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现_交际能力论文

交际教学途径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外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交际教学途径

交际教学途径(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国际上7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它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以多种新的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既有自己的独创,也博采各家之长。特别是由于交际教学途径不依附于一种理论,不拘泥于一种方法,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教学体系。它代表着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

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各国政府和民间在各个领域的交往都更加频繁。与此同时,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也有新的突破。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新兴学科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揭示了语言及其习得的规律。后来产生的话语(语段)语言学(Discourse Linguistics)也给人们以新的启示。以社会需要为动因,以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为动力,促成了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交际教学途径。

语言同时具有形式和功能两种属性。前者指语言本身的系统,即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的内在属性;后者指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语言的社会属性。学习外语应以交际为目的,问候、道别、争论、谈判、通信、读报等等,都属于语言交际的范畴。在这些语言活动中,人们往往要因人、因地、因时而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才能取得满意的交际效果。也就是说,语言交际不仅要符合语言自身的规则,还要遵循社会公认的准则。外语教学因此要形式、功能兼顾,把二者密切结合起来。这是贯穿于交际教学途径的指导思想。

语言能力就是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形式是表达意义的手段,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错误无疑会影响意义的交流。可是,如果在交际中措词不当,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反感,甚至破坏双方关系。在理解过程中,如果听者或读者只满足于理解表面和局部的意义,而不善于抓住整体和深层的含义,那也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交际教学途径提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正确而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把培养交际能力定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并阐述其具体含义,是交际教学途径对外语教学的一大贡献。

英国语言学家威多森(H.G.Widdowson)指出, 言语活动有两个层次:一是把听、说、读、写作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外语的规律,学会正确的用法;另一个是把听、说、读、写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练习中,训练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用法侧重语言形式,培养语言能力;使用侧重语言功能,训练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主要靠学生亲身实践,别人无法包办代替。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条件和机会,不要一人垄断课堂,过多地占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交际教学途径以学生为中心,表现在:第一,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第二,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方法;第三,减少教师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交际教学途径对交际中的语言采取很实际的态度。在语言形式的精确性和使用的流利程度之间更注重后者。精确性也不完全从语法的角度判定,而是参考具体的交际场合。甚至有人提出语言交际只求有效,不求无过。交际教学途径认为出现语病是语言学习过程中自然的现象,因而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带有语病的语言被称为中继语(interlanguage),即学生从不会到会之间使用的一种不很完美的过渡语言。随着语言教程的延伸,学生的语言错误是会逐渐减少的。

二、课堂教学的交际性

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往中不断获取的。那么,一门外语能力的掌握,同样也需要有一个学习这一语言的环境。针对我国的现状和国情,这个环境主要或只能在外语课堂上实现。

应当说明,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自然产物,它是由一个文化群体的人们约定俗成地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一套语用符号,这种符号往往同时具备音和形的变化。由此看来,教授外语,实际就是教学生在异国他乡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此时指导人们说话的理论是习惯,而不是语法。

有人会说,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一定片面性。因为语法毕竟是语言的核心,是指导语言的理论工具。请注意,世间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的。转而言之,语言创造了语法,语法又指导着语言,这便构成了二者的对立统一。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不妨提出这样的设想: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先培养学生运用一种语言的语言能力,进而再进行使用这一语言的理论指导,最后将以理论为基础的语言能力运用到社会、文化实践之中。(见下表)

┌─────────┐ ┌─────────┐

│句型的机械性练习,│ │ 社会文化的交际

│课文的学习、吸收 │ │ │

└─────────┘ └─────────┘

↓ ↑

┌─────────┐ ┌─────────┐

│简单的练习性对话,│ │会话、表演、理解等│

│认识基本的句型模式│ │综合性的灵活表达 │

└─────────┘ └─────────┘

↓↑

┌──────────┐

│语法规则的传授、理解│

└──────────┘

↓ ↑

┌──────────┐

│ 语法的复习和巩固 │

└──────────┘

三、课堂交际性教学的实现

语言的传授是以语言点为单位逐一进行的。例如,拼音文字,大凡都经过语音——字母——词汇及惯用法——句子这样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外语交际的能力,从教学初始就应充分突出交际性。

那么,课堂如何实现有效的交际教学呢?

