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现代汉语语篇语言学_现代汉语论文

解读现代汉语语篇语言学_现代汉语论文

读《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汉语论文,语言学论文,话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话语语言学,在国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一批重要的成果。在国内,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到了80年代初期才有一些有关涉的论文发表。国家教委在制订七五科研规划时,把有关现代汉语话语规律的课题列入重点项目。沈开木先生申报了这个课题,得到国家教委的批准。现在,他的力作《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一书已经出版了。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

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话语的著作,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这门科学的空白,而且它的许多理论、观点,将对其他语言的话语语言学提供借鉴,还将对现代汉语语法学许多问题的解决开拓思路。话语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连贯话语的规律。它从广度和深度上突破以句子为对象的语言研究,拓宽了语言研究的领域,丰富了语言研究的内容,展示了话语研究的一片新天地。并且成为语言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沈开木先生这本《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有如下特点:

一、全书有一个独特的框架。

沈开木先生深知搬用别种语言的框架来研究汉语会碰到不少困难,于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作指导,运用多门科学的成果,对现代汉语的话语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为全书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框架:绪论,一、信息处理和大编码,二、框架,三、交际和交际的决策,四、话语的结构和种类,五、实交切分,六、语义以外的信息,七、前提,八、话语的语义,九、语义中心和连贯性,十、宏观整合。这个框架的独特之处,是体现了宏观、微观相结合。前面三章,主要属于宏观的探讨;后面各章,主要属于微观的研究。

二、宏观、微观结合,语法、语义、语用结合,发话、受话结合。

这本书从三个结合来研究现代汉语的话语。这三个结合,属于三个角度:宏观、微观是任何事物都有的角度;语法、语义、语用是语言特有的角度;发话、受话是话语特有的角度。这三个角度配合起来,就能够较为全面地研究现代汉语话语。也能够使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入。

三、比较显著地体现了我国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的边沿科学特点。

现代科学的特点是多学科结合。这本书吸收了多门科学的成果来分析、解决现代汉语话语的问题。这种多科结合的边沿科学特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例如:“话语是在交际的决策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大编码而产生的言语成品。”“在这种言语成品里面,有语义信息、各种非语义信息交织着,形成一个网络。”这样的认识,只有在多学科结合的条件下才能办到。这种认识,为深入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保证。

此外,这本书还有许多开拓、发现:

第一,提出大编码,刷新了话语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语法、语义、语用中“符号”的内容。

这本书提出了“大编码”的概念,把还涉及交际中背景知识和非语言信息的编码,叫做大编码。这个概念的提出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语言本身需要背景知识,已经跟背景知识结合,而交际中的话语,又是语言信息跟交际现场中的非语言信息结合的。

提出“大编码”,有下列意义:

(一)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话语既然是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语言符号链条,就应当把非语言信息包括进去。如果不包括进去,在实践上碰到起交际作用的非语言符号链条所运载的信息或所表示的话轮,就麻烦了。

(二)刷新话语的传统观念,扩大语法、语义、语用中“符号”的内容,使研究深化。从上一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作者把话语的传统观念刷新了。这种刷新,还有开拓视野,使人们看到语言符号链条以外的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列入话语的研究对象来加以研究。把这些东西列入话语内部来研究,就必须探讨语言符号链条所运载的信息跟非语言符号链条所运载的信息的不同和配合的问题,一进行这样的研究,话语的研究就又得到了深化。

语法、语义、语用都涉及“符号”。这个“符号”,人们向来是指语言符号链条。沈开木先生把它扩大到非语言符号。这对话语来说,也有刷新传统观念的意义,并将引发作为话语单位的“句子”新定义,使它能够概括非语言符号。

(三)此外,随着话语观念的刷新,《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还提出并且从新的角度解决了有关话语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有:(1)提出话语的形式有明确的界限而话语的信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论点,揭示了这种矛盾是话语的基本矛盾。(2)引进“度”的概念,并用多种“度”的配合来衡量大编码客观方面的好坏。(3)提出非语言信息的语言转换等概念。

