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人民币汇率_外汇论文

论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人民币汇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风暴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金融风暴开始后,东亚各国之货币均大幅贬值,唯人民币及港币未有变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这不仅表明中国大陆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融密切关系,而且也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金融风暴对于人民币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未来可能的走向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人民币的管理

大陆人民币目前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尚未被接受,其对外币汇率仍受官方严格管制。按照现行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每日根据上一个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公布本营业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参照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对其他国家汇率来确定人民币对这些国家的汇率。银行间外汇交易只能在规定汇率0.3%的上下幅度浮动。由于汇率仍受人民银行的管制,大幅度震荡也不致发生。(注:郑竹园,《中国时报》1997年10月27日,第1版.)

换言之,人民币并非可以自由兑换的通货,其自由化程度只达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亦即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外汇收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进出口贸易。一般人手中所握有的人民币并不能任意兑换为美元,反之美元亦不能通过官方渠道换成人民币。目前中国银行是最大的供汇者,占市场供应量的八成;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是最大的外汇买主,也占总额的八成。这种完全由官方控制的供求关系,基本上很难出现预期外的人民币卖压。

大陆通过如此彻底的金融体系监控,在技术上稳住了人民币的汇率。人民币的稳定,除有助于防止物价波动外,对于外资流入的负面影响将降至最低。(注:《工商时报》1998年12月2日,第8版.)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独立性不够,基本决策仍由国务院掌握。例如中国人民银行虽然已经组成货币政策委员会,以调节大陆利率水准为主要目标;但该委员会却只有建议权,利率调整的核定权仍由国务院掌握。

二、大陆控制外汇的措施

1.限制进口

削减大陆官方外贸、工贸系统的进口额度,使依赖此渠道取得出口权的三资企业增加了成本,时间冗长。被迫现金提货的企业,甚至铤而走险,要通过地下金融来应急。

2.公私帐户分明

银行不得将企业的外汇存到个人帐户内,提领超过US$10,000.00必须经由国家外汇局的批准。

3.废止银行外汇许可证

大陆在禁止外商从事外汇调剂业务后,也决定自1998年12月1日起,要求大陆地区银行废止银行的外汇许可证。

据估计,过去四年,进出中国大陆未经中央核准的非法外汇高达1000亿美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曾一度加速中国大陆资金的外逃,使得大陆外汇存底增长陷于停顿;然而,自1998年8月国家严厉加强外汇管制后,情况已获得明显的改善。但整顿外汇市场却使得许多地方企业被迫卖出持有的外汇,结果造成大陆陆续出现多家地方政府所属企业无力偿还外债的问题。(注:《工商时报》1999年1月26日,第8版.)

三、亚洲金融风暴对人民币的影响

1.来自日元的贬值压力

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衰退,需求不足,工矿业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首相桥本因而下台。新任首相小渊内阁仍沿袭桥本对日元不干预政策,使日元再度下贬,至8月11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最低跌到147.63日元,由于日本系大陆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二大外资来源,日元贬值,对人民币的稳定造成极大压力。(注:《工商时报》1998年9月14日。)

2.黑市汇价的压力

由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将会贬值,大陆各地黑市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下跌。就1998年7月底而言,人民币的黑市价为1美元兑8.7元人民币,但仅仅1个星期后,人民币的汇率在北京和上海,却是1美元兑9.3元人民币,这显示出有预期贬值的心理因素。(注:"Loss of Faith"《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Aug.20,1999,P51.)

