

400米栏比赛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跨栏跑段的水平发挥,而跨栏跑段成绩的好坏又是由跨栏技术和栏间跑速度决定的。由于我们讨论的主要是比赛的战术结构问题,因此本文不对运动员的跨栏技术作深入探讨,而仅围绕速度变化进行分析。从运动学观点看,运动员的栏间跑成绩由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决定。观察中外女子优秀400米栏运动员比赛中栏间跑步频和步幅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2.2.1优秀运动员栏间跑参数的对比

表2 国内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栏间跑段参数比较

从表2看到,尽管中外运动员栏间跑的总时间在全程成绩中的作用不相上下,但我国运动员栏间跑的平均速度低于世界优秀选手,无论是步频还是步幅都不及世界优秀水平。结合表1来看,虽然我国运动员在起跑段的步频能力比世界优秀选手还快,但在栏间跑段世界优秀选手步频基本保持稳定,而我国运动员却有很明显的下降,由3.61步/秒降低为3.39步/秒,平均下降了0.22步/秒,而同期中外运动员的步幅都较前一段有所增加,说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栏间跑速度的差距主要是步频较差造成的。

为什么我国运动员比赛中会出现步频在起跑段和栏间跑段前后相差如此之大呢?这可能与我国运动员比赛的战术指导思想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可能是想起跑时处于领先而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速度耐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想尽可能在比赛开始阶段获得较好的速度,以便补偿比赛后程的成绩损失。从这一阶段的速度和步频步幅变化情况看,我国运动员在出发段并不真正具有出发快的优势,因为跨栏跑是一个前后相互副会贯通的整体,前段运动必须尽可能为后续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术特点不能达到此目的。我国运动员从起跑到第一栏的速度比世界优秀选手快,而第二栏达到的最大速度不如后者,至第二栏时速度就开始低于后者了。说明我们的运动员起跑至第一栏加速过猛,导致耐力储备不足,使速度保持能力受到不利影响。而世界优秀选手都采用平稳加速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保持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速度的储备,提高速度利用率,减少速度的下降幅度。

2.2.2优秀运动员栏间跑不同阶段参数的变化对比分析

表3 国内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栏间跑分段参数比较

当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各段技术指标趋于均衡,比赛中前后程速度变化在12%左右,步频变化在7%左右,步幅变化在5%左右。综观栏间跑各程,中外运动员在步频方面的差距基本是稳定的,而步幅方面在前程中中外运动员无差距,中、后程的差距却越来越大,甚至差距程度超过了步频(见表3中的比较)。速度主要是由步频和步幅决定的。从观察统计中看到,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比赛中栏间跑的步幅还不够稳定,前后程差异较大。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女子400米栏比赛中,随着跨栏跑距离的增长,运动员的步频减慢是一种带有共同性的规律现象,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中表现出的趋势相同,差距主要存在于步频的绝对快慢上。从步幅指标分析中外女子400米栏运动员比赛中在同样步频变化趋势和程度的情况下,我国运动员步幅的下降现象严重,说明我国运动员在后程中保持步频和增大步幅是提高后程速度,争取好成绩的重要途径。掌握合理的栏间跑步幅是进入世界400米栏先进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世界优秀运动员都有一个稳定的步幅范围,这是良好技术的标志。

2.3优秀运动员终点冲刺段的比较分析

表4 国内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终点冲刺段参数比较

女子400米栏比赛全程是在高速、紧张、激烈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终点冲刺是比赛的最后阶段,胜负常在这一跑段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女子400米栏项目的比赛特点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耐力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根据资料分析,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在终点冲刺段所用的时间为全程时间的11%左右,我国运动员的终点冲刺段的时间占全程的11.52%(表4),结合表1和表2中的时间百分比来看,可知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在起跑、栏间跑和终点跑的分段时间总体变化规律上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但是在速度的下降程度上有很明显的差异。我国运动员终点冲刺段的平均速度为6.41米/秒,较栏间跑后程的平均速度下降了5.46%;而世界优秀运动员终点冲刺段的平均速度为6.89米/秒,较栏间跑后程的平均速度仅下降了3.50%。

中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的终点冲刺段跑速都慢于后程栏间跑速,普遍慢0.25~0.37米/秒,这是运动员在全力高速拼完大部分赛程后,机体能量消耗很大,体力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下完成的跑段,速度下降属于一种正常现象。但我国运动员终点冲刺段的速度下降率较大,说明终点冲刺能力即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较差。这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充分重视,今后应加强冲刺能力的训练。