这本书提出了非语言信息的导向作用和反馈作用之后,又提出了非语言信息的语言转换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把传统的“表达方式”提高到信息论的高度来认识,以便进一步引进信息论的知识:由于进行非语言信息的语言转换,就引进了信息的损耗和补偿的问题。而进一步引进信息论的知识,就使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能够最终成为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语言科学。

第二,深入研究框架,揭示框架的种类和作用,把人们带进一个新领域。

框架是近年来信息处理提出来的概念,本书根据这个概念,对框架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框架的构成要素分为实体要素和关系要素。关系要素的提出,简化了框架的描写,也揭示了框架具有可组合的性质,从而就能够深入一步说明为什么语言具有层次性: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又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框架可以组合,语言才可以组合,正是由于组合有先后,语言才具有层次性。

作者把框架分为:理论性框架和现实性框架、大框架和小框架、逻辑型框架和网络型框架。

理论性框架和现实性框架的提出,为语用含义的推导必须分两步走提供理论根据。

逻辑型框架和网络型框架的提出,深化了对框架的研究,使框架能够包容各种“可能”和“现实”的关系,也使框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研究了逻辑型框架的整合、充填和交叉。逻辑型框架的整合、充填和交叉,反映了存在内在联系的各种框架之间的关系和不存在内在联系的各种框架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逻辑型框架之间的全部关系。作者还通过逻辑型框架的充填,具体研究了必须充填的原因、决定用哪些信息来充填的根据、充填的结果。

书中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对逻辑型框架充填的两种结果,揭示出了“逻辑—语义项目的充填物,经过大编码,形成话语的字面意义,起着代表它们所充填的逻辑—语义项目及其关系的作用,也起着通过这些逻辑—语义项目比较具体地勾出隐性逻辑—语义项目和隐性充填物以形成语用含义的作用”。这样,就揭示了逻辑型框架具有统括各种关系的作用和价值。

框架的作用,是随着框架这个概念的提出而产生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研究了框架的四种作用:生成话语、提供一个解码时处理信息的模式、为决策提供一个思维模式的根据、概括三个层次的语义。他所揭示的框架的作用,把人们引进了一个领域,使人们认识到框架对话语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学甚至决策学的重要性。

第三,提出并具体研究了交际的决策,使用意得到较深的说明。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话语是为交际服务的,交际在语言和话语里面占有重要地位。为此,书中设立专章来探讨话语中的交际问题。

这本书研究交际和交际的决策,有三个特点:

(一)紧紧抓住交际的决策。作者在简单论述交际之后,用三节来突出交际的决策:“第三节:决策和交际的决策”、“第四节:进行交际决策的方法”、“第五节:从话语分析交际的决策”。接着,作者用“进行交际的决策时应有的认识”来突出对交际进行决策时的导向。这表明作者抓住了主要环节,加强了对实践的指导。

(二)从发话跟受话结合的角度。上面所指出的三节中,第三、第四两节,是从发话的角度研究的,第五节是从受话的角度研究的。

(三)紧紧抓住本书的目的。这本书的目的,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话语。这个目的,概括要完成作者自己给自己提出来的一个任务:找出一种能够很好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的方法。这样,就需要说明:一个具体话语为什么生成为这个样子。只有说明这个问题,才能使话语的分析深入并把话语语言学引向跟文学分析结合,使这门科学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本书研究交际和交际的决策,还使发话人的用意得到较深的说明。人们根据常识,知道用意是一种意图、目的。但是,这里的“目的”是什么?还没有深入的说明。本书指出:用意是交际的决策所定下来的目的或者跟目的有密切关系的东西。由于决策有大的决策和小的决策……之分,所以,用意就成了交际的大的目的和小的目的。

