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论文_黄泽浩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论文_黄泽浩

广西永福县文化馆 541899

【摘要】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关键词】民间工艺品;美术作品;审美价值

民间手工制作工艺品是广大劳动者的艺术表现,它出自民间服务于民众,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非纯艺术现象。民间工艺美术植根社会最基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构筑了基础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功能角度及艺术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1.基于功能角度分析民间工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1.1暖炉

暖炉,古时又叫“燎炉”,形状多为圆形,下有圈足或三足,口沿外有链环作为提携之用。而北京故宫的宫殿和后寝暖阁里,用的多是三、四尺高的大型暖炉,青铜鎏金、掐丝珐琅,精工细作[][1]。皇家暖炉,样子像个大鸟笼,下面一般有三或四个祥瑞兽头似的脚,托着火盆,火盆上是镂空网罩,既精美又能防炭火爆出引发火灾,而百姓用的暖炉通常是比较小巧的。暖手的叫手炉,暖脚的叫脚炉,暖炉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用于欣赏。

1.2保定铁球

保定铁球,直径一般4~5厘米,球体明光锃亮,球内有球,并装有音板,两个为一副,声音有高有低,名曰“一公一母”[][2]。将双球置于手中,五指拨动,使之正转或逆转,发出一高一低的音响,轻柔悦耳。经临床实验证明,玩健身球可以疏通经络,强筋健骨、调和气血,还可以防治手麻手抖,指、腕筋骨炎症、高血压、半身不遂等慢性疾病。

2.基于艺术角度分析民间工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2.1基于材料方面

材料大多取于常见之物,泥塑、漆器、陶瓷、布艺等。例如,木艺是木雕艺术的简称,现存发现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木雕通常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进行雕刻,如紫檀、樟木、银杏、沉香、红木等,做工精致,细腻圆润;漆器是以漆作为涂料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以漆为涂料可配制出不同颜色的漆,色彩绚丽,并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

2.2基于色彩方面

冷暖对比是民间美术作品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色彩的冷暖是相对心理反映而体现出来的。色彩心理学把橘红的纯色定为最暖色,把天蓝色的纯色定为最冷色。凡在色相环上临近红色的红橙、橙、黄橙、黄看成是暖色;凡临近蓝色的紫、蓝绿、绿、黄绿看作是冷色。以冷暖差别组合形成的对比就是冷暖对比。例如,民间手工艺中的风筝在色彩使用时就是冷暖对比,色彩丰富、变化新颖。再如据《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一书介绍,明清期间的釉色有鲜红、宝石红、霁蓝、宝石蓝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加上“戗金”、“炙金”、 “抹金”等技术方法的创新,色彩就更艳丽多姿了。工艺品的这种色彩风格,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审美情趣以及不同环境、场所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反映了工艺品以其外在的形式所烘托的气氛、情调可以影响、作用于人们的情感思想的功能[][3]。

2.3基于造型方面

2.3.1和谐性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3.2象征性

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2.4基于服饰方面——以瑶族服饰为例

2.4.1瑶族头饰

有“龙盘”形、“A”字形、“月牙”形、“飞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壳。广西贺县的瑶族妇女戴十馀层的塔形帽子,颇为壮观。湖南瑶族的女子以蜂蜡涂发,椎髻于顶,无论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斗篷罩在上面,避风遮阳,清秀大方,犹如“学士帽”,又似宫妃绣冠,婚后则取下蛾冠。

2.4.2瑶族服饰

防城花头瑶女子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布条。下着短裤、绑腿,用红穗缠头,顶一方挑绣几何纹头帕。大瑶山花兰瑶女子穿对襟交领式长衣,衣侧开衩,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红色绣饰,下着青布短裤、织锦绑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头,颈尖佩带银圈等饰物。金平红头瑶女子穿青布对襟长衣,领襟有红色绣饰和一排银牌。腰系青布带,带端刺绣几何纹,下着刺绣精美的宽大花裤,其裤子堪称珍贵艺术精品。贵州狗瑶女子身着狗尾衫,其前襟长至衣下,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穿时两襟在胸前交叉,系结于腰后,“狗尾”自然垂下。常见的瑶族男子服装有对襟、左大襟短衣或长衫,束腰带,裤子也有长裤和短裤之分,以兰色为主。较为特殊的是南丹白裤瑶男子的白色灯笼裤,其宽臀紧腿,造型奇特。瑶族头饰极为丰富,白裤瑶男子长发梳辨盘于头顶;大排瑶男子蓄发挽髻,头包红布,插饰野鸡尾;蓝靛瑶男子喜戴编制精美的马尾帽。茶山瑶女子戴三对翘翅大银板;花瑶女子戴狗头冠,盘瑶女子的锦绣帽绚美多姿;顶板瑶女子头顶“峨冠”;用锦帕包出的各种奇特的女子头饰多不胜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对现代美术具有启示作用,是时代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菁菁.赣西地区民间木雕现状调查及文化内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38

[2]徐素洁.从艺术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11

[3]杨远.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和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08

论文作者:黄泽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论文_黄泽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