2.4优秀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和比赛战术的比较分析

表5 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400米栏选手跨栏跑全程参数变化趋势对比

从表五可以看出,中外运动员分段速度的变化趋势与他们各自的分段步频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与分段步长的变化趋势不很相似,说明女子400米栏速度的变化主要受步频的影响,这与理论和专家的认识是相吻合的。由于栏间距的固定,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能用改变步长的方法来提高速度。另外,表五显示,世界优秀选手的速度变化从起跑至第二栏是上升的,之后表现出一种比较平稳而缓慢的下降,没有出现第二波峰现象。而我国运动员的速度变化趋势则表现出一种上下波动不定的不规则曲线(见图一),在全程跨栏跑中速度有几次下降后的突然上升现象,各栏间速度不稳定,有明显的减速和加速过程,速度分配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体力损失。我们认为世界优秀选手所具有的速度变化曲线较为合理,它与400米栏运动的能量代谢能力是一致的,能够保证跨栏跑全程运动中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图一 中外优秀女子400米栏运动员比赛中全程速度曲线

从比赛战术方面分析,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虽然比世界优秀选手稍差,但相差不是很明显。三名世界优秀选手比赛中的最大速度平均值为8.28米/秒,我国三名运动员比赛中的最大速度平均值为8.24米/秒,两者间的差距主要是速度保持能力差,一方面可能是我国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本身就差,另一方面与我们运动员的比赛战术不合理不无关系。我国运动员比赛中加速过早,显得战术指导思想不清晰。从表五和图一看,我国运动员从起跑到第一栏的速度比世界优秀选手快,而第二栏达到的最大速度不如后者,至第二栏时速度就开始低于后者了。虽然中外运动员最大速度平均值都出现在1~2栏之间,但量小速度平均值世界水平运动员在起跑至第一栏处,而我国运动员则在第十栏至终点处。说明我国的运动员起跑至第一栏加速过猛,导致耐力储备不足,使速度保持能力受到不利影响。而世界优秀选手都采用平稳加速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保持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速度的储备,提高速度利用率,减少速度的下降幅度,使终点处的速度不致于下降过多。世界优秀选手的最大速度平均值与最小速度平均值相差1.33米/秒,而我们的运动员却相差1.67米/秒,两者相比进一步说明了我们运动员的比赛战术不足,速度波动大,能量利用不合理。此外,我国运动员在整个栏间跑阶段表现出三至四、五至六和八至九栏有三次加速,而每次加速后维持的时间都不长,显得全程速度变化多而没有规律,比赛节奏和战术较紊乱,是很大的不足。这一点也提醒我们上面对表4分析时所反映的我国运动员速度耐力差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出现速度耐力差现象的原因更可能是因为比赛中战术运用不当造成的。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后程速度下降趋势明显的很重要原因是速度节奏不科学、不合理所致,并不能从本质上证明速度耐力差,更不能简单地将速度变化规律同速度耐力混为一谈。看来我国运动员应合理安排比赛战术,科学调整速度节奏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栏间节奏及全程节奏是影响400米栏成绩的重要因素。栏间节奏由运动员运动的时间特征体现,即运动员栏间跑的步数或步长、每步的支撑与腾空时间(即步频)以及每个跨栏步的动作特征等是栏间跑节奏的具体表现。从表五可以看出,世界优秀选手的步频基本是比较有规律的,而我国运动员的栏间步频变化规律性不强,时快时慢,显得较紊乱。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步频主要受神经系统控制,而神经系统在不规则的波动刺激下消耗的能量较多,容易产生波劳,不利于能量节省化。

从表五还可以看出,世界优秀运动员栏间跑的步长基本是稳定的,在整个栏间跑过程中只在第七与八栏间步长有一次下降,然后又稳定了。相比而言,我国运动员从第五栏过后开始,步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很不稳定,反映出运动员后程栏的运动保持能力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产生的原因也可能部分是由于战术安排不当造成的。

从上可以得出,战术的选择和安排要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为了合理地利用体力,提高速度的保持能力和全程运动成绩,比赛中应尽量采用匀速跑完全程较好。因为匀速跑可因惯性而获得到大的运动经济性,有助于运动员节省体力,以免耐力储备不足而使后程减速过多,影响全程运动成绩。合理的全程跑速度分配,是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技术、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条件。合理的全程跑速度分配,应是速度变化平稳、波动幅度小,接近匀速跑。

3 结论

3.1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无论是在绝对速度还是速度保持能力方面都存在差距。

3.2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的比赛战术存在能量浪费现象,缺乏经济性和有效性。从全程而言,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明显存在反应速度好,绝对速度持续时间短,速度耐力差,后劲不足的现象。

3.3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栏间跑的步频和步长都不太稳定,这对形成良好的运动节奏非常不利。

3.4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应在提高最大速度的基础上调整比赛的速度节奏,从而提高专项能力。

3.5确定以匀速跑战术为发展我国女子400米栏的手段,不但有利于专项能力的提高,又可达到能量节省化的目的。

标签:;  

400 m栏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战术结构特点及比较分析_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