首先, 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在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中建立“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人们在交际时,只有问答者双方对某一方面有想了解的好奇心或认为必要时,方才发问。引起发问的这种好奇心或必要性便是信息差。当课堂教学的练习中建立起了信息差,交际便有了实际意义。

在教授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这类问句及答语时,教师可能会用这种句型向班级若干学生提问年龄及姓名。作为机械性的训练,这种练习可适当进行,但作为交际,此时师生双方互知姓名,已无信息差可言,不具备有实用价值的交际性。但是,教师如果将其改为:What's your brother's name?便明显地建立起信息差,使得交际对话有了继续的可能:

—What's your brother's name?

—It's _______.

—Is he a worker?

—No.He's a student.

—Does he study in Xi'an,too?

—Oh,yes.He's in No.14 Middle School.

可见,并不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就可认为进行了交际教学。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长期坚持具备一定信息差的情景交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便易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此时信息差成为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动力。

信息差的第二个功能,是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学生的活力。青少年学生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信息差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得课堂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的信息差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对此问题有作答的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便可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往往减轻了学生学习、使用语言时的紧张心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此时的思维逻辑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如何组织语言。

在教授课文及写作时,教师不妨用信息转换方式实现交际,如要求学生把文字信息用图表等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或把图表转换成文字。教师授课前安排值日生做值日汇报,无疑是练习口语交际的好办法,如果利用值日汇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可以采用信息转换的法则。如要求学生将下表所列信息转化为一篇小段落。

日期 10月26日,星期一

天气 晴

到校情况 全勤

上周主要活动及效果校运会,取得第一名,大家十分高兴

此外,指定任务也是课堂实现语言交际的有效途径。教师向学生交待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所学语言来完成;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及实际交际的情况进行监控、调整、反馈、校正,这样既检验又锻炼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信息转换及指定任务均基于知识实用原则,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之中,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来处理、解决问题。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如果只传授语言理论,而不将语言运用于实际交流,便丧失了语言教学的意义。

应当指出,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初级阶段,不可能期待学生立即将所学语言转入流利的交际之中。笔者赞同“简单的机械操练——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句型练习——语言的交际性训练”这样的训练过程。实践证明,在交际性训练之前,对课本句型的替换操练是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四、课堂的双语文化交际

双语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虽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对其研讨在我国已有数年的历史。它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指大众传播方面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及有关的问题;广义的理解则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种交际中涉及的文化诸方面。课堂的双语文化交际取其广义的理解。

双语社会文化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中国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英语之后,常会跃跃欲试地向外国人问上几个问题。于是我们就听到了这样的一连串问话: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y do you come here?

—What's your pay in your country?

这些句子的语法正确无误,但却使外国听者心觉不快,有人便这样答道:I'd rather not answer your question(s).可见, 在外语教学中,不同语言间的社会文化差异这一问题不可忽视。

有专家指出:“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基本功不牢固是不可能掌握交际能力的。语法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们不能只讲语言的形式或意义,不谈语言的用途,而应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讲究语言的使用场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应用于交际,教师才能在更为真实、准确的环境下实现课堂交际教学。

传统外语教学往往将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诸如句子的句法、词汇的词法等,其结果是学生大多只具备“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句子的技能”。这样,学生很难将他们学习的语言知识应用于社会交际之中,即便用于交际,也难以体现语言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这便和语言的本质直接冲突,因为语言的本质正是“交际”。

近二十年来,随着对“交际能力”讨论的不断深化,一些国家的外语教学机构及语言工作者已认识到了“社会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美国外语教学学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Languages,简称ACTFL)向美国50个州提出的外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交际能力应包括五种要素,即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加上社会文化能力(能够与另一文化的人进行和谐的交往)。 美国新的ESL (Englishas a Second Language)教学理论认为:机械的语言操练不是不可有,而是不可多;重要的是运用语言参加活动、工作,总之参与“交际”。学生的注意力应主要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上,而不是在语言本身。

在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教授,很少将注意力放在社会文化的介绍上;学生多只知道单词和句子对等意义的英汉互译,而不知晓他国的社会文化。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异国的社会文化知识,诸如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异国他乡的文化可把学生引入一个新世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同时发展,交际得以正常进行。