3.出口减缓之压力

由表1可知,大陆媒体公布5月份进出口数额显示,大陆对外贸易出口额在连续4个月负增长之后,5月份出现1999年首度正增长,比1998年同期增长4.2%,累计出口的下降幅度也逐渐缩小。

5月份,大陆外贸出口为155.3亿美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4.2%,为年初以来首度出现正增长;当月进口136.6亿美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21.5%。总计5月份贸易总额为291.9亿美元,较1998年同期增长11.7%,贸易顺差达到18.7亿美元。

1999年前5个月,祖国大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280.3亿美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3.4%。其中,出口达675.5亿美元,仍比1998年前5个月下降5.3%;进口604.8亿美元,增长15.3%。前5个月累计贸易顺差70.7亿美元。

1999年前5个月大陆对外贸易出口比1998年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月缩小,呈现回升的趋势;其中加工贸易前5个月出口增长1.4%,也是1999年以来的首次出现正增长。

祖国大陆前5个月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香港、台湾和俄罗斯等地的出口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对香港的出口下降了32%;然而,对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国的出口,都呈现增长趋势。

尽管5月份大陆出口出现正增长,但这只是单月份特例情况。在亚洲金融才刚脱离风暴,邻国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压力下,1999年第四季度前,祖国大陆的出口似乎仍难获得有效的成长。

从表2也可看出,大陆在1998年的进出口贸易显然较1997年减少了0.3%,而出口与1997年比也只增加了0.6%,远远小于过去的增长率。

4.外资流入减少

由表3可知,整个国际资金流向亚洲已有大幅减低;而由表4也可知,由于人民币预期贬值心理,使实际利用外资余额从1997年的644.28亿美元降至1998年的475.6亿美元。

5.资金外逃严重

大陆采取外汇管制措施,但非法逃汇却日渐增多。不过,总体经济好坏面才是决定人民币是否贬值的主因。

大陆1998年贸易顺差高达436亿美元,外来直接投资为456亿美元,可是外汇存底只增长50亿美元。照理说,如果资金没有外逃,外汇存底就应该按比例增加,一旦外汇存底没有按比例递增,甚至减少,就表示有资金外逃。

据估计,1997年以前,大陆外流资金一年不超过320亿美元,1997年却突破500亿美元。经济好转可能是原因之一,不过最重要的理由是亚洲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金融危机,当地民众担心会波击到大陆经济和人民币,所以赶紧把钱汇出去。(注:《经济日报》1999年2月25日,第11版.)

不过单是资金外逃尚不足以迫使人民币贬值,大陆经济基本面才是决定人民币贬值与否的关键,而大陆目前有能力抵抗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四、大陆对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反应

1、对于外汇管理(注:《经济日报》1999年3月2日,第1版.)

(1)完善银行结汇制度,防止骗汇、逃汇的行为,加强进出口报单之查核。

(2)鼓励企业出口并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

(3)建立良好的外汇管理法制环境。

2.加强金融机构管理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的《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于1999年1月1日生效,今后有关部门将全面加强监控大陆境内金融机构,这显示大陆已经加快整顿金融的步伐。

大陆传媒对这个新法规的报道并不多,外界只知道该办法一共有32条,除了将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权限的规定重新归并外,也加入了一些增修条款。

整体而言,该办法旨在加强行政机关对违法金融机构的处罚,凡作假账或不严守条令的金融机构,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注:《经济日报》1999年3月2日,第1版.)

3.避免地方政府干涉营运

从1999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按新的体制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设立9家分行,在北京和重庆设立两个直属于总行的营业管理部。

中央银行的分行跨行政区域设置,有利于中央银行摆脱地方不正常干预而更加独立地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更加有效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注:《大公报》1999年1月8日,PC11版.)

4、降低银行利率

大陆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宣布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控制,3月25日调整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并降低了存贷款利率。6月1日、12月7日又两次降低利率,同时适时将贷款指导性计划由9000亿元增到1万亿元,制定并发布“关于改革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措施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注:《大公报》1999年1月5日,PC4版.)

5.提高美元存放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出口衰退日元疲弱,将1年期的美元存款利率由3.7500%调高至4.4375%。此举将对人民币增加贬值的压力,这显示大陆在1998年采取控制资金外流和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行动已经奏效。

6.成立出口保险公司

祖国大陆计划设立出口保险机构,以出口信贷方式振兴日益衰退的出口,保险费准备金将直接由国库支付。

目前大陆出口信贷由国有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中国进出口银行承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盈利为目标,无法促进出口信贷发展;进出口银行受限于自行筹资,有违政府有意区分保险与银行业务的政策。(注:《经济日报》1999年2月8日,第11版.)