第四,发展了列文森的新格赖斯理论。

用框架去统率“常规关系”,是对列文森的新格赖斯理论的发展。这个发展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使“常规关系”成为语义的基础。“常规关系”属于什么,列文森没有明确回答。用框架去统率就能够回答:它属于话语的一个基础——框架。由于基础是话语语义的组成部分,所以,“常规关系”是话语语义的组成部分。一个是提高了“常规关系”的作用。在列文森那里,“常规关系”只是客观事物的某些关系,而用框架去统率之后,“常规关系”就跟框架里其他关系一起,起着充当交际决策和信息处理的根据或者指导交际决策和信息处理的作用。

对列文森的新格赖斯理论,本书还有许多拓展:

(一)提出推导语用性含意要注意尽量客观,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和注意发话人的自控。“注意尽量客观”,虽然是针对推导语用性含意“有客观的需要,也有主观的需要”中的“有主观的需要”提出来的,但是,纵观全书,是有更深的原因:有遵守合作原则的话语和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说假话)存在,有“言者无心而闻者有意”存在;话语的“形式有明确的界限而信息没有明确的界限”。列文森没有提出这个要求,因为他的新格赖斯理论建立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以“设定”发话的人遵守合作原则为前提。“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的要求,显然是基于“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种民族文化的总和”和“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总和,都反映在语言的各个平面上”。“注意发话人的自控”的要求,是根据“话语有明确的界限,而信息没有明确的界限”、“发话的人进行大编码,是为了进行交际,所以大编码以能够达到发话的人交际的特定的目的为己任”提出来的。而列文森还没有接触到这个问题。

(二)提出了协调原则,沈开木先生在书中明确表述:“协调原则”是“我们”提出来的。这个原则是:“邻近各个主谓短语的字面意义、语用性含意之间矛盾时排除矛盾,使其协调的原则”,“是对需要进行协调处理的两个以上的主谓短语,或者进行加减运算,或者排除语用性含意”。提出这个原则,就使列文森的新格赖斯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提出了用框架来推导。列文森提出新格赖斯理论,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沈开木先生深入研究了列文森的三原则和自己提出来的协调原则,发现“从所覆盖的方面看,还可以提出别的原则”。因而提出:“还有一部分话语的语用性含意不能运用它们(新格赖斯理论和协调原则)来推导”,可用框架来推导了。

(四)发现了等级关系的新品种。荷恩的等级关系,是列文森用来推导“会话含意”的一种根据。但是,列文森和荷恩都只从词语的认知意义上去反映。沈开木先生还从词语的语用上去反映,提出“也有现实性的”关系。

第五,发现具体语言环境可以量化,发现话语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提出一种能够跟文学结合的方法。

作者通过实践,发现有一些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量化,并且进行了量化。这个发现,刷新国外某学者语言环境不能量化的说法。因为“如果一种一种地量化,最终或许能够找出一种把各种语言环境量化的办法来”。

他发现话语是一个由各种信息形成的网络。这个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话语内在联系的复杂性,从而促使人们研究全面揭示这个复杂网络的办法。

作者提出用分析交际的决策(交际的决策的特定目的)和分析包含型交际的包含和被包含的特定目的办法,来跟文学的分析结合。由于这个方法能够达到目的,说明一个话语为什么生成为这个样子,所以他能够完成他给自己提出的跟文学结合的任务。

总之同任何学术著作一样,不能说全书的内容都是不刊之论,但是,这本书凝结着作者多年的心血,无疑是一本高质量的力作,是一本值得人们阅读的专著。

我同沈开木先生相交有年,深知他的为人和学养。他对学术无限忠诚,有着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韧劲,特别是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这次有幸作为第一个读者,通读了这本书的付印稿,心情十分激动,禁不住说了以上的话。我对话语语言学素无研究,所论自然是十分肤浅,难免有曲解作者议论之处或有其他方面的谬论,只好请沈开木先生和读者指正了。

[沈开木著:《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出版,大32开,29.7万字,定价16.70元]

标签:;  ;  ;  ;  ;  ;  ;  

解读现代汉语语篇语言学_现代汉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