五、语言测试及练习的交际性

交际教学不仅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也须渗透于外语测试和练习中。近年来,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各学科的热门话题。外语学科学生的能力就是学生使用语言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何以得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使用能力?这正是通过语言测试可以得知的。

传统的语言测试以考查学生的“纯语言能力”为目的,利用句型的转换、语法成分分析、语法填词、改正错误、连词成句等主、客观题型对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全面的检查。这与以教授“纯语言能力”的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是相适应的。当我们认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就可以看出这种以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传统练习,是很难训练或反映学生能力的。只有具备交际性的测试方能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性也应体现于练习之中。如果在练习、测试中注意到语言的交际性,就会对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与课堂教学的交际教学途径一样,练习与测试的交际性也应体现信息差和“知识实用”的思想。请看以下实例。

例1:将下列词组译成英语。

(1)在图书馆 (2)在阅览室 (3)向某人借书 (4 )把书借给某人 (5)看杂志 (6) 还书

例2: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完成对话。

A:Hello,Xiao Li.Nice to see you___________(1)the library.

B:Oh,nice to see you,too.What are you here for?

A:I'm___________(2)a book.But they_______(3)have one here.

B:Too bad? But what's__________(4)name?

A:Snow White and Rose Red.

B:Ah,Li Ming has a copy.You can borrow it_________(5)him.But you mustn't__________(6)it to others.

A:Thank you.__________(7),are you borrowing books,too?

B:Oh,no.I'm here to return some books_________( 8) thelibrary,and I'd also like to_________( 9) some magazines in the__________(10).

(1)A.to

*B.atC.for

D.on

(2)A.reading *B.borrowing C.lending

D.returning

(3)*A.don'tB.aren'tC.can't D.mustn't

(4)A.book B.the book C.book's

*D.the book's

(5)A.toB.for *C.fromD.by

(6)*A.lend B.borrowC.give

D.sell

(7)A.Please ask B.Excuse me *C.By the way D.Hello

(8)A.for

B.from C.back *D.to

(9)*A.read B.buy

C.sell D.take

(10)A.classroom *B.reading room C.bedroom D.sittingroom

显而易见,例题1只通过汉译英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语词记忆力, 至于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这些词组进行交际则无从得知。而依据知识实用思想编写的例题2,将例题1所考查的词组完全融于一定情境的对话中,学生在选择备选答案答题时,必须通篇考虑整个对话的意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以考查。

交际性测试的另一特点是建立信息差,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差,用所学语言来完成题目的要求。请看下例。

例3:阅读理解

Tomorrow morning Tom Brown will go to school.He will walkalong Steep Street and then turn right into Long Rōad.He will walk along the road.His school is on the right.

Mrs Brown will not turn into Long Road. She will gostraight on to High Street.She needs to do some shoppingthere.

看地图用英语回答下列问题,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回答所应使用的词数。

(1)Will Tow come to some traffic lights if he walks alongSteep Street? ________________③

(2)Will he turn left or go straight on to his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Which street is Mrs Brown going to?____________②

(4)Which road is Tom in if he goes through the flyover?___________③

(5)Where is the middle school?__________⑥

(参考答案:(1)Yes,he will.(2)Neither.(3)HighStreet.(4)In Long Road.(5)On the left of School Road.)

题目先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提供有关信息,然后利用地图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显然学生只有接受了信息,并通过地图转换信息之后,才能将所得信息以文字形式反馈在答卷上。这正体现了测试的交际性。

使测试具备交际性,命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将一封短信的地点、日期、称呼、正文等各部分的排列顺序打乱,然后要求学生重新将其按英文书信格式排列;利用表格提供信息,要求学生用文字加以表达;对于较高层次的测试,则可提供一定量的信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等。

由于标准化考试“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的控制”,从而使得主观性试题那种人为的命题及评判误差大为减小;同时,标准化测试所涉及的测试面较广,为我们利用同一题型测试“语言知识”及“交际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对学生语用能力学习的评价更加实际、客观。

中学英语教材的变更,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到空前高度。高考近十年来注意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操作能力加以测试,这类试题的比重逐年加大。因此,在中学外语教学中讨论交际英语教学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综上所述,实现交际教学途径是一个综合性内容,它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上,而且体现于社会文化之中。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师生的教与学,直至测评,无处不体现“交际”二字。

标签:;  ;  ;  ;  

交际教学法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现_交际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