7.加强国内有效需求

任何一个国家的有效需求都可简化为出口及内需两项。大陆的出口结构部分与东亚诸国重叠,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下,大部分高重叠性出口品的出口受阻是不可避免的,而技术密集性产品的开发一定缓不济急,因此,当然会降低大陆1999年的出口能力;尽管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约为1/5,但为保持8%的年经济增长率,仍须增加内需以弥补出口减少,大陆1998年大量投资在基础公共建设项目上,才使中国大陆能创造7.8%的经济增长率。(注:《工商时报》1999年6月11日,第2版.)

五、人民币应贬值之理由

1.经济成长趋缓

据有关资料,祖国大陆的经济成长率由1996年的9.6%下跌至1997年的8.8%及1998年的7.8%。

2.金融体系呆帐问题

至1998年年底,祖国大陆所有金融体系的信贷余额达75000亿人民币,几乎相当于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大陆官方估计,其中坏账比率约仅6%~7%,不过,大部分的西方经济专家都相信,逾期的呆账至少占贷款总额的20%以上。(注:康文炳,《工商时报》1999年2月14日,第8版.)

截到1998年的统计,祖国大陆银行体系的总资本只有3170亿元人民币,但呆账及坏账却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资本的3倍;过去,大陆银行体系之所以稳如泰山,主要是依靠高度稳定的5万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所支撑,未来一旦存户挤兑,大部分中国大陆银行都将面临危险,也将对大陆社会的稳定构成最大的挑战。(14)

为解决这些问题,银行只好增资。但增资方法除了增税就是举债,因增税会降低国内需求,而发行公债又会促成利率上升,不利于国内需求。所以,借人民币贬值以使经济成长,增加就业率,较易因基本面良好贷得低利外资。

3.外资流入减少

由表5中可知,大陆利用外资协议金额有下降之趋势,其原因即在于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心理。所以,为了消除投资者的预期心理,大陆应考虑在适当时候将人民币一次贬足。

4.外债负担沉重

虽然大陆之外汇存底在1997年底已高达1398.98亿美元,但其外债高达1309.6亿美元。因此,此一外汇存底并不够踏实。但较为有利的是,中国之外债,乃以中长期居多,短期外债所占比例极低,不会形成外债偿还之压力(见表6)。

5.币值高估

如根据购买力平价说,在1994~1996年间,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42.1%,而美国在同一时间上升6.17%,则人民币兑换美元之汇率似有高估,理应贬值。(注:张隆宏:“亚洲货币的终结或下一个灾区——谈人民币汇率走势”,《台湾经济研究月刊》1998年2月,第42~43页.)

6.失业率高

中国大陆由于正在改造国有企业,裁减了不少人员,因而造成失业率普遍上升。根据祖国大陆官方统计,1996年已裁员1200万员工,失业率3%。1997年失业人口将达2千万人,失业率为5.5%。

失业率的提高将减少百姓的收入,民间消费支出将会减少。为避免失业率提高,造成劳动不安及社会不稳定,祖国大陆应考虑人民币贬值,借出口之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7.出口增长率降低

由表2可知,1998年之出口增长率仅为0.6%,这是近10年来的第一次。而1999年的出口情况,由表1也可知,在1999年的上半年,除了5月份为正增长4.2%外,其余5个月份均为负增长,这对于大陆的经济增长是有负面影响的。

六、人民币不应贬的理由

1.拥有巨额贸易顺差及外汇存底

尽管大陆之外贸总额呈现负增长0.3%,但其在1998年仍有435.9亿美元之顺差(见表2),且外汇存底累计达1398.90亿美元。

2.恐再度引起亚洲金融危机

当人民币采取贬值措施时,亚洲受创各国可能会为了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竞相再度贬值。

