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论文_韦彦峰

浅谈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论文_韦彦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三队 伊宁 835000)

摘要: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属东阿莱-哈尔克早古生代沟弧带构造单元。区内以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夹含火山岩建造为主。志留系地层普遍发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变质热液在渗透、运移过程中萃取地层中的Au、As、Sb、Cu、Fe 等成矿元素,在断裂构造配合下,有利于形成金、铜、锑、铁等矿产。本文主要是对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的成矿条件及其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论述,从而加大对新疆南天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南天山哈尔克山;成矿条件;找矿潜力

一、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成矿条件分析

1、地层

区域上以阿克牙依利断裂为界,以北主要出露早古生界地层,分布面积约占65%;南部以晚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为主。

(1)古元古界地层仅有古元古界木扎尔特岩群(Pt1M),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木扎尔特岩群第一岩组(Pt1Ma):为一套深变质片麻岩、混合岩、变粒岩、浅粒岩及少量绿片岩,主要岩性为:灰绿色斜长浅粒岩、灰绿色白云母斜长变粒岩、浅灰色斜长白云母石英片岩、斜长浅粒岩、条痕状混合岩、白云母石英片岩。木扎尔特岩群第二岩组(Pt1Mb):该岩组上部为碳质板岩、粉晶灰岩夹绿片岩等浅变质碳酸盐岩;下部为绢云绿泥千枚岩、绿片岩、二云斜长变粒岩、长英质糜棱岩等中低变质岩组合,基本反映了一套浅海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

(2)古生界地层包括中志留统伊契克巴什组(S2y)、上志留统科克铁克达坂组(S3kk)、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D2a)、下石炭统甘草湖组(C1g)、野云沟组(C1yy)、中石炭统康克林组(C2kk)及下二叠统小提坎里克组(P1x)。

志留系地层在阿克牙依利断裂以北广泛分布,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细粒白云石大理岩、浅灰色糜棱岩化细粒钙质白云石大理岩、浅灰绿色细料透闪钾长石英角岩、灰白色中粒白云石质大理岩。

泥盆系地层分布于阿克牙依利断裂与古勒克断裂之间,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两侧分别与木扎尔特岩群(Pt1M)、科克铁克达坂组(S3kk)呈断层接触,向东被上石炭统康克林组(C2kk)不整合接触上覆。

石炭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亚阿其畏幅-西沟口幅阿克达西一带,其上被小提坎里克组(P1x)不整合覆盖。总体展布方向北东东向。

二叠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亚阿其畏幅-拜城煤矿幅一带,整体呈向南撇开的“八”字形。该组不整合上覆于石炭系地层,其上又被俄霍布拉克组不整合覆盖,为一套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3)中生界地层包括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k)、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组(T1eh)、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l)、下侏罗统阿合组(J1a)、阳霞组(J1y)、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J2k)、恰克马克组(J2qk)、上侏罗统齐古组(J3q)、喀拉扎组(J3k)、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K1y)、舒善河组(K1sh)、巴西改组(K1b)。

三叠系地层分布于索罕-拜城煤矿一带,呈“几”字形条带状延伸,构成一向南东倾伏的向斜构造。以角度不整合上覆于下二叠统小提坎里克组,其上与下侏罗统阿合组整合接触。

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索罕-拜城煤矿一带,呈向北凸起的弧形条带状展布。与下伏的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l)整合接触,其上被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K1y)以微角度平行不整合覆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索罕幅坳陷盆地、古勒克达坂幅客布耒西谷地及各分支山间沟谷内。根据其成因可划分为全新统冰川堆积(Qhgl)、冲洪积(Qhal+pl),现代河床冲积(Qhal)。

2、构造

区域构造活动始于古元古代,止于中生代,历经古陆拉张、裂解、汇聚、隆起漫长的发育过程。阿克牙依利断裂以北,在早古生代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形成区内志留系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志留纪末出现了弱的火山活动。该区内断裂发育,片理化作用强烈,并发育一些紧闭背向斜构造,为哈尔克复背斜南翼的一部分;阿克牙依利断裂以南,从泥盆纪南天山构造带的收缩-石炭纪汇聚碰撞-二叠纪伸展作用-中新生代的坳陷,该区发育近东西向断裂及一些宽缓的褶皱构造;古勒克断裂以南为前寒武纪隆起带,构造变形变质强。区内沉积建造的结构与演化时空关系较为复杂,构造形态总体呈近东西向延伸,褶皱与断裂并存,受断裂切割或不整合叠覆,形成了诸多的构造块体。

3、岩浆岩

立项区中酸性深成岩体大致呈南北2个岩浆岩带,近东西向分布于阿克牙依利断裂带两侧,即断裂以北波孜果尔一带分布的碱性岩浆岩带,断裂以南的钙碱性岩浆岩带,尤以南带钙碱性侵入岩最为发育。浅成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阿克牙依利断裂带上,受断裂控制明显。侵入时代主要为晚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侵入岩以酸性浅深成侵入岩为主,次为碱性侵入岩,呈岩基与大小不一的岩株产出。由早至晚侵入次序依次为青白口纪浅灰绿色片麻状二长花岗岩(ηγQbQ)、晚石炭世碱长花岗岩(χγC2H)、晚石炭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C2Q)、早二叠世黑云母钾长花岗岩(ξrP1a H)、早二叠世霓石-钠长花岗岩(χψP1b H)及早二叠世石英斑岩(λπP1Q)。

4、矿点

该区域处在塔里木成矿区,自北向南跨阿尔克-巴仑台金、铜、锌、铅、(铁、锰)成矿带、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金、铅、锌、铜、锑、铁、锡(稀有金属、宝石)成矿带。

目前区内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煤、稀有、稀土、金、铜、铁、萤石、石墨等,矿产的分布较突出地反映了两个特点:一是受大断裂的宏观控制,伴随有呈串珠、带状分布的区域化探异常,具有重力低异常的间接特征;二是产于碱性花岗岩体内,显示了碱性岩浆分异结晶利于热液交代成矿的特点

二、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的找矿潜力

通过前面对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可知:区内古元古界木扎尔特岩群、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中的Au 元素是区内金矿化的主要矿源层,能够为矿化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其内Au 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相对发育成带状展布,具有寻找金矿产的有利成矿地球化学背景条件;矿源层相对集中分布在阿克牙依利大断裂、古勒克大断裂两侧,其派生和分支断裂构造发育,能够为金矿化提供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华力西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岩浆热液活动又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在上述控矿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了区内金矿(化)的形成。区内与铜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分布在上志留统科克铁克达坂组、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地层中,其分布多受断裂控制。区内铜的成矿地质条件较金的成矿地质条件要差一些,但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较发育,形成火山岩型铜矿的条件还是存在的。

区内克其克金矿点、亚其2 号铜矿点、干地金矿化点的发现即是很好的例证。

三、结束语

金、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极重要资源,拥有这些矿产的后备基地,是有色金属工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同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振兴地方经济将有着重要的现时意义,因此我国要加强南天山矿产资源的勘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志新.新疆南天山地质组成和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论文,2007年.

[2] 杨富全.西南天山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D].中国地质科学院论文,2005年.

论文作者:韦彦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浅谈新疆南天山哈尔克山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论文_韦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