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冯远山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冯远山

广东伟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关系着整个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因此,施工单位应将质量管控环节纳入到检测工作范围当中,以提高施工人员质量管控意识,并促使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规范自身操作行为,避免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1桩身断裂

桩身断裂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未根据《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来检查桩身混凝土强度及其管壁薄厚度,最终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桩身弯曲及断裂的现象。第二,由于地勘只是以点代面的方式进行勘探,难免在实际压桩过程中遇到地质深层的孤石情况,从而出现了桩身断裂的现象。例如,在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英村市场、住宅小区工程”1#楼162#和2#楼114#、116#桩均在入土8-12米左右时,压力产生突降,桩身并伴有异响,且压力无法上升。4#楼803#、825#、849#、853#桩均在入土7—15米左右时,压力产生突升。以上桩号与同承台及周边承台的桩长和地勘报告相差较大,最终出现了质量问题判断为断桩或以遇孤石,而后采取补桩的方式对其问题展开了补救行为。此外,部分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忽视对管桩原材料质量检测,继而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桩吊运过程中出现的断裂现象。

1.2桩身垂直度偏差不符合要求

如果管桩桩身的垂直度存在不合理的偏差,则会直接影响管桩的施工质量,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管桩桩头不平整,桩身弯曲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桩尖与桩纵轴线偏离过大而影响桩身垂直度偏差的合理性;第二,压桩时,桩身存在不垂直的现象;第三,管桩进入土层后,在障碍物的阻挡下会导致桩尖偏向一边,影响垂直度;第四,在两节或两节以上管桩施工过程中,管桩不处于相同轴线水平上,呈现弯曲现象,影响桩身垂直度;第五,管桩的数量过多,如果上部是深软弱土层,在管桩间距比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沉桩施工时,就很容易产生挤土效应,导致相邻的管桩之间存在桩体偏位问题,致使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合理;第六,通常,静压桩机自重和配重的重量较大,在沉桩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机架不均匀沉降现象,又或者在静压桩机移动的过程中挤压了软弱地基,就会使得相邻的管桩桩体出现倾斜偏位问题;第七,如果土方开挖过程中不注意控制深度,就会使得桩身在较大土压力下出现弯曲变形而影响垂直度偏差值。

1.3管桩焊接头存在焊缝质量

管桩焊接头存在焊缝也是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施工人员在进行管桩接头焊接的过程中未对其进行清洁处理,所以导致管桩在焊接后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第二,焊接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桩整体焊接质量,即焊接不饱满问题的凸显便导致管桩焊接头出现相应的焊缝,影响到了整体施工水平;第三,焊缝问题产生的最主要问题即为两节桩截面中心线的不统一,导致其无法满足具体的施工需求,最终影响到了施工环节的有序进行。此外,管桩焊接对沉桩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其操作行为的规范性。

2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要解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现存的质量问题,就需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具体要做到:第一,严格且全面地检查桩身质量,对其外径、桩身弯曲度以及管壁厚度等进行测量与记录,排除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管桩;第二,做好桩位下杂物或障碍物的清洁工作,可根据需要通过钎探措施查明各桩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可探明桩端持力层,对其进行预先处理;第三,保证管桩施工现场的平整性与坚实度,设置排水设施,使得施工场地符合压桩施工规定要求,并为桩机移动的稳定性打下基础;第四,确定有效压桩施工路线,结合桩入土深度来进行施工,坚持先长后短与先高后低的施工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管桩较密集,则可先进行中间施工再进行两边施工,避免压装机对两边管桩造成挤压而影响压桩效果。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做到以下施工要点:第一,及时处理桩身不垂直问题,接桩过程中确保两节桩处于相同水平的轴线上,根据规定的操作流程对管桩接头处进行施工;第二,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的环节,需要沿着管桩周边进行均匀的分层施工,避免土体侧压力作用于管桩桩身而导致其发生附加的弯矩现象,从而防止桩身出现偏斜问题或桩身断裂问题;第三,在基础埋深的深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在基坑开挖到基底标高位置后,对桩身进行完整性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

2.2加强施工工艺

在压桩施工过程中,监理组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结合测量、复核、观察等方法,对桩的双向垂直度和平台水平度、入土速度、上下接桩中心线、接桩焊缝质量、焊缝冷却时间、压桩力等的进行控制。在桩对接前应利用刷子对其进行清洁处理,从而提高管桩对接的平整度和焊接质量。例如,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英村市场、住宅小区工程”,根据工程桩施工前的试桩标准,即以终压桩力不小于4428KN控制为主,复压三次累计桩身沉降量≤10mm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累计施工有效总桩数为1411根(其中抗拔412根),事后根据设计要求开展相应的质量检测项目有:第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抽取不少于总桩数1%且不少于3根,共17根),最大试验荷载4000KN,最大试验荷载下桩顶变形10.85—23.29mm;第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试验(抽取不少于总桩数1%且不少于3根,共7根),最大试验荷载1000KN,最大试验荷载下桩顶变形5.48—21.73mm;第三,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抽取不少于总桩数20%且每根柱下承台不得少于1根,共452根,),占总桩数的32%,结论为Ⅰ类桩432根,占委托受检桩数量的95.6%;Ⅱ类桩20根,占委托受检桩数量的4.4%。根据最终检测结果整个施工过程得到了良好的施工成效。

2.3提高施工人员质量监管意识

要保障管桩施工的质量,还要提高施工人员质量监管意识。质量监管的内容可包括垂直度、焊接质量以及标高控制等方面的质量监管。第一,加强桩体垂直度是否规范的监管意识,对桩体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确保其与设计规范要求相符合,垂直误差最多不可超过5%,可使用两台经纬仪纠正误差;第二,加强焊接质量的监管意识。接桩与桩尖焊接都应该根据相关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来进行,尤其是在雨天焊接施工中,要注意施予防雨措施;第三,加强标高控制的监管意识。确保水准仪的精度无误差,实现桩顶标高的良好控制,保证标高与设计规范要求相符合。

3结语

总之,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影响到了整体施工水平,所以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管桩施工质量管理对施工人员实际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人员应提高自身质量管控意识,做好质量把关工作。

参考文献:

[1]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问题[J].蔡云雄.科技信息.2010(19)

[2]预应力混凝土材料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刘仁玲.四川水泥.2015(05)

[3]预应力混凝土材料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与应用[J].何珍,王丹.江西建材.2014(22)

[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J].曾阳.河南建材.2016(01)

论文作者:冯远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冯远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