3.可能引起与美贸易摩擦

由表7可知,大陆与美贸易差额近年逐年扩大,大陆始终享有顺差。贬值后,可能加大此差距,引起双方贸易摩擦。

4.有损外商投资利益

外商公司如今占中国大陆每年经济产值的三成以上,如果人民币贬值,可口可乐、柯达或西门子等外商公司的盈余都要跟着受损,有些甚至会因而亏损。贬值将伤及外商公司,并动摇海外投资者的信心。

根据统计,祖国大陆近20年来共吸收约4,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外商公司如今已是大陆整个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注:《经济日报》1999年2月25日,第11版.)

5.贬值未必能促进出口

一是中国大陆出口中很大一部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货币贬值都在20%~30%以上,如果人民币贬值5%~10%,达不到刺激出口、增强竞争力的目的。二是金融危机后,受影响的东亚各国经济普遍衰退,进口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民币贬值,由于对方国需求减少,也难以扩大出口。况且贬值还会加大大陆与美国、欧洲的贸易顺差,增添贸易摩擦。三是1999年国际市场需求也相对萎缩,全球贸易增长下滑,在这种情况下靠货币贬值扩大出口是很困难的,不但出口增加不了,反会导致对人民币汇率信心的丧失。事实上刺激出口也可以出口退税、减少出口限制及提供出口商政策性贷款等方式替代。同时,贬值也将使原材料、半成品等进口成本增加,贬值所带来的价格优势无法充分发挥;通货贬值对出口的促进效果必须看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如采用人民贬值,却有可能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以及增加对外债务的负担。

6.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8年大陆企业亏损额仍继续扩大。到1999年11月为止,企业亏损额度比1998年同期增长25.8%。

大陆企业亏损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产品价格下降、销售成本上升及周边国家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陆企业效益不佳。(注:《联合报》1998年12月31日,第8版.)

汇率贬值会使经营困难的企业更加艰难,增加亏损,造成银行坏帐增加,并促使物价上扬,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

7.不利于产业升级

保持价格、汇率及政策的稳定,可使企业和各种经营主体具有稳定的预期收益。因此,大陆增加出口及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应总是依靠货币贬值,而应依赖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及有效的营销策略。

七、人民币贬与不贬的考量

就中国大陆而言,人民币贬与不贬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考量,政治考量方面包含了:

1.为了维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贬值有可能加大双方的贸易摩擦。

2.维持香港的稳定:人民币贬值将使港币在预期心理下会产生波动,对于香港的政治、经济稳定将有负面影响。

3.对于东亚国家的承诺:大陆不只一次重申,人民币绝不贬值,不仅嬴得了美国的尊崇,也使东亚国家心存感激,也使各国对大陆的重承诺予以肯定。

至于在经济考量方面,则包含了:

1.就业情况是否能改善:因为下岗工人多了就会引起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稳定。

2.外汇存底是否能持续稳定:外汇存底代表了大陆经贸实力的表现及对于汇率的控制能力。

3.进出口贸易额是否增长:贸易的增长关系到整个经济的成长,因此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4.外资的流入:外资进入中国大陆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及提升创新能力。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影响产品之成本,在通货膨胀率低时,比较有可能采取贬值之手段,否则极易引起输入性通货膨胀。

八、结论

综上所述,祖国大陆应该不致于引爆金融危机。

第一,在1998年成立了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领导、保证、管理、监督、协调、配合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强化人民银行监管职能,人民银行跨行政区设置的九家分行于1998年底全部挂牌成立,使之更有能力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对大陆而言,资本帐是不准交易的,进出资本不得兑换成人民币,所以基本上人民币不会因资本的进出而使其产生波动。

第三,到目前为止,祖国大陆整体经济表现颇佳,即使遭逢亚洲金融风暴,其经济指标所显示出来的经济基本面尚还不错。

第四,人们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心理是比较强烈的,因此祖国大陆只有一些企业或个人企图将美元藏在国外。此一问题的解决,除了领导人一再宣示的不贬政策外,在时机成熟时,基于整体经济的考量也可一次贬足,这不但可以消除预期心理也可使观望的资金快速流入祖国大陆。

