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_何佳应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_何佳应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的进程中,发展老年人工作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正确认识老年人价值,树立科学的老年价值观和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的需求两个方面,对如何在“以人为本”视域下开展老年人工作进行讨论。

关键词:“以人为本”、老年人、价值、需求

前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最基本的原则, 基于这一视角,关心老年人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涵盖了社会全体成员,又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以人为本中的“本”,应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去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认并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1“以人为本”视域下做好老年人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敬老的国度。民有敬老之情,官有奉老之礼,历代陈陈相因形成了千古不变之民风。胡锦涛同志于1999年 10月28日发表了重要电视讲话,倡导全社会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年人,热情关心和照顾老年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社会团体和人员的积极性,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保证他们同其他社会成员一同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充分体现出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迫切现实需要。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数量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是 21 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为了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我们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视域下进行老年人工作。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老年人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这是因为老年人曾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让老年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对老年人过去贡献的补偿,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老年人工作,还可以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整合。人步入老年之后,生理和心理方面不断受到冲击,如失业问题、收入降低、疾病问题、社会活动减少等,是老年人无法自我调适,“以人为本”的老年人工作可以根据老年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社会活动的权利,帮助老年人重新投入社会,促进老年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防止老年人社会功能的衰退。

2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认识老年人价值

大多数人都将人口老龄化趋势看作是“一种沉重、一种压力和一种艰难”,将老年人视为负担和包袱,这种非理性的认识和悲观化的趋向,其根源在于社会对老年人价值的漠视和误解。只有正确认识老年人价值,树立科学的老年价值观,才能使人们正确而理性地看待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2.1 老年人具有物质(经济)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经济价值仍然是存在的,这是指老年人仍可以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再就业。老年人作为生产经验、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创造者和记录者,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将会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老年人价值的存在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记载和利用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生产和生活经验,所以,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年人便作为“智者”而倍受社会的尊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济价值不但体现在物质的劳动中,也体现在脑力劳动中。老年人从事科学文化活动,如教书育人,科技咨询等工作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2.2 老年人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老年人具有文化传递的价值。老年人除了以自己的文化优势直接贡献于社会,还在社会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世代交替和世代继承的文化互动中,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教育、 启迪和指导作用是占主导地位的。 老年人由于经历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对社会和生活的发展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大多懂得什么是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以多种方式将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老年人还具有示范社会的价值。老年人以其一生的经历示范世人应该如何生活,其成功可以启发后人,其失败可以警示后人。老年人的经历不仅使后人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而且知道如何做、怎样做。他们的示范作用是对后人的教育,也是保持社会继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3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在于对老年人需求问题的有效满足。马克思人为,人作为生命有机体的最高级形式,具有一切生命有机体的共性——需要,这就是人的需要的客观物质根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不同于人的本能。人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活的产物,随着个人需要的满足而变化。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老年人具有以下几点需求:

3.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需求,对于老年人即是物质方面需求。要满足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要在经济方面是老年人得到保障。由于老年人大多已退出劳动领域,个人劳动所得有限。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客观上致使老年人个人积累少,养老保障不足,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更是令他们忽视了为自己晚年作相应储备的必要性。

3.2安全需要。如果人在生理需要上得到充分满足,那么,他就会表现出对安全需要的追求。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实最大的安全就是保证身体健康,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是晚年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健康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但都不如老年人这样迫切,健康安全直接影响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3归属和爱的需要。人进入老年期后,因子女纷纷离家,家庭的完整性被分割,老年人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时老年人就需要精神上的归属感排解孤独。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度晚年。这就是老年人渴望归属的心理。爱是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老年人的一种精神追求。老年人不仅需要老伴的爱,也需要子女的关爱。

3.4尊重的需要。老年人都有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与中青年人那种因能力、业绩、财富受他人羡慕和认同的心理需要不同,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别人能够听取他的意见,看中他的经验,肯定他的过去。

3.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成长、发展、利用潜能的心理需要。即一个人使自己的潜力发挥的倾向, 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那种最独特的个体, 使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老年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同样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有这样的感受:一退下来,感觉老的特别快! 甚至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忽视了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所导致的。

小结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不同层面的关系具体解读以人为本,才能更深入的把握其完整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对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青:《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时事出版社.2009.09

[2]张文范、姜向群:《21世纪的中国老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口研究》2000年第5期.

[3]胡建成、钟平:《对老年人价值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4]姜向群:《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研究.人口研究》2001年第2期.

[5]姚远:《文化价值是老年人的首要社会价值.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1期.

[6]中国老年学会:《老年人的价值与社会共享》.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0年.

论文作者:何佳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_何佳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