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通常能改善其国际收支,因为假定其他国家币值不变,由于本国币值下降,本国的物品价格相对地比别国为低,造成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即可获得改善。但在改善过程中会受下列因素影响:

1.在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弹性小时,汇率贬值虽使出口增加,但由于出口量增加的程度小于贬值的程度,国际收支不一定会得到改善;

2.假如其他国家亦采取报复手段,相继贬值,则本国的外汇贬值未见得有效;

3.若本国的出口品之生产须依赖国外进口原料,则本国货币贬值后,进口成本提高,利润将下降;

4.汇率贬值可能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促使国内的工资与物价上涨,抵销了贬值的作用,不见得能刺激出口;

5.若一国货币一再贬值会影响外国对该国货币信心,甚至影响贸易往来。

而贬值以后,对出口商也许有利,但是国外的进口商,却很可能趁此机会对祖国大陆的出口产品杀价,也可能抵销了贬值的效果。

因此,人民币贬值与否的关键在于,贬值是否真能改善祖国大陆的经济基本面,也就是祖国大陆是否真能以贬值达成其经济增长之目的,当其在考量后,答案如是肯定的,就是该贬的时候。至于前所顾虑的问题将可一一解决。

首先,就是否会引起另一波的贬值战争而言。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在香港出席一项探讨亚洲投资现况的会议上发表演说时指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应立即贬值,不应再盯住于稍嫌高估的价位上。

萨克斯并引用法新社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认为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应控制在几个百分点左右。他表示,人民币微贬是可以被接受的,人民币小幅波动应不致引起另一波金融危机。(注:王春源:“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政府再造之启示”,《统领杂志》,1998年6月,第6页.)

其次,就不利于美国的贸易关系而言。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所言,他个人赞成人民币微幅贬值。他说:“期待人民币永远不贬值是不公平的。事实上,东亚各国货币相继贬值已经导致人民币升值,进而削弱祖国大陆的竞争力。人民币可以稍微贬值,不致于伤害东亚各国的经济”。(注:《工商时报》1999年3月25日,第2版.)

其三,就贬值会影响国有企业而言。事实上,贬值将使国有企业的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国有企业应该加强的是品质和效率的提升。

其四,就有损外商利益而言。如果外商为一制造业及进出口商,人民币贬值固然增加其进口原材料之成本,但其产品则在国外销时将更具竞争力,将可弥补其进口成本所受的损失。如其只是使用中国大陆本地的原材料生产并以内销为主,则其有可能不但未受不良影响,反因出口扩张带动经济成长而使利润增加。

其五,就可能增加外债负担而言。事实上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时,固然会增加外债之成本,但根据祖国大陆以往贬值之经验可知,贬值后大陆外汇存底增加的速度比外债增加的速度来得快(见表8)。

其六,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言。通货膨胀固然有其可能性,但此一货币性问题,可以用货币政策加以控制,轻微的通货膨胀将无损于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尤其最近几年,祖国大陆的消费者物价上涨率很低,1997年为2.8%,1998年为—2.6%,1999年估计约为1%。(注:《联合报》1999年8月3日,第13版.)具有贬值的条件。

其七,就不利产业升级而言。贬值之目的在于创造更好的总体经济环境,因此当祖国大陆因人民币贬值而有更佳之经济增长时,无论是在引进外资或是购进高新科技将更具备优势条件。

其八,就贬值是否真能促进出口而言。基本上,出口扩张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单纯的货币贬值,除了视全球经济景气条件外,也应同时配合出口产品品质及经营效率的提升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适应世界经济环境,有利于祖国大陆整体经济发展,才是制定人民币贬与不贬之政策最佳选择。

标签:;  ;  ;  ;  ;  ;  ;  ;  ;  ;  ;  ;  ;  ;  

论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人